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预见才能遇见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快乐”是可以设计出来的。教学主张中“快乐”的逻辑起点在于“精心预设”,我们可以从学生可能会快乐的“有付出有回报、在场在状态、有合作愿分享、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等方向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快乐的体育课堂;实践体验;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1-0064-02
  一、“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思路
  在近期的教学展示活动中,“快乐的体育课堂”系列教学实践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扬,无论是学習目标的达成、运动参与的程度、技能的获得、体能的提升,都可圈可点。有些课的运动量非常大,但是学生们很少有喊累的,甚至下课时孩子们觉得意犹未尽,对课堂表现出依依不合。
  在观摩教师肯定课堂中学生的快乐表现时,工作室成员并没有表现出意外的激动,因为在我们看来这已经在意料之中,因为精心预设,必然会达成这样的效果。所以观摩教师和同学们“遇见”快乐时,我们早已“预见”快乐。
  “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基本思路就是体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乐意参加的手段与方法,用一切可能的穷式把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进而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说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所有一切的逻辑起点在于“精心预设”。因为只有科学设计,才可能从“预见”走向“遇见”,正如工作室的教学理想一样,“快乐”是可以预见的。
  二、“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实践体验
  1.有付出有回报,学生会快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快乐”和需求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磨难与挫折,但是在最后,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法国哲学家阿兰就将体育竞技的“快乐”精辟地概括为“通过肉体痛苦的行动而取得成就的喜悦”。也就是说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哪怕是极点过后的第二次呼吸;但如果他付出努力,一直收获的是失败,那我想学生就不可能喜欢你的体育课,甚至会出现潘绍伟老师曾经表达的观点:“我们的体育课也许会培养一批学校体育未来的敌人。”
  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大一统的教学,表面上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统一的教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少数人获得成功,多数人成为体育学习的失败者;比如一些直接移植过来的教学比赛,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展示自己,因为在竞技比赛中,冠军只有一个,更多的人只能是冠军的陪伴者,所以很多的学生在体育课堂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但是,体育教师不能无视这个群体的付出与努力,他们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所以“快乐的体育课堂”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满足学生自我的认同感、成就感,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做精彩的自己。
  工作室老师在进行高一男生“分腿腾跃跳箱”时,教师把课的跳跃学习任务划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等级,依据难度递增的顺序分别是:跳人羊、跳山羊、跳低跳箱、跳高跳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练习。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一直以来的“失败者”变成了“成功者”,让那些当下处于非优状态的学生,也能怒放出属于他自己生命的色彩。在南通中学还有一个扣篮区,一排从2.60~3.05米递进高度的篮筐,2.60米的篮筐维修得最多。对于学生而言,虽然高度下降,但扣篮动作的基本结构是没有变化的,花样却是越来越多,参与状态是疯狂的、快乐的。
  其实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这些改变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关键是体育教师所持有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
  2.在场在状态,学生会快乐
  在场,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在状态,用学生的话可以表述为很嗨、很过瘾,就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乐此不疲,甚至是得意忘形。
  我们一直坚持“快乐的体育课堂”不仅仅是命令,更多的应该是吸引,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要求人到了,心也要到才行。那就需要我们对内容的处理、组织的形式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让学生产生运动的“自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这也正好符合了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总结出“兴味者,运动之始”的结论。
  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有的是因为项目特点决定的,比如篮球运动,同伴之间的协同,投篮入框的成就感,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这样的特征,甚至有时候这一类的项目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并不是兴趣盎然。所以“快乐的体育课堂”特别强调“设计”,并提出了“通过游戏来教”的教学设想,简单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变成了游戏练习,使得体育学习变得欢快起来,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更多地成为了吸引。
  正如胡伊青加在界定游戏时这样表述“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和消遣”。因为自愿,所以就会主动参与;因为自愿,所以就会乐此不疲。也许那样就达到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在场在状态”了;也许那样我们就会遇见“快乐的体育课堂”。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师能够回忆起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王仲生老师的《“低头看天”学滚翻》的经典案例,个人认为,那就是善教乐学的最好诠释。
  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深入的探讨。比如我们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时,设计了“疯狂标志物”的游戏,两组同学,一组把标志物推倒,一组把标志物扶正,一分钟之后看看哪组胜利,不服输还可以继续,只要口令一下,就看到学生非常快速地不断蹲下起立处理标志物,比常规的深蹲起练习要疯狂多少倍。其实这只不过是教师通过设计将练习的目的隐藏到快乐游戏的背后,使得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乐此不疲。   3.愿合作愿分享,学生会快乐
  合作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分享可以使快乐加倍。所以快乐的体育课堂倡导小集团的学习活动形式。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的观点,体育学习不再是告诉与指令,而是对话与交往,体育学习变成了学生个体与他人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而展开学习的行为,同伴之间互教互学、互帮互助,达成沟通、分享、共进的目标。
  在排球垫球学习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持久排球比赛,将学生分组,6人一队,两组进行协同垫球比赛,看看哪两组相持的时间长,并提示学生在本方场地垫球三次才能过网。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比赛中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协同的伙伴;比赛的结果也从双方你死我活的竞争走向了合作,走向了共赢;持久排球比赛“去竞争化”的设计让每个参与者聚焦于运动本身,全身投入更像游戏的垫球练习中去,同时这样的设计积极提倡比赛者之间的团结和协作,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努力使得每一个参与者在同伴豆助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始终享有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和认可的感受。从而把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纳入“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合作不仅仅只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和学习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互勉、互助和互爱,互通有无,互相讨论,这样就会产生群体动力,促使小组成员更加有效地学习,取得成功。
