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篮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对于取得比赛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本文将针对篮球比赛中常见的球员心理障碍所表现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消除策略及训练方法。
关键词:篮球比赛;心理障碍;原因;消除策略;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很强的集体项目。运动员在竞赛中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且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比赛中是否发挥高超水平,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获得最好的竞赛成绩,它取决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心理素质三大要素。它们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其中身体素质是保证动作质量的物理基础,运动技术是基本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使两者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内部动力。据调查: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功率,30%归于其它方面,70%取决于心理方面。可见球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状态对于取得比赛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1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篮球运动和其它竞技运动一样,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1.1 篮球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客观因素
1.1.1外在期望给予球员无形的压力
往往一支球队参赛,它不仅是代表球员本人,更重要的是代表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因此,人们往往给予球队一定的期望,甚至给球队定目标、下任务,使运动员思想压力增大,容易造成情绪紧张或心理失常。任务越重、目标越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就越容易波动;越是重大的比赛,更容易形成兴奋性低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如正确处理,将成为比赛的动力,从而使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斗志旺盛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但面对这种期望与压力,运动员往往不能够正确地对待并适当地调节,因此带来负性情绪,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等,进而影响场上的正常技战术水平发挥。
1.1.2 来自比赛情境的压力
有比赛就会有观众,篮球赛更是如此,甚至会有电视、电台做现场直播或转播以及媒体对比赛进行精彩的报道,因此会有众多的关注者,使比赛成为了一种当众表演行为。这种情况,对心理素质很好的队员来说能够满足运动员的表现欲望而提高其斗志;但对心理素质不好的队员来说会表现出怯场、不安和恐惧感,进而影响临场的发挥。特别是对不常参加比赛的球员来说,这种比赛的环境和气氛是陌生的、新奇的;对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如裁判的判罚、观众的喧哗以及气候的变化)等心里没有把握,加之饮食、睡眠和大强度的比赛,都会使他们出现一些临场的心理障碍。
1.1.3 来自对比赛结果评价的压力
篮球比赛的成绩和表现对于个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关系到教练和队友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技、战术水平的认可度,这些对确定球员的自身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的球队还将比赛中个人的技术和成绩的取得作为评定运动等级的指标,因此,球员对比赛的成绩会有强烈的期待。他们害怕没有上场的机会,害怕上场表现不佳。所有这些方面都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的兴奋,甚至出现兴奋性较低的心理状态。
1.2 篮球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观因素
1.2.1 比赛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活动的一种心理因素。它对于激活、维持和调节个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是最佳的,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行为效率最高,一旦超出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有的球员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动机过强,情绪过于兴奋,过分在乎比赛的成败和自身的表现,会产生焦虑和紧张,从而干扰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1.2.2运动员身体状态和以往成败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将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对于有过失败体验和受伤经历的运动员来说,多少都会有些不自信,在赛前、赛中都会担心自己不能发挥出好的水平或在比赛中再次受伤。一旦运动员出现这种思想,注意力就会过分集中,对自身的负强化就会不断增加,反应就更强烈,机能的障碍就会更严重,随之会出现不愿参加比赛、兴奋性低的状态;另一方面,运动员赛前身体好坏、是否生过病等,对动员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
1.2.3心理准备不足、战前心理不稳定因素
赛前事先没有全面分析比赛的形势及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造成各种不良的心态。如:在比赛中遇到强队或战胜过自己的队,缺乏自信心,一旦比分落后,容易丧失斗志;遇到实力相当的队,想赢怕输,比分领先时容易急躁,比分落后时焦虑,相持阶段行为拘谨;迎战弱队,思想轻敌,比分领先时容易轻劲,比分落后时容易急躁;迎战有战胜记录的球队,背上“优胜感”的包袱,一旦比分落后,容易造成情绪紧张,行为拘谨。
2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的消除策略及训练方法
针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种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结合障碍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调节和最大限度地消除球员的心理障碍。
2.1 合理制定比赛目标,减轻比赛压力
比赛目标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全队的比赛目标,第二是个人的比赛目标。要合理制定全队的比赛目标,必须在赛前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比赛及对手、场地、气候的相关情报,以便更多地了解比赛及对手的情况,尤其是对手的近况要作客观性评价,从中分析有利或不利因素。比赛的目标不要过多强调胜负和比赛的重要意义,而应该针对对手的技术特点着重强调本队的技战术安排,发挥本队的优势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对于个人的比赛目标,更应该具体化,应当根据球员平时训练水平来确定合理的比赛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让球员在比赛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其对比赛增加一定的信心。如果把比赛目标定得太高,就会造成球员的精神负担和压力,不利于比赛中球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2 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现实当中,有很多球员自身都有一定的特长,只是以前的一些挫折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很不自信。对于这样的情况,教练员在赛前训练中就应该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方案,根据队员各自的优势来组织不同的训练。如罚球很好,可安排罚球比赛,突破能力强的,可多安排一对一训练,使队员相信自己的罚球能力和突破能力,增强信心;还可以通过身体检查与机能测验,使运动员感到自己有能力,同时还要明确自己的优势,设法弥补其不足。任何一个队员都可以找到他的强点,建立起精神支柱,使其重新找回信心,打好比赛。
