阅读导航,名著越读越“有味”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们带领学生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本探险小说,讲述了鲁滨孙航海遇难、流落荒岛,独自生活28年的故事。本以为这样的小说,学生会读得兴致盎然,但一周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消退。这么经典的小说,学生为什么会不喜欢呢?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是因为本书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很难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二是因为这部名著译本语言过于直白简朴,缺乏趣味性。因此许多学生阅读时都觉得味同嚼蜡,难以引起兴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读,并“读进去”呢?通过研讨,我们发现适度而巧妙地进行阅读导航,能让学生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让阅读走向深入。现通过此文,向大家展示我们是如何通过阅读导航,点亮学生的“探险”之路,从而引导他们爱上《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并越读越“有味”的。
  导航一:教师先行,探阅读“深浅”
  教育是什么?“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指导学生重新阅读之前,教师必须先读,边读边批注,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情节,最后达成共识,整理出一些话题。(见表一)
  教师先行探阅读深浅,知根知底导阅读。这些话题的整理,一方面促进自己深度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做好了铺垫。
  导航二:绘制图表,梳阅读“脉络”
  学生对《鲁滨孙漂流记》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难以理解主人公的行为,从而难以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比如,班级中就有许多学生对鲁滨孙为了航海历险而放弃安逸生活的选择表示不解,觉得他荒唐愚蠢——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自我经验开展阅读,其收获必然有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语境”,笔者与他们共同设计图表,梳理作品的脉络。
  1.用表格梳理魯滨孙四次航海的经过。(见表二)
  2.列举鲁滨孙在荒岛上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3.用柱状图分析他在岛上的不幸值和幸运值:
  通过绘制图表、梳理分析,学生发现鲁滨孙凭一己之力,在荒岛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无论任何困难与境遇,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面对、去创造,都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导航三:巧设话题,让阅读“深入”
  1.与人物对话,感同身受
  我们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要把自己读到书里去,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鲁滨孙漂流记》以人物自白的方式串联情节,在叙述中穿插主人公的日记,记下了鲁滨孙的感受和对事物的思考。要想读得深入,就需要引导学生与人物“对话”,获得对人物命运的真切感受。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是通过这样的话题引导他们与人物对话的。
  师:同学们,鲁滨孙的冒险经历是以自述的方式展开,当读到鲁滨孙的内心独白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每当抛出这个话题,教室里总是出奇得沉静,学生翻开书页,潜心阅读:在鲁滨孙再次航海所面临的滔天巨浪前,在暴雨来临前夕那些纤弱的小苗抽出的穗子里,在被病魔折磨得心乱如麻的剧烈痛苦中,他们凝神谛听鲁滨孙的心声,触摸着鲁滨孙生命的脉搏……)
  生:我听到了“啊!”的一声惊叫声。因为第10章《新的发现》中有一段话描写了鲁滨孙看到荒岛上长出绿大麦的震惊。如果,此刻他就在我的身边,我想和他一起分享喜悦:上帝眷顾我们这些勤劳而又勇敢的人!
  生:我听到了局促的呼吸声。因为第11章《病中感想》写了鲁滨孙与病魔抗争的内容,疟疾又一次加剧,他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渴得要死,可身子发虚,无力站起来取水喝,且家里没有一滴水。事实上人在生病时最脆弱,我想鼓励他快振作起来,在强者面前死神也望而却步。
  此刻,学生的心情随着人物的命运起起伏伏,和他一起落泪、一起高兴、一起忏悔,一起祈祷……教者趁热打铁抛出了下一个话题:“进入鲁滨孙情感世界的你,能不能选出最动情的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呢?把你的语音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吧,让大家都能听懂鲁滨孙的心声!”
  学生纷纷化身为“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将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将自身情感融合到语言文字中去,真切地感受着作品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愈读愈有味,细思趣无穷。在你追我赶的朗读热潮中,学生不仅“读”出了书中语言的内涵,更真真切切地汲取了来自鲁滨孙内心的那股强大力量。而此时,朗读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与书中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
  2.与生活勾连,产生共鸣
  一般的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在特定场景下的真实写照。因此,打通书本世界与真实世界,巧妙地将作品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勾连起来,是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一环。
  (1)联系自我,回忆生活。鲁滨孙第二次航海时,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大风浪,险些丧命,他在大树上坐了一整夜,觉得自己没有活命的希望了。在阅读第6章“再次航海”时,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鲁滨孙恐惧绝望的心理:“对于鲁滨孙来说,这一夜是终生难忘的。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呢?有没有哪一个夜晚令你恐惧、令你难忘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勾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有的学生想起了他去浙西大峡谷漂流时那令人心胆俱裂的经历;有的学生想起了父母不在家时那个令自己感到恐惧的夜晚;有的学生则回忆起了独自走夜路的情形……学生联系自己,回忆生活,进一步感受到了鲁滨孙内心的恐惧,与鲁滨孙产生共鸣,理解得就更深刻、更透彻了。
  (2)跳出书本,感悟生活。观照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着力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精心选择两者之间的联结点,不仅可以联系生活理解作品内容,还能帮助学生跳出书本、感悟生活,使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体悟。鲁滨孙在“绝望岛”上经历了一次旅游后,渐渐认为自己的“家”是个安乐窝。他说:“尽管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也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   鲁滨孙的“幸福宣言”引发了学生的热议,我们便组织他们展开了一次辩论:“你觉得鲁滨孙幸福吗?真正的‘幸福’是生活在荒岛之上还是荒岛之外?”
