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手法在《洛丽塔》中的运用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小说《洛丽塔》讲述了一段男主人公亨伯特和少女洛丽塔的禁忌之恋,该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反响.造成反响的原因除了小说情节本身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十分尖锐外,也包含小说特殊的写作手法,运用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来分析《洛丽塔》,对小说富有争议性的内容进行具体阐释,能进一步揭示和深化小说的内涵.
其他文献
《连环画报》受众广泛,它的繁荣和衰落与连环画的发展完全一致,《连环画报》立足于出版进步的、合乎人民利益的新连环画报,在栏目设置、刊物编辑等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引导连环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促进绘画艺术的提升与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版本《灯火里的中国》的歌词有所不同,正式版对原版歌词的修改弱化了作品地域色彩,拉近其与更多审美主体的距离,赋予其更多的古典美,彰显了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本文围绕核心词汇“灯火”,从不同视角、层面描绘出“灯火里的中国”的具体印象,隐喻闲适安康、奋发图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时代,激活了审美主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认知.作品通过承载重大历史信息的词汇以及第三人称微观、宏观叙事,充分调动审美主体的视听官能,构建起时空框架,同时为审美主体预留了充足的时空内涵.
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五代画家,师从张璪.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发展的经验,将“有笔有墨、水晕墨章”的笔墨兼得、皴染兼备技法进一步推向成熟,其代表作品《匡庐图》等皆为对此特征的良好诠释.元代汤在《画鉴》中将荆浩山水称之为“唐末之冠”.《笔法记》是荆浩晚年所作的重要山水论著,诞生于山水画渐趋成熟的时代,荆浩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六要”既是《笔法记》的核心理论,也是对唐代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之后如郭熙《林泉高致》以及韩拙《山水纯全集》均受其影响.故《笔法记》在中国画论史与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西方绘画中光的运用历史悠久,它与绘画出现的时间几乎相近.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光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其效果和作用也不同.由于未来主义画家极其强调对工业社会的描绘,而灯光又是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且明显的标志,所以,在未来主义绘画作品中,光是画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起到强调主体、突出主题和丰富画面效果、营造氛围的作用.
宋词中对女性日常动态美的表现涉及较多的是行走、整理衣衫头饰以及梳妆的动态.除此之外,宋词中还描写了女性日常生活中其它方面的动态:一类是带有浓重相思的动态,主要有数花、剔灯花和添香三种;一类则是充满欢乐灵动色彩的动态,主要有摘花和扑蝶萤两种.这些描写呈现了女性特有的美,尤其部分动态描写富有个性化,体现了宋词对女性形象较为深入和真实的再现.
李娟的散文构建了一个万物灵动的“文学·生态”“双空间”,其作品既是对遥远边疆的“非虚构”叙事,也是对诗意自然的心灵抒情,呈现出回归自然、回归母体、回归本真、回归诗性的四重“回归意识”.李娟的创作以贴地飞行的姿态体察生活,以自白其心的方式书写生命,在诗性空间中追寻身心对话,不断探索对“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审美建构.
诗歌文本作为文字组织之一种,是充满了张力的言说.诗歌的言说张力一方面在于它飘逸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它语言聚焦的向心力,即朝向着中心与核心的“看齐意识”,亦即一种内在的引力和规约力.现代诗歌语言的向心力,要求上下文之间不只要文从字顺,而且要顾盼生辉;要求语言服从意象体系的深度规约,遵从事物的规律和逻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限制语言的任意生发;要求遵从语言弹无虚发的“经济学”原则,让文本的每个字都能遵从思维的理性,迈出清晰的语步,并顺从诗歌语境的体系性规约;要求遵从诗歌语言的“现场感”,实现远在天边、近在
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的代表之一,存诗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学术界对司空曙的研究却较少,尤其缺乏对司空曙作品中涉佛诗的研究.司空曙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社会尊佛的生活环境中,在缓解内心苦闷的情况下,将目光锁定于佛禅世界,创作出带有时代烙印的涉佛诗,来表达自己对清净安逸生活的向往,对佛门净地的羡慕.但是司空曙诗歌中对佛理的阐释和讨论鲜有涉及,涉佛诗只为表达自己的佛心,人为世俗人,心为佛门心,是司空曙涉佛诗中要传达给友人与后人的主要观念.有关司空曙涉佛诗的分类,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能会有争议,存有探
穆旦的《诗八首》通过中文版和诗人自译的英文版,演绎了爱人之间的隔阂、爱情中理性与激情的矛盾、爱他人与保持自我的矛盾等几个方面是造成“绝望之感”的原因.然而,这并非真正的绝望,是诗人对于“自我”的强烈感知下的一种受难的品质.诗歌通过“绝望”实际上是想表达人在追求美、追求人生价值时所感受到的变化与永恒的矛盾.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将镜头焦距在英国北部纽卡斯尔的瑞奇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并以此为切入口挖掘英国根深蒂固的劳工制度问题,展现了大资本裹挟下新型工作模式所引起的普通人的生存梦魇.影片以朴实克制的节奏诉说对严峻残酷生活的洞察,以现实主义的镜像书写再现了现代社会下劳动异化和人性异化的常态,以深情的人道关怀表现了对现代资本无形剥削和异化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底层群众无奈命运和生存困境的同情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