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能丰富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并逐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谦让、合作。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是儿童游戏水平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角色游戏环境。但在实践中,我园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如:
1.由于空间限制,教室里开设了各种区域,班级创设的角色区数量不够,幼儿的活动范围较小。
2.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区设置的主题比较单一,而且每个班创设的角色区主题大多雷同(小医院、娃娃家)缺乏新意。
3.每个班的角色区频繁的更换或增减环境材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发和挖掘能让幼儿共享的游戏空间资源,积极寻求利用和整合幼儿园有限空间资源的策略,为幼儿创设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角色游戏环境,作了以下几点调整。
一、开发公共区域,创设专项角色游戏区
“公共区域”就是利用班与班之间的相邻空间或者是一个公共的场所设置的活动区域。我园主体建筑结构分上下两层,整体呈一个大“回”形,三个年级,8个班。每两个班之间共享一个大约11平米的弧形阳台,是半露天的;另外,在每层的楼梯的拐角处有一个约10平米的空间。于是,充分利用这两块空间创设专项“角色游戏公共区域”。
1.利用走廊拐角,创设大型角色区。走廊拐角这块空间较大,是封闭的,适合创设大型固定的角色区。我园的楼层分配是按照孩子的年龄阶段来分的,因此我们充分考虑该楼层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真正需要的环境。一楼是小、中班,小中班教研组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设置了“肯德基”和“妞妞火锅店”。二楼是大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创设了“农家乐”。
2.平行班合并相同类型的角色区,设置共享区域。我园每两个班之间共享的弧形阳台原来是半露天的,为了创设共享角色区把它改造成了封闭式。每两个班利用阳台,创设共享区域,其中的空间和材料为这些班级的幼儿所共享,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也有他们商议、设计和搜集。
首先把游戏共享区域的开放定位在幼儿对本班角色游戏较为熟悉的基础上开展。先开放同年龄段的班级,让各班角色区相互联系,通过各班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例如,将各班相同的角色区合并,摆放在阳台上。将大(1)班的理发店与大(2)班的美容店合并成圆圆美容城等等。两班有了公共区域后,自选活动时,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有意识地避免班与班之间材料的重复。渐渐地,幼儿在活动时发现了邻班的新游戏和新材料。这样打破了班级界限,游戏环境和材料的使用率也提高了,活动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形成了“共享区域”的雏形。“共享区域”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新的游戏材料刺激和引发了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减少了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以及设计、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复劳动。
二、巧妙安排室内区域和角色区,共享游戏空间
在一日活动作息的游戏安排中,既安排了角色游戏又安排区角活动。我园各班活动室都不大且比较规整,游戏主题环境的创设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教室只有一个,而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都需要比较宽松的环境支撑,如何通过环境的合理创设来平衡到达和谐呢,我们做了以下的调整:
1.在分割教室进行区域划分前先考虑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的数量和内容,将空间大小相对比较的相似的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划入相同的教室空间内。
2.将区角内容与角色游戏内容有联系的进行合并。例如:小(1)班的娃娃家和生活区有联系,他们将这两个区进行了合并;大(3)班将“羊羊花店”与美工区进行了整合,加工区设在美工区里,花店设置成自选式的等等;这样的合并,班级又腾出空间来,又可以多创设几个角色区。
三、创设可移动、可打包的角色区,轮换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的开展需要情景化的环境支撑,孩子在情景逼真的环境中可以产生很多的角色行为。那如果空间布置的太情景化,又会妨碍区角游戏的开展,所以我们尝试将便于收拾的角色区设置成可包或可以移动的材料,轮换开展游戏。这样的设置,第一,便于年级组、各班级共用;第二,便于教师自由安排空间,给了教师一个自己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都可以安排在自己教室附近,教师可以方便看管;第三,等活动成熟后,可以让幼儿自由布置每个区域,有个性的摆放。
例如:大(1)班将一个可以移动的弧形柜子设置成了“爱心小吃”,用废旧纸盒做的餐桌和椅子,游戏时可以随意摆放在走廊或教室中间,游戏结束后又可以收放在公共区域;大(2)班将一张旧课桌改造成了“奶茶店”、用大纸盒做成了烧烤炉,鞋架做成了材料架等等。这样各班可以共享这些角色区,并轮换开展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
我们幼儿园在原有空间条件下调整了角色区的设置,开发了“公共区域”、 巧妙安排区域和角色区、创设可移动和可打包的角色区,不仅提升了空间资源和游戏材料的利用率,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还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幼儿在游戏时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便有了微妙的变化,情感体验变的丰富多样,交往的欲望和技能也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刺激和提高。这些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使游戏情节更为丰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是儿童游戏水平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角色游戏环境。但在实践中,我园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如:
