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无情亦有情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拨]
  作文题目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罗某为一己之私利任性而为,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而另一则材料所述却是为挽救生命延迟发车,体现的则是对生命的尊重。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可以结合材料谈规则意识。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会秩序,给周围人带来不便。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应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2)可以结合材料谈尊重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生命打破规则,这不仅体现出生命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3)可以辩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或者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候可以打破。法律与规则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真情。
  原文
  遵规莫忘心中德
  我们共同生活在以规则为骨架支撑的庞大国家机器中,它规定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但规则冰冷的气息也阻隔了人间善意,所以在我们遵守规则的同时,千万不要泯灭人性中本善之德,要让善德成为温暖社会的朝阳。
  就如材料中,罗某为等丈夫让列车延迟发车,不仅违背《管理条例》的社会规则,而且受到众人的道德谴责。但是,难道违反规则就一定要受到谴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同样延迟了列车发车,却拯救了一个婴儿生命的行为,得到了众人的宽容甚至支持。
  这样的结果看似矛盾,却又符合情理。社会各种规则的制定是在衡量多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如无形之伞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所以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站在规则一边,只谴责那些只顾私利损害众人利益之人。正如在武汉某主干道上,王某为省去审批程序,私自启用吊车拆去无用广告牌而堵塞了交通,使众多市民出行不便。若是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王某的行为进行惩处,那么交通秩序就难以恢复,社会风气也会被笼上阴霾,所以说维护规则的正确性是无可非议的。
  但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七情六欲的生命,对于其他的个体,我们会发自本能地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善德的帮助。
  我们不能抛弃心中对善德支持和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正是这样信念支撑,使得我们无数次突破规则,拯救生命,也拯救了良知。“二战”中,英法联军被困于绝境,保守派们遵循“为国家牺牲”的陈旧规则,想让三十万无辜士兵白白赴死,但丘吉尔坚决反对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做法,力排众议,突破规则,想尽一切办法撤兵,拯救了更多士兵,拯救了更多家庭,也拯救了生而为人的良知,这场惊世骇俗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仅是战略上的胜利,也是人性与规则的较量中人性光辉的胜利。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规则与善德这一对辩证的命题中,我们选择了后者,因为善德的力量能唤醒人性中的本初之善,让生命受到尊重与保护,让人性的光辉得以发扬,让社会充满善意的温暖。
  在碌碌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遵守着规则保护自己,但是莫忘心中善德。请在他人危难之际伸手相助,让善意温暖人间。
  [诊断]
  1. 文章论述时没有围绕观点分析材料事件,文章观点是“遵规莫忘心中德”,显然这是来自第二个列车延迟事例。题目材料中第一个事例没有体现这一观点,罗某是为了私利而违规,列举的武汉王某的事例也是这样。他们是既没有遵规,心中也没有道德。
  2. 文章论述条理失序,逻辑性不强。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很好,但第二段说罗某受谴责不该,因为拯救婴儿,延迟发车得到宽容,这一等同就没有逻辑性,罗某阻挠事件与拯救婴儿事件性质不一样,所以论述不当。第三段又在论述规则保护我们,惩处王某是合理的,这又与二段不谴责罗某的论述相矛盾。第四、五段回到“为了善德我们突破规则”的论述,举例论证中心论点,与前面衔接不紧,后面两段又强调了论点。整个行文过程,没有对事例分析透彻,行文无序且无逻辑,因此本文得42分。
  升格
  法规无情亦有情
  我们共同生活在以规则为骨架支撑的庞大国家机器中。规则规定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但是,法规无情亦有情。
  列车的每一次发动,每一次停靠都有精确安排,不能有误,它关乎全部路线能否畅通。为一己之私,罗某强行阻拦列车发动,“等丈夫,他马上就到”这个看似理由充分的拦车事件在《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是只考虑个人利益而触及众人利益的自私自利行为,并危及大家的生命安全,她视法规如儿戏,这就是违法行为。对罗某的宽容就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也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公民受法律保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贪污坐牢,闹事拘留……它无情,总是板着冷酷的面孔,因为它是用无情的规则,维持世间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但是,它难道仅仅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无情吗?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制的健全,法律渐趋完善,并越来越有人性和温情。
  同样是延迟列车发动,因为拯救婴儿,不但没有遭到乘客的抱怨,反而让众人点赞,为什么?因为这次“违规”不是为某个人的私利,不是损人利己,是救死扶伤,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真爱,体现的是“爱心”,是“善事”,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弘扬的正义与公正。所以虽是违规,但它播撒的却是爱与温暖。
