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摆正师与生、教与学的位置,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氛围,让他们投身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
  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但在语文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时仅为“装点”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课堂中教师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缺乏平等性,这就提出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怎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融信息传播与信息控制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基本要素:信息拥有者、传播媒体和信息接受者。如果说教师是信息的拥有者,那么教学手段则是教学信息的传播媒体。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对于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关系重大。
  我国现代化教育中教学手段有2大类,一类是传统教学手段,另一类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亦称传统教学媒体,有悠久的历史。它包括教师的口语、体语、粉笔、黑板、教科书、标本、实物、模型、图表、实验仪器等,其中实物和口语是最古老的媒体。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用来传递各种信息、经验或体验的媒体品种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容量不断增大。语言这一古老的媒体已经通过无线电传播或由录音记录或重放;文字的载体已由甲骨、丝绸、纸张向现代化的胶片、磁性黑板、电子黑板以及投射胶片等演变;幻灯、投影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投射在大荧幕上,是大幅挂图的发展。电影、电视、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等这些靠电声波、电磁波传递教育信息的手段,即为电教手段亦称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现代化教学媒体。
  
  1 现代教育媒体的课堂应用
  
  1.1 正确选择媒体,创造课堂教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件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媒体所具备的特点不同,根据其功能选择和应用,有助于创设情境,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现的意境中。
  1.2 灵活运用教学媒体,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然而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换句话,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粉笔、黑板等教学媒体很显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实寓语文课堂教学于乐,方法异常多,如启发想象、比较异同、分角色朗读、表演,甚至还可借助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挂图等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如投影幻灯,能传递具体、形象、逼真的直观画面图像。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图像对小学生来讲具有强大的磁力效应,它往往使学生入情、入画、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还有录像、影碟等,同时同步传递图文音像逼真的动态信息。古人云:“耳之能听也,目之能视也,鼻之能嗅也,口之知味也。”运用视听媒体,采用音像同步来渲染,激发学生想象,数种感官协同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不同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地选用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2 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不应丢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但是现在有的教师盲目崇拜现代教育媒体,不考虑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一味追求教育媒体的多样化和日常化,走进每课必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而且越多越好的心理误区。
  魏书生老师上了一节《人生的境界》的公开课,没有投影仪,没有语音座,没有多媒体,读读书,讨论讨论,能说上得不好么?一堂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名家上的课应该值得效仿,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那么繁琐吗?录音完全代替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字幕完全取代教师的书写,鼠标从头到尾操纵着学生的学习,其效果一定好吗?当然,笔者的意思并不是将现代教学手段拒之门外,而是指不要夸大其作用,走向极端。
  2.1 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跟学生交流感情,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是极为重要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能创造优美的意境,它可以化枯为荣,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艰深为浅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多事物的感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相应的语言文字。
  2.2 通过提问创设情境教师注意通过提问,深化学生阅读的感情体验,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进入情景,提高阅读效果。
  
  3 新旧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并非随机凑合,它是一种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各媒体能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保证各媒体都发挥最佳效果,形成优化的媒体结合系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不同的媒体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参与学习器官越多,外界与大脑的联系越多,感知、理解、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多媒体组合就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活动的积极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内容做到视与听、动和静、传递与反馈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媒体组合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把各种有益的活动巧妙地加以提炼,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高涨热情的氛围,才能掀起一波又一波课堂教学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为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而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关键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关键
高职院校要为汽车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汽车营销、运用、维修技术,修管合一、机电合一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就要通过改进教
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阐述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师德的内涵,探索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规范为保证,以系列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互动、邻桌互动、组织活动互动和评价互动等教学形式,构建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情感互动,诱发感悟    朗读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文内容蕴含的真实情感,以富有穿透力的朗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例如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时,为了唤起学生与
主要阐述了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核心,以特色求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以发展学校实力为根本,创办学习型学校。
中国A股部分被纳入MSCI中国A股指数是国际投资界对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肯定。作为一家全球信誉卓著的投资咨询公司,MSCI公司在选择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时遵循了一套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