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再现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专研讨会综述

来源 :中国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播出的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良好的口碑,不仅打破了近几年央视一套的收视纪录,揽获了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之冠,还获得了豆瓣评分8.6和知乎评分9.0的高分.近日,该剧的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主创代表、专家与媒体出席了会议,对本剧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单元整体教学特征,但有些教师依然固守单篇教学。通过实践观察发现,其关键原因在于语文教师不能从思维认知的高度对单元文本的表达规律进行解构和建构。因此,教师首先要基于交际目的提升对文章的认知,其次要区分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写就的文章样态,再次要基于交际目的解读单元规定的语文要素。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与任务,时代要求教师求“变”,而“六要”在政治上和业务上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思维要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修养、理念内容、实践方式和角色定位上拓展思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要新”;思政课   [中圖分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打造“三导四步”教学特色的过程中,能根据时代需求,深刻理解课程理念,针对教育教学实际,践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平台”
[摘 要] 全媒体时代,高校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依托先进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构建全媒体宣传平台,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引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与共振,提升培育效果。   [关键词] 全媒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剖析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阐明二者的融合是新时期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且二者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教育功能相契合、教育方式相依托。但如今二者的融合存在教育目标和理念有所偏差、高校及有关部门对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体系设置不一致
[摘 要]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融合度低、受重视度不足、创新程度不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供需矛盾,以及缺乏对5G技术的正确认识等诸多不足之处。5G时代的到来,呈现出万物互联的新时代,AI、AR/VR以及3D技术等新兴技术之间深度融合,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影响力和辐射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用AR/VR、AI以及3D技术,构建集视频、音频、图像、课件、互动测试、文献资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边境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具有教育交流领域多层次化、教育交流内容多元化、教育交流质量内涵化、教育交流整体互动化特点。在中俄关系进入高水平、大发展的新时代,两国边境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在协同创新的框架下,通过提升边境高校战略地位、建设互联网+中俄教育交流平台等策略,为中俄两国区域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参照,共同筑梦“一带一路”。   [关键词] 中俄边境
自胡适倡导“诗体大解放”开始,新诗要不要格律、韵律对新诗意味着什么,一直是人们讨论新诗是否拥有文体合法性的关键所在.作为内部构成条件,新诗的格律(或称韵律、音律、节
期刊
[摘 要] 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在治病救人上作用巨大,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异曲同工。我们试着用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治未病”理论讨论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养成,从“未病先治”,积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有病医病”,及时解决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缺失问题;“病好预防”,加强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再教育三个层面寻找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治未病”;大学生;廉
【关键词】诱导策略;高中历史;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5-0062-02  【作者简介】卢春建,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诱导”是“三导四步”教学模式下“三导”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乃为善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