  法规的设定,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它服务的是整个社会,它的存在,本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罗某的行为是为了个人利益,扰乱了列车的正常秩序,理应受到法规惩处,这既是法规的无情也是有情;婴儿的拯救是向社会传播溫暖与爱心,是播撒正能量,虽也违规却有温情。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二战”时发生的一件事。英法联军被困于绝境,保守派们遵循“为国家牺牲”的法则,想让三十万无辜士兵白白赴死,但丘吉尔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力排众议,想尽一切办法撤兵,最后拯救了士兵。这场惊世骇俗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仅是战略上的胜利,也是人性与法则的较量中人性光辉的胜利。
  法情与人情,从来不是彼此分明、你死我活的对立状态,它们是鲸鱼与沧海,是蝴蝶与花朵的依存关系。有了沧海,鱼儿才能遨游;有了蝴蝶,花儿才更加芬芳。拥有人情,才会让法规更加有生命力。
  谁说法规无情?我言它有情也有爱,因为社会要爱要情,法规正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才能更好生活在阳光和温情里。
  [攻略]
  针对原文存在的问题,我们再分析材料会发现,两个延迟发车事件都是违规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那就是违规是不是处于无私,出于温情和爱心。找出共同点,然后围绕论点分析两则材料。文章第2、5、6段都是紧扣材料分析,符合驱动性作文要求。另外,整篇文章论述有序,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罗某违规受罚的正确性,在由此延伸论述法规的无情与温情的统一性,接着论述拯救婴儿的积极意义,从而论证法规的有情,并用丘吉尔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比喻论证法情与人情的依存关系,进一步论证论点。行文论述有序,富有逻辑力量,让人信服。
  (责任编辑 / 吴 锋)
其他文献
独生子女在父母患病住院期间请假到身边陪护不再是奢望。  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3亿,占总人口的16.7%,其中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1.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独生子女的父母相继进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陪护问题,成为独生子女的沉重负担。  近年来,社会舆论一直呼吁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并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门就此建言献策。目前已有8个省份将民间呼声转化为地方法规。如根据《
深秋寒夜。你在路的那边,我在路的这边。你墩立在厨房的白色灯光下,我坐在教室的日光灯下,隔着宽宽的路。不再争吵,我轻念:“我想你了。”  我们总是吵架,你老喊我冤家。可为什么胖胖的你总站著给我这个冤家做饭?你说,路窄,倒霉地有了我这个孙女。  小小的我,大大的你。门前的路,被闹得鸡飞狗跳。我仰起头,倔倔地说:“为什么别人作业还没写完都能出去玩,我不行?”你只说:“你不是别人,你作业没写完,就不能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节期间,新宇陪爸爸妈妈回到农村爷爷家过年。他发现快七十岁的爷爷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点点刷刷,忙着组织他们的中学同学聚会。听爸爸说,爷爷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没想到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在这偏僻的乡村组织同学会,用手机建立微信群,动员老同学参加聚会,利用支付寶收付活动经费,上淘宝买纪念品,上“携程”订酒店,上“大众点评”订餐厅……新宇对“物质幸福时代
1  在仅能勉强视物的微弱光线中,卡娅小心翼翼地行走着。  生活舱里这片荒凉区域人迹罕至,除了成堆成堆的杂物垃圾外,还有不少恶徒在黑暗中四处游荡。她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警惕,以免哪个黑暗角落会突然蹦出几个人来,把怀里那几个刚领到的小小罐头抢走。  如果哥哥还在的话,或许恶徒们还会有所顾忌不敢硬来,可如今卡娅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那些坏家伙可不会跟她客气。  忽然间,一股微弱的异样声响隐隐传来,卡娅立
四下無声。  飞船的头顶是往无尽的虚无之中铺展开的宇宙,遥远的恒星闪耀着,照亮了这一片孤独的天空。  小王子的飞船在这颗行星的近地轨道上盘旋。  就是这里了吗?这一颗他心心念念的星球?  他屏住呼吸,透过舷窗向下看去。  地面上散落着的是某种同心圆似的建筑结构,最外层是厚重的城墙,应该是起着防御作用,各类农作物按着对光、水等资源的不同需求栽种在不同单元层,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科学经济的农业模式。虽然“
自我意识,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那句高扬自我意识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被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视为人类思维“直立行走”的开始,原因即在此。但是,自我意识,尤其是膨胀了的自我意识,也拉开了人与他人、与自然的距离。庄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自我意识极度膨胀的时代,人类开始走向唯我独尊、自我孤立的荆棘路。这时候的人类急需一种理性的自我认识,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或近在身边或远在天边的他者。  人
常野篇(一)  我的重生出了一些差错,失去了部分的记忆。失去记忆是件很麻烦的事,连新型的剃须刀也用不好,今天就不小心刮破了自己的脸。望着镜子里嘴角渗着血丝的自己,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我怎么会挑选这样一个身体呢?高且清瘦,没什么肌肉,腹部甚至有些赘肉。脸部的线条很冷酷,嘴角微微上翘,似乎在嘲笑世间的一切。在我记忆中,这不是我喜欢的样貌。这种无知的茫然感觉最近时有发生,重生之前的那段记忆完全消失,我根本
“你对未来的初恋有什么要求?”  “我认为我不需要考虑这种问题,你知道我做这个手术,只是希望我遇见每一个人的时候,都是最好的自己。”1  看到落地玻璃窗外的碎花棉布裙女孩收起了太阳伞,茉莉猜想午间的热气已然退了。咖啡店音响里慵懒的声线划出一个封闭的圆圈,将汽车轮胎与柏油地面的摩擦声推至耳膜远处。  茉莉喝完最后一口咖啡,目光落在对面那个匆匆赶来的男人身上。  “真是不好意思,本来这个会中午就该开完
和画家一样,黑客只是怀有一门特殊手艺、有创造天赋的普通人。  ——《黑客与画家》  2019年4月11日,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被伦敦警察逮捕,同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将对阿桑奇提起诉讼,申请将其引渡到美国。  身为“知道全世界最多秘密”的黑客,阿桑奇因七年前在“维基解密”上发布了数十万份政治敏感的机密文件而扬名世界。这些外泄文件中包括逾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内容涵盖了美国部队在伊
不少动漫迷都体验过“朝圣之旅”——去漫画里的现实场景或自己喜欢的画家的住所游览一番。这种行为就如同看了《哈姆雷特》想去莎士比亚故居,读了《流动的盛宴》想去海明威笔下的巴黎。山田正纪将诸多英国文坛巨匠和他们笔下的主角写入《艾达》,我们也可将其可视为一种高级的朝圣之旅。我在读罢菲利普·迪克的《死亡迷局》后,心里也涌起朝圣之冲动。过去的朝圣方式都是从虚构到现实,这次何不从虚构到虚构,试看《死亡迷局》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