1.由于空间限制,教室里开设了各种区域,班级创设的角色区数量不够,幼儿的活动范围较小。
2.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区设置的主题比较单一,而且每个班创设的角色区主题大多雷同(小医院、娃娃家)缺乏新意。
3.每个班的角色区频繁的更换或增减环境材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发和挖掘能让幼儿共享的游戏空间资源,积极寻求利用和整合幼儿园有限空间资源的策略,为幼儿创设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角色游戏环境,作了以下几点调整。
一、开发公共区域,创设专项角色游戏区
“公共区域”就是利用班与班之间的相邻空间或者是一个公共的场所设置的活动区域。我园主体建筑结构分上下两层,整体呈一个大“回”形,三个年级,8个班。每两个班之间共享一个大约11平米的弧形阳台,是半露天的;另外,在每层的楼梯的拐角处有一个约10平米的空间。于是,充分利用这两块空间创设专项“角色游戏公共区域”。
1.利用走廊拐角,创设大型角色区。走廊拐角这块空间较大,是封闭的,适合创设大型固定的角色区。我园的楼层分配是按照孩子的年龄阶段来分的,因此我们充分考虑该楼层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真正需要的环境。一楼是小、中班,小中班教研组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设置了“肯德基”和“妞妞火锅店”。二楼是大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创设了“农家乐”。
2.平行班合并相同类型的角色区,设置共享区域。我园每两个班之间共享的弧形阳台原来是半露天的,为了创设共享角色区把它改造成了封闭式。每两个班利用阳台,创设共享区域,其中的空间和材料为这些班级的幼儿所共享,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也有他们商议、设计和搜集。
首先把游戏共享区域的开放定位在幼儿对本班角色游戏较为熟悉的基础上开展。先开放同年龄段的班级,让各班角色区相互联系,通过各班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例如,将各班相同的角色区合并,摆放在阳台上。将大(1)班的理发店与大(2)班的美容店合并成圆圆美容城等等。两班有了公共区域后,自选活动时,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有意识地避免班与班之间材料的重复。渐渐地,幼儿在活动时发现了邻班的新游戏和新材料。这样打破了班级界限,游戏环境和材料的使用率也提高了,活动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形成了“共享区域”的雏形。“共享区域”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新的游戏材料刺激和引发了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减少了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以及设计、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复劳动。
二、巧妙安排室内区域和角色区,共享游戏空间
在一日活动作息的游戏安排中,既安排了角色游戏又安排区角活动。我园各班活动室都不大且比较规整,游戏主题环境的创设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教室只有一个,而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都需要比较宽松的环境支撑,如何通过环境的合理创设来平衡到达和谐呢,我们做了以下的调整:
1.在分割教室进行区域划分前先考虑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的数量和内容,将空间大小相对比较的相似的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划入相同的教室空间内。
2.将区角内容与角色游戏内容有联系的进行合并。例如:小(1)班的娃娃家和生活区有联系,他们将这两个区进行了合并;大(3)班将“羊羊花店”与美工区进行了整合,加工区设在美工区里,花店设置成自选式的等等;这样的合并,班级又腾出空间来,又可以多创设几个角色区。
三、创设可移动、可打包的角色区,轮换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的开展需要情景化的环境支撑,孩子在情景逼真的环境中可以产生很多的角色行为。那如果空间布置的太情景化,又会妨碍区角游戏的开展,所以我们尝试将便于收拾的角色区设置成可包或可以移动的材料,轮换开展游戏。这样的设置,第一,便于年级组、各班级共用;第二,便于教师自由安排空间,给了教师一个自己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都可以安排在自己教室附近,教师可以方便看管;第三,等活动成熟后,可以让幼儿自由布置每个区域,有个性的摆放。
例如:大(1)班将一个可以移动的弧形柜子设置成了“爱心小吃”,用废旧纸盒做的餐桌和椅子,游戏时可以随意摆放在走廊或教室中间,游戏结束后又可以收放在公共区域;大(2)班将一张旧课桌改造成了“奶茶店”、用大纸盒做成了烧烤炉,鞋架做成了材料架等等。这样各班可以共享这些角色区,并轮换开展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
我们幼儿园在原有空间条件下调整了角色区的设置,开发了“公共区域”、 巧妙安排区域和角色区、创设可移动和可打包的角色区,不仅提升了空间资源和游戏材料的利用率,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还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幼儿在游戏时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便有了微妙的变化,情感体验变的丰富多样,交往的欲望和技能也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刺激和提高。这些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使游戏情节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