  一时间,双方辩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正方学生说:“鲁滨孙天生就是一个喜爱探险的人,他是不可能安于现状的。航海是他的梦想,他注定是要去追求梦想的。一个人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就是幸福的。”“荒岛之外平庸的生活让他的每一天都很痛苦。难道你要眼睁睁地看着他生活在尘世的喧嚣纷扰之中吗?我认为这样的鲁滨孙一定不会幸福。”
  而反方则一致认为只有生活在岛外才能找到幸福:“在绝望岛上很难找到新鲜食物,打猎还得去很远的地方,当一个人温饱都得不到解决能谈得上幸福吗?然而,如果他选择住在小岛以外,生活就完全不是这样的了:发达的交通工具、先进的通讯工具以及医疗设备,可以让他的生活更加便利与舒适,我们怎能拒绝社会进步的车轮,退回几个世纪之前的原始部落呢?”
  此时此刻,学生的认识源于作品,又高于作品,他们在辩论中升华着思维的高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从单纯的被动读书变成主动读书,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提升了阅读能力,也激发了“乐于思考、勇于批判,敢于表达”的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生活成为阅读的源头活水,当阅读与生活实践相勾连,学生的阅读素养就能不断增强。
  3.绘故事场景,丰满形象
  蒋军晶老师在《和学生聊书吧》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学生说:‘作者描写得很详细,使我头脑里好像有一个画面印在里面。’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图像化能力’比较强的读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形成这种自觉。怎么帮助?我们的做法是:创编绘本,让阅读‘视觉化’。”
  鲁滨孙的荒岛生活,神奇而又令人向往,像一部影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拿起画笔把文字变成图画,于是一本本妙趣横生的绘本诞生了,学生将一本厚厚的书读薄,以我手绘我心,创作出一本本精美的绘本,让书中的场景鲜活了起来。
  随着阅读的推进,学生对鲁滨孙这个人物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此时运用“视觉化”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动笔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鲁滨孙。
  這也是一次很有意思的阅读之旅。经过读读画画,鲁滨孙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悄然立起,此时此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鲁滨孙,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导航四:纵横比较,拓阅读“广度”
  一本书读完,我们又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读一本书走向读一个系列的书。
  首先是横向比较,开展探索类小说主题阅读,将《鲁滨孙漂流记》和《蓝色海豚岛》进行比较阅读。其次是纵向比较,读完笛福的这本书,再去走进他的人生,去读读他的其他小说。随着学生阅读步伐继续走向深入,阅读已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逗号、一串省略号……
  这个学期,我们和学生携《鲁滨孙漂流记》一起探险,期待若干年后,他们依然能记起:在童年的某个秋天,自己曾与《鲁滨孙漂流记》有过一段美丽的阅读之旅,也真诚地期盼着所有的学生能闻着书香,继续徜徉书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向着光明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摘要:合唱是由集体共同演唱的艺术类型,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歌唱群体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由于在创作过程中,合唱是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它能将唱歌的群体主义完美地表现出来。在军校中开展合唱学习,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还可以让军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推进军营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军校合唱艺术在军营文化中的魅力。  关键词:军营文化 合唱艺术  合唱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一样,它不仅有非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写作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写作的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创新方法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入,对小学语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写作
摘要: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学习平台逐渐火热,它颠覆了传统的线下课程,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针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开发“母乳喂养”微信公众号辅助课程教学,旨在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巩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妇产科护理学》 母乳喂养 辅助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母乳喂养》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模式,旨在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效率,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学 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  初中是学生知识体系与综合素养完善的主要阶段,而保障中学教学管理效率对初中生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管理中,教师要深入探究人本化管理模式,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并与教育管理现状相结合,探寻人本化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明确管理目标,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制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师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意义和应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融合  信息技术是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现代化特点,已经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应用。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乃至整个教育发展都有基础性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体育教育存在的問题也随之呈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学生体质训练效果较差,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停滞不前。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质训练 策略  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等意识已被广泛传播,小学体育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生命课堂是什么?夏晋祥教授认为,“‘生命课堂’就是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教师和学生是生命课堂的双主体,故生命课堂强调优化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其中,优化学生的学,包含五个模块:倾听、阅读、交流、思维、实践。动手读文,就是阅读模块中的一项
本报讯(实习记者 荣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至今,由奥运赛事的转播引发的事件从未停息。根据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监测,在开幕式之后的3天内,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超过1600起奥运赛事的非法转播事件,其中有100多起发生在中国,而85%的盗播行为都发生在发达国家。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发布会上透露,在奥运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国家版权局联合其他的相关部门就奥运
摘要:现在,小学英语教学已不是简单地要求教师完成教材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文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形成学习技巧、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效  高效课堂不仅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也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高效。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了解日常教学,才能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才能
每每听名师的公开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不着痕迹的课前热课艺术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实则内涵深厚。  于永正——简约而不简单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于永正,干勾于,两横一竖勾,永远的永,正确的正。你们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一见面就喜欢我这么一个白发老头?不太可能吧!那么,你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