  其实这种合作并不限于外显的行为互动,更主要是指内隐的思想和情感互动,这些互动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作用,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积极的建构活动。所有人在参与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萌生,不断加深对运动技能以及运动项目特征的理解和共识,正是这种彼此敞开心扉的知识、经验与情感的互动、交往、对话、分享、共进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自我进步、他人认同,得到了心理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需要,不断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重结果重过程,学生会快乐
  快乐和需要是联系在一起的,指向结果的快乐是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比如通过努力能够跳过山羊、能够进行倒立的快乐;指向过程的快乐是指探究学习的快乐、发现新知的快乐,做精彩自己的快乐,这是成长的快乐。所以在“快乐的体育课堂”,快乐不仅指向结果,我们还特别关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因此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快乐”不仅是完成动作时的扬扬得意,挑战成功后的欢呼雀跃……它还是沉迷探究的不能自拔、反复练习中的乐此不疲、比赛场上的奋力拼搏、同伴配合的心有灵犀,甚至还有浑身湿透的酣畅淋漓、困境面前的永不言弃、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坚强不屈……整个获得技能的学习过程都是可能的快乐体验。
  所以“快乐的体育课堂”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直接体验,体育教学不再是被动的吸收知识,不再是一种简单告诉,而是尽可能让运动技能的获得成为一种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体育学习,与传统的体育课堂相比较,这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比如我们在篮球教学时,改变了以单个动作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更多的以组合动作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努力为学生设计和提供完整运动的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的内容学以致用,进而形成了“学了就用一在运用中自我发现不足一自我完善提升动作质量一继续完整运动”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对篮球运动可以产生全面、完整的体验和理解,感受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可以说“快乐的体育课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教技术,而且教运动。学生一定是主动学习的,一定是有一种积极的情感的,体育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潘雪峰.实践视域下快乐体育课堂的重构[J].体育教学,2014 (12).
  [2]何强,熊晓正.对“快乐体育”的再认识—重读《体育之研究》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 (4).
  [3]潘雪峰,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的基本策略[J].体育教学,2015 (2).
  [4]潘雪峰,陆佳,张国芳,“快乐的體育课堂”实践建设与教学理解[J].体育教学,2018 (5).
  [5]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 (3).
其他文献
关键词:水平四;耐久跑;音乐; 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46-03  一、教学策略及特色:  1.一条音乐主线  使用由多个音乐编辑合成的一个完整音乐贯穿整节课。热身跑——《小苹果》;耐久跑练习——《小苹果》、《小鸡小鸡》、《快乐恰恰》;素质练习——《男儿当自强》;放松——《琵琶语》。  2.两个情感目标  在耐久跑
关键词:浑南二中附小;大体育模式;313工程;家校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07-01  前几年,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没有达到区里的平均线,评选市级优秀校长时我被一票否决了。个人名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校长愧对孩子和家长。于是我深深的思考,我们的体育该怎么做?  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最好的教育。学校
整体地研阅了盐城袁志欢老师《小篮球与游戏》单元设计,笔者以为,这是一份平实中突显精致,内涵上彰显智慧的案例,不走进其内部,便无叙事之胆,更无走出设计之魄,此教学设计的案例有其必然的示范和模仿的学习价值。正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不考究其诞生过程,便难穷其义理。  一、单元设计中的“悦动体育”教学主张闪亮登场,这是吸引体育教师“眼球”的重要因素。阅毕这份单元设计,自然引发了强烈的分析欲,这份设计夺
摘 要:绵竹市南轩中学女子曲棍球队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培养输送多名运动人才,在体教结合方面有了初步的实践与经验。本文从办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特色、教练团队、训练模式、运动员择优选拔、科研投入与实战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对基层学校在未来发展实践“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女子曲棍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学校体育专家、前国家督学、全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前审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顾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前常务理事、离休干部(司局级待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前咨询委员、体育编辑室前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前学术委员王占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2月28日5时50分在北京中医医院逝世,享年84岁。  王占春同志生于1930年1月7日,河北临榆县大薄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学校而言,科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瓶颈,才能提高学校发展水平。常州市李长志名师工作室致力于教师团队建设,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寻找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研究态度引领学科发展。几年来,工作室围绕“真诚服务、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的目标,挖掘区域联盟资源,深度研究
摘 要:本文以足球脚内侧传球为例,发挥闲置体操器材跳箱潜在的特点和作用,目的是提高练习者脚内侧传球能力,丰富校园足球教学方法,拓宽足球训练的路径,为校园足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足球;脚内侧传球;跳箱;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4-0076-02  当下,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虽然成绩斐然,但由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亮点与存在问题,对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第六届;体育教学观摩;课程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3-03  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之亮点分析  1.内涵发展“趋于常态”  本次活动与以往相比,体育教学展示课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一是
摘 要:校本教研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校本教研存在低效能现象,表现为教研活动没有主题、教研活动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通过分析与反思,提出了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教研制度、优化教研策略、丰富教研形式等途径,让问题在行动研究中得以解决,从而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校本教研;形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体育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看似简单的游戏化内容,隐藏着非常丰富的拓展空间。本文通过中日两地区低年级“模仿动物爬行”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参考,促使教师多角度解读教材,从单一教材教学向多学科融合和结构化设计教学转变。  关键词:中日;低年级;基本身体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