2.3 临战前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调节
激烈的比赛,或多或少会影响球员们的心态,针对已经产生或者正在形成的心理障碍,在临近比赛的时候,可采用音乐调节法来调节球员们的心理。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功效。在比赛前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曲子,可以调节心态、稳定情绪、镇定紧张心情并适度提高兴奋水平,进而有利于比赛的发挥;也可以让队员看一些剧情复杂的录像、读些有趣的书或下棋、玩游戏;还可以相互交谈,谈谈自己平时遇到最有趣的事情、平时最喜欢做的事等,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刺激上去;或进行正确对待胜负的教育,使球员的心理高度放松。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深呼吸、积极的自我语言暗示、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来进行调节。同时,教练员也要暗示队员,赛前出现的不安是正常的,不要夸大体验,更不能受其影响;有些失眠也是正常的,出现一些不安和激动也可能对比赛有利。
2.4 系统脱敏治疗重度焦虑
对于个别患有严重比赛焦虑的运动员,采用系统脱敏进行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系统脱敏疗法对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紧张、焦虑特别有效。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如松弛反应多次结合,进而逐渐削弱原来的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减轻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系统脱敏的操作步骤很简单,首先通过系统放松的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放松,这是最关键的步骤;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焦虑等级,而且要与其焦虑产生的刺激情境有关(与篮球运动员相关的就是比赛的情境);最后当运动员能够随意使肌肉和心理放松时,就把它与制定的焦虑等级相对应的刺激情境联系起来进行脱敏训练。训练遵循逐级递进原则,只有运动员面对刺激情境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时候,才能进入上一等级的焦虑情境。当运动员想象最高焦虑情境都不会产生焦虑体验时,就可以把他带到比赛现场,接受最后的实际情境的训练。
脱敏训练简单易操作,对紧张、焦虑和恐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心理状态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操作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偷工减料,影响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沈涛.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表现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20 (3) .
[3] 陈鑫.高校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消除[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1,22(6): 131—133.
关键词:篮球比赛;心理障碍;原因;消除策略;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很强的集体项目。运动员在竞赛中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且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比赛中是否发挥高超水平,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获得最好的竞赛成绩,它取决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心理素质三大要素。它们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其中身体素质是保证动作质量的物理基础,运动技术是基本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使两者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内部动力。据调查: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功率,30%归于其它方面,70%取决于心理方面。可见球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状态对于取得比赛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1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篮球运动和其它竞技运动一样,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1.1 篮球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客观因素
1.1.1外在期望给予球员无形的压力
往往一支球队参赛,它不仅是代表球员本人,更重要的是代表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因此,人们往往给予球队一定的期望,甚至给球队定目标、下任务,使运动员思想压力增大,容易造成情绪紧张或心理失常。任务越重、目标越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就越容易波动;越是重大的比赛,更容易形成兴奋性低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如正确处理,将成为比赛的动力,从而使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斗志旺盛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但面对这种期望与压力,运动员往往不能够正确地对待并适当地调节,因此带来负性情绪,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等,进而影响场上的正常技战术水平发挥。
1.1.2 来自比赛情境的压力
有比赛就会有观众,篮球赛更是如此,甚至会有电视、电台做现场直播或转播以及媒体对比赛进行精彩的报道,因此会有众多的关注者,使比赛成为了一种当众表演行为。这种情况,对心理素质很好的队员来说能够满足运动员的表现欲望而提高其斗志;但对心理素质不好的队员来说会表现出怯场、不安和恐惧感,进而影响临场的发挥。特别是对不常参加比赛的球员来说,这种比赛的环境和气氛是陌生的、新奇的;对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如裁判的判罚、观众的喧哗以及气候的变化)等心里没有把握,加之饮食、睡眠和大强度的比赛,都会使他们出现一些临场的心理障碍。
1.1.3 来自对比赛结果评价的压力
篮球比赛的成绩和表现对于个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关系到教练和队友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技、战术水平的认可度,这些对确定球员的自身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的球队还将比赛中个人的技术和成绩的取得作为评定运动等级的指标,因此,球员对比赛的成绩会有强烈的期待。他们害怕没有上场的机会,害怕上场表现不佳。所有这些方面都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的兴奋,甚至出现兴奋性较低的心理状态。
