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流动难的现状及其主要原因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关于人才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里,我们把人才看作是在社会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某种比一股人较大贡献的人。本文所谈的人才流动是指在尊重人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的职业、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的变换。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分工日益细致、人才要求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必然产物。过去,我国对专业人才实行统一培养,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统一模式。专业人才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很难依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进行流动。这种模式不适应改革开放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近来,虽然中央在政策上放宽了对人才流动的限制,适当扩大了人才合理流动的规模与范围,但是在执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结构性浪费现象。人才流动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他文献
<正>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象,吴越文化与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的其他各分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综观吴越文化发展的轨迹,在政治、经济,风尚习俗以及园林美术诸方面,功利性都比较明显。宋室南迁以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土地
<正> 中国古代,江南的开发是比较晚起的。唐代始建,尚未对南方文化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说,唐初的经济、政治、人才的重心仍在北方。但它作为一个在政治上统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最终将对不同地区一视同仁,因此不久,南方的诗人也终于得以脱颖而出,放喉高唱,在文化史上留下辉煌的记录。而唐代的南方诗人,其重点落在今四川、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一带,而以江苏为首,浙江次之。
<正> 我国早期史书《春秋》、《左传》、《国语》以及《史记》等对越民族的记载,是浙江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但简略而久系统。对浙江古民族历史有比较完整系统记载的是浙江人自己撰著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史书。
<正> 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人物中,蔡元培不愧为知识分子的卓越前驱。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就他的道德文章,以及在教育、科学领域的深远影响而言的。周恩来曾赠以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在‘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则是对于他一生政治实践的高度概括。虽然逝世已经四十多年,但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仍然流传在人间。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不断随着时代前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为民族解放与捍卫民权奋斗了一生,而且为我国近代教育与科学事业的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衣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同时,还领导以上海为中心的国统区革命文化工作者,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十年内战时期,“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正> 浙江历史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一九八八年年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日至四日在杭州大学历史楼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一十二名代表和论文作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七十七篇。浙江历史学会截至到一九八八年至十一月止,共有会员五百九十三名,遍及全省各地。这次大会上,金普森教授总结并汇报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修改并通过了浙江历史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推荐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沈炼之先生为该会的名誉会长,沙孟海、陈训慈、曹湘渠、程融渠、黎子耀五
<正>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和协调,既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又是衡量经济发展成效的指示器。随着我国由过去的封闭或半封闭状况向积极参与国际交换与合作的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外经济关系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中愈益显示出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地带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贸易往来、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对外经济关系对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影响,探讨开放条件下维持社会总供需平衡的条件及调节措施,为制定外向型开放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一)开放条件下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因素国际收支是影响社会
<正> 探索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夫键在于分析和研究诱发通货膨胀的诸经济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这里所涉及的传导机制,系指渐次推动通货膨胀的各经济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过程;一般来讲,经济体制背景及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同,引发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亦不尽相同。为了不使分析程序过于复杂化,我们不得不撇开一些次要的或无关宏旨的经济因素和过程,而着眼于直接引致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过程。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造成投资扩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以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农村改革起步的,继之而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正> 住房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全国城镇普遍展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把住宅这个大商品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按照价值规律来组织、实施住宅生产、分配,使之实现住宅的商品化。从而实现住房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目前绝大部分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的住房改革方案还是租金改革,也就是普遍称为“提租加贴”。例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的烟台、唐山市实施的为“提租加贴”空转起步、唐山市分二步到位。第一步按住宅使用面积稍稍提高一些租金,每平方米只提几分钱。第二步才真正实施“提租补贴”到位。仅以第一步的做法全市每季就能净增租金一
<正> 任何一个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什么方式,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生产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3页)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也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条件本身去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1)生产力的低水平多层次。社会生产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总的水平不很高,而且很不平衡,一方面有由先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