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一般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对上历史课不是那么感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一、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不利于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此,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本,从教学方式的改革入手,实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历史教师必须给学生注入新的学习理念,要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特别是对历史学习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历史,解读历史,并参与学习评价的全过程。如我在讲“洋务运动”一课时,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有人说“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谁对谁错?拿到问题,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一部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一部分学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一部分学生深钻教材,请教老师。学生以多种方式、多个渠道搜集资料和精选资料,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讨论中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如我在讲述岳飞抗金内容时,先朗诵了岳飞的著名词篇《满江红》,然后要求学生对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岳飞抗金是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符合中原人民的愿望,理应受到历史的肯定和后人的纪念;有学生认为,女真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金和宋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统一已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岳飞抗金是阻碍统一的行为;也有学生认为,岳飞作为封建将领又有深厚的忠君思想,维护腐朽的南宋王朝,不值得肯定。三种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对峙。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早下定论,而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历史学习的独立性得到了张扬。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艺术水平,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所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你一进教室,学生就兴奋,就会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和熟练把握,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例如:“亚洲的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的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学生容易记错,我简练地用“革命风暴刮起后,把沉睡的亚洲人吹醒了”,一句话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并且记得很牢。
  三、转变教师的历史教学方式,改变对历史教学方式的一些认识
  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整个样式的改变,其中当然涉及到方法、手段。但有不少历史教师将教学方式的变革仅仅理解为是在教学中变换一些方法、手段而已,从而满足于在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样式的前提下,使用一些新的手段或方法。应该看到,当前所进行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指改变过去那种灌输给予和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这其中包括了手段、方法的改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時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所谈仅仅是本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有待于今后永无止境地探索,逐步充实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我们要利用汉字的特点,遵循识字规律,创新识字教学方法,变枯燥为有趣,提高识字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识字质量,有效地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
期刊
目的: 探究龟羚帕安丸对肝肾不足证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帕金森病(肝肾不足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对照试验研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龟羚帕安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拓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多培养一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一、挖掘学生的创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教育受高科技的冲击而飞速发展,因此,教育现代化技术进入课堂是自然产生的,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时代性的宽敞的表演舞台,应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适时、适量、适度地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开放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
期刊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MS)的组分之一,是MS累及肝脏的临床病理表现,并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对其自然病程和它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
【摘要】:写字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城乡 小学生 写字能力 培养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2013年两会的开幕,中国进入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教育事业也在十八大的春风中阔步前进,最近就有新闻媒
目的:本课题采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造成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模型。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性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
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