1.2 篮球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观因素
1.2.1 比赛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活动的一种心理因素。它对于激活、维持和调节个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是最佳的,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行为效率最高,一旦超出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有的球员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动机过强,情绪过于兴奋,过分在乎比赛的成败和自身的表现,会产生焦虑和紧张,从而干扰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1.2.2运动员身体状态和以往成败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将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对于有过失败体验和受伤经历的运动员来说,多少都会有些不自信,在赛前、赛中都会担心自己不能发挥出好的水平或在比赛中再次受伤。一旦运动员出现这种思想,注意力就会过分集中,对自身的负强化就会不断增加,反应就更强烈,机能的障碍就会更严重,随之会出现不愿参加比赛、兴奋性低的状态;另一方面,运动员赛前身体好坏、是否生过病等,对动员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
1.2.3心理准备不足、战前心理不稳定因素
赛前事先没有全面分析比赛的形势及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造成各种不良的心态。如:在比赛中遇到强队或战胜过自己的队,缺乏自信心,一旦比分落后,容易丧失斗志;遇到实力相当的队,想赢怕输,比分领先时容易急躁,比分落后时焦虑,相持阶段行为拘谨;迎战弱队,思想轻敌,比分领先时容易轻劲,比分落后时容易急躁;迎战有战胜记录的球队,背上“优胜感”的包袱,一旦比分落后,容易造成情绪紧张,行为拘谨。
2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障碍的消除策略及训练方法
针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种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结合障碍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调节和最大限度地消除球员的心理障碍。
2.1 合理制定比赛目标,减轻比赛压力
比赛目标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全队的比赛目标,第二是个人的比赛目标。要合理制定全队的比赛目标,必须在赛前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比赛及对手、场地、气候的相关情报,以便更多地了解比赛及对手的情况,尤其是对手的近况要作客观性评价,从中分析有利或不利因素。比赛的目标不要过多强调胜负和比赛的重要意义,而应该针对对手的技术特点着重强调本队的技战术安排,发挥本队的优势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对于个人的比赛目标,更应该具体化,应当根据球员平时训练水平来确定合理的比赛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让球员在比赛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其对比赛增加一定的信心。如果把比赛目标定得太高,就会造成球员的精神负担和压力,不利于比赛中球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2 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现实当中,有很多球员自身都有一定的特长,只是以前的一些挫折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很不自信。对于这样的情况,教练员在赛前训练中就应该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方案,根据队员各自的优势来组织不同的训练。如罚球很好,可安排罚球比赛,突破能力强的,可多安排一对一训练,使队员相信自己的罚球能力和突破能力,增强信心;还可以通过身体检查与机能测验,使运动员感到自己有能力,同时还要明确自己的优势,设法弥补其不足。任何一个队员都可以找到他的强点,建立起精神支柱,使其重新找回信心,打好比赛。
2.3 临战前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调节
激烈的比赛,或多或少会影响球员们的心态,针对已经产生或者正在形成的心理障碍,在临近比赛的时候,可采用音乐调节法来调节球员们的心理。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功效。在比赛前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曲子,可以调节心态、稳定情绪、镇定紧张心情并适度提高兴奋水平,进而有利于比赛的发挥;也可以让队员看一些剧情复杂的录像、读些有趣的书或下棋、玩游戏;还可以相互交谈,谈谈自己平时遇到最有趣的事情、平时最喜欢做的事等,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刺激上去;或进行正确对待胜负的教育,使球员的心理高度放松。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深呼吸、积极的自我语言暗示、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来进行调节。同时,教练员也要暗示队员,赛前出现的不安是正常的,不要夸大体验,更不能受其影响;有些失眠也是正常的,出现一些不安和激动也可能对比赛有利。
2.4 系统脱敏治疗重度焦虑
对于个别患有严重比赛焦虑的运动员,采用系统脱敏进行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系统脱敏疗法对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紧张、焦虑特别有效。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如松弛反应多次结合,进而逐渐削弱原来的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减轻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系统脱敏的操作步骤很简单,首先通过系统放松的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放松,这是最关键的步骤;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焦虑等级,而且要与其焦虑产生的刺激情境有关(与篮球运动员相关的就是比赛的情境);最后当运动员能够随意使肌肉和心理放松时,就把它与制定的焦虑等级相对应的刺激情境联系起来进行脱敏训练。训练遵循逐级递进原则,只有运动员面对刺激情境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时候,才能进入上一等级的焦虑情境。当运动员想象最高焦虑情境都不会产生焦虑体验时,就可以把他带到比赛现场,接受最后的实际情境的训练。
脱敏训练简单易操作,对紧张、焦虑和恐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心理状态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操作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偷工减料,影响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沈涛.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表现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20 (3) .
[3] 陈鑫.高校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消除[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1,22(6):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