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教育追求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研室张润柱主任曾提出“三步导学”模式。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向三个维度发展,因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学校结合“三步导学”的思想,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提出“二三二”课改模式,具体如下。
预习环节与知识总结展示环节
第一个“二”的实施过程是指两个环节:预习环节、知识展示环节。
对于预习环节,可以从三个角度达到自己的目标:①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②过程性目标,即从经历到体验,最后探索;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新联想、新发现、新创造。其中预习的类型为:课前预习、当堂预习,选择什么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习要确定预习提纲,预习提纲以本节课的知识为核心,以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为主题提出认识、理解、掌握的问题,提纲的程序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前后连贯,有严密的逻辑性。预习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阅读,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可按照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细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中所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交流、师生交流完成预习提纲,做好展示前的准备。当然课程不同,预习的内容和目标也不一样,但需要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
对于知识展示环节,可把一节课的内容用知识树的手段呈现在学生,使他们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
激情导课、民主导学与检测导结
根据“三步导学”理论,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应当由三个环节构成,最为核心的是自主学习,但前提是激情导课,导入课题,明确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师生讨论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预期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做出能够达到的目标,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和学法指导。要突出学科元素,目标要可检测,避免面面俱到。接着进入最重要的一步,让学生的实现自主学习,即民主导学,第一步任务呈现:将课堂学习的全部内容,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领会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自主学习包括:独立接受,独立思考(个体活动)合作交流,拓展提高(小组活动)。展示交流:小组公开展示,师生共同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所有的四人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最后总结。规范知识点的落实,小组互助展示:学生给老师讲,小组成员共同提高。展示评价:展示结果要有表扬和奖励。
小组活动操作程序:分组。①分组形式:4人一组,面对面餐桌式教学,其中每个小组由两个“合作”小组构成。②分组原则: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品行等方面,把学生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一个“合作”小组按照“优秀——较差;良好——一般”的原则进行组合。在一个“合作”小组中,“优秀”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较差学生”学习,督促、管理“较差学生”学习常规,培养“较差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较差学生”不但要接受“优秀学生”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优秀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③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在讨论中,谁负责协调?谁负责发言?谁负责记录?经过分工,小组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小组交流的时候能力弱的两位学生先说,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简单的问题较差学生先说,有难度的问题优秀学生总结。在具体的课堂上,小组互动之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观点;当别的小组阐述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记录班级探究结论。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仅要让“优秀学生”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分析题、确立解题思路;“优秀学生”教“较差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予以帮助。最后一个环节检测总结。它包括目标检测:检测形式组织学生限时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检测内容以学案中提供的几个任务为检测工具;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拓展检测工具。检测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检测时间。结果反馈:反馈形式学生互查,小组长检查。反馈结果:建立成绩登记薄将学生检测成绩记录在册。反馈评价:以小组形式记录,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总结;每个学期选出3至5个优秀学习小组。
授课和复习课
目前流行的课型很多,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测验课、讲评课、活动课等。在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课型。
新课改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启蒙者。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中学)
预习环节与知识总结展示环节
第一个“二”的实施过程是指两个环节:预习环节、知识展示环节。
对于预习环节,可以从三个角度达到自己的目标:①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②过程性目标,即从经历到体验,最后探索;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新联想、新发现、新创造。其中预习的类型为:课前预习、当堂预习,选择什么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习要确定预习提纲,预习提纲以本节课的知识为核心,以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为主题提出认识、理解、掌握的问题,提纲的程序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前后连贯,有严密的逻辑性。预习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阅读,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可按照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细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中所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交流、师生交流完成预习提纲,做好展示前的准备。当然课程不同,预习的内容和目标也不一样,但需要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
对于知识展示环节,可把一节课的内容用知识树的手段呈现在学生,使他们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
激情导课、民主导学与检测导结
根据“三步导学”理论,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应当由三个环节构成,最为核心的是自主学习,但前提是激情导课,导入课题,明确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师生讨论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预期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做出能够达到的目标,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和学法指导。要突出学科元素,目标要可检测,避免面面俱到。接着进入最重要的一步,让学生的实现自主学习,即民主导学,第一步任务呈现:将课堂学习的全部内容,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领会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自主学习包括:独立接受,独立思考(个体活动)合作交流,拓展提高(小组活动)。展示交流:小组公开展示,师生共同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所有的四人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最后总结。规范知识点的落实,小组互助展示:学生给老师讲,小组成员共同提高。展示评价:展示结果要有表扬和奖励。
小组活动操作程序:分组。①分组形式:4人一组,面对面餐桌式教学,其中每个小组由两个“合作”小组构成。②分组原则: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品行等方面,把学生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一个“合作”小组按照“优秀——较差;良好——一般”的原则进行组合。在一个“合作”小组中,“优秀”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较差学生”学习,督促、管理“较差学生”学习常规,培养“较差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较差学生”不但要接受“优秀学生”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优秀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③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在讨论中,谁负责协调?谁负责发言?谁负责记录?经过分工,小组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小组交流的时候能力弱的两位学生先说,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简单的问题较差学生先说,有难度的问题优秀学生总结。在具体的课堂上,小组互动之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观点;当别的小组阐述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记录班级探究结论。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仅要让“优秀学生”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分析题、确立解题思路;“优秀学生”教“较差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予以帮助。最后一个环节检测总结。它包括目标检测:检测形式组织学生限时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检测内容以学案中提供的几个任务为检测工具;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拓展检测工具。检测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检测时间。结果反馈:反馈形式学生互查,小组长检查。反馈结果:建立成绩登记薄将学生检测成绩记录在册。反馈评价:以小组形式记录,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总结;每个学期选出3至5个优秀学习小组。
授课和复习课
目前流行的课型很多,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测验课、讲评课、活动课等。在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课型。
新课改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启蒙者。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