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习惯养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主旨在于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学会灵活运用,以体现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养成与教学质量之间相辅相承的密切关系,实际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从习惯养成入手:
  写一手好字。小学阶段书写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写字,是一个认识笔画,描红仿写到独立分析观察,正确书写,准确占格的渐进过程,教师的范写能起到直观、表率、榜样的指导作用。而教师那工整的书写,也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养成。因此,教师范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的教学时应该适当讲解,提示笔画在这个字中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牢固记忆笔顺以及笔画位置。同时,在练习中可以鼓励他们先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造型、间架结构和艺术特点,再认真地进行比较,进行一笔一画的模写,只有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才能让学生经历书写的实践过程,从点点滴滴中感悟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趣。
  养成一个学习习惯。通常,我们把写字认真,读书响亮,回答问题积极等都称作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决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监督。
  第二,要说好普通话。普通话不仅仅是课堂语言、环境语言,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语文的课堂,首先是一个语言交流的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说话之前先弄清楚“想说什么”,然后思考“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样说”,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清晰表达,并且随时纠正学生的语音,启发他们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准确,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词语。
  但是,许多学生没有规范的发音习惯,在表达遇到障碍时就会不自觉地变换一下口语,甚至将方言擅自“普通化”。比如,“他刚才不小心摔倒了。”学生可能这样说“他将才(刚才)不小心卡(磕)倒了”。对他而言,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当老师的也明白了他把“普通话”与“方言”有机结合后所表达出的意思。如果不从一个词语,一句话上来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的化,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任意变换词汇”作为“普通化”的表达方法,那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修养,教学生字要做到读音准确,发音清楚;读课文能够语言流畅,情感充沛,教师以自己的语感和文感来给学生树立表率,使他们以准确清晰的发音为努力的方向,在交流与表达中不断感悟普通话的特点,从而说好普通话。
  第三,重视作业质量。学生在校的作业,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整洁、规范、美观地去书写,并运用小标志,激励性语言等来肯定其优点,提醒其不足。而作为辅助性学习任务的家庭作业,虽然对巩固所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家庭因素和自身调空能力差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完成。因此,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这种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一步:回忆。不用打开课本而回忆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就算是谈心、游戏、散步,都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就回忆了课堂所学,锻炼了总结概括和复述能力,也为明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理解。无论知识准备、认知水平还是社会经验,家长都要比孩子高超许多,当孩子遇到疑问时,家长不要简单地说出答案,应该鼓励他“仔细读读题目要求,就知道怎样做了”。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些信心,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读题目要求的习惯;既提高了理解水平,又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巩固。学生处理家庭作业,是巩固旧知实践新内容的过程。因此,家长可以从听、说、读、写等的姿势、质量、速度等方面做加以提示,来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
  我们都知道,习惯是伴随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学习的知识内容本身是次要的,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自学习惯,就是人生一笔最大的财富。但习惯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化,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得以巩固,使之成为一种自然。
  
  齐秀娟,李光霞,教师,现居山东沂源。
其他文献
圆锥曲线具有定义抽象、基础知识点多、性质广泛等特点,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重在考查同学们的运算能力,笔者将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点列举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