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书育人。“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点明了二者的关系,还明确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一、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人”学。语文课本身这种与其他学科迥然不同的特点,使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显著的、独特的意义。正因为语文课有着强烈的思想性,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努力通过课堂直接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形象,将自然和社会中的美丑善恶生动地再现出来,而且比现实生活更高,以此感染人。可以说,形象教育比理性教育更感人、更强烈,也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从而产生深远长期而不可抹去的影响。我们应以教材提供的形象为依据,自觉主动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榜样,分清是非,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炬,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形象的美,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思想感情,自觉成为一代新人。但是,这种教育应是悄悄地、不露痕迹,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就象清澈的小溪一样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样,教师讲起课来顺风顺水,学生接受起来自然而然。比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五次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微笑温和的女性,却表现出了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和鲜明的爱憎感情,敢于带领进步青年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敢于同卖国的反动军阀作殊死的斗争,敢于在枪弹的攒射下正视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在刘和珍的微笑中,我们看到了反动派的凶残卑劣,看到了革命青年的风采和情操,看到了衰亡民族的曙光和希望。又如《小狗包弟》中的巴金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有勇气有度量的形象,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在教学中抓住名言警句,关键字词讲解,分析它的感情色彩,深入启发认识其本质,使之升华到一定的高度,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如《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抓住“活”和“死”二字引发学生理解“活着”是建立在别人不能活的基础上,因此,这种人的灵魂早已死去;后者“死了”是为了多数人活得更好,所以,这样的人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从而震憾了学生的灵魂。又如指导阅读《普通劳动者》,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启发牵动学生对“吃”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对人生的思索:艰苦奋斗的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干什么”和“怎么干”,只想吃不想干,既使吃得再差,也不能算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时常拨动学生进取向上的心弦,那么,就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产生主动向上的要求和欲望,使蕴藏在他们心中的上进心和思想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的内动力就会变得巨大而持久,并把行动贯彻始终。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物。教师要善于披文以入情,把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披露,以情动人,使学生“惊心动魄”,自然而然地接受。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读好文章,就一定要读出文章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诵读,不仅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主旨,受到思想的熏陶默化,爱憎感情的陶冶,又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延伸和发展。一部好书,有时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曾点燃了多少热血青年的心灵之火啊!我们可以组织专题文学讲座或讨论会,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热点,又可及时又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学生也能互相启迪,取长补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而且对于后进生也是一种鞭策、促进和潜移默化。
  带领学生接触社会,激发责任感。对社会的接触可使学生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膊,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要求学生写周记,记下所见、所闻、所感,促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以积极态度思考社会与人生,促使他们对社会思潮,文艺动向等进行审慎的思考。这样,不但可了解学生的动向,掌握脉膊,加强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的针对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思想,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读写、分析评论的能力。
  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丰富思想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手册随时按如下类别搜集材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与前途、道德与纪律、创业与守业、立志与成才、爱劳动,爱人民、防微杜渐,防止污染、学校生活等等,这样不但积累了素材,而且得到了思想的教育。
  联系思想实际,组织讨论,深化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追求什么“低头向钱看,抬头向权看”。我们可以就学生反映出来的错误思想,以“树崇高理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看社会,找材料,颂崇高理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社会主义观念,加强了是非明辨力。许多学生都说,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讨论的问题。中学生善思善辩,思想活跃,讨论是很适合他们的学习心理的,又是最佳的交流思想的时机。
  三、抓好作文教学,落实思想教育
  作文教学如何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在思想上受到良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年来,中学生作文能力降低已引起各方充分的重视。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不高。要写出有见地,感情丰富健康的文章,如果没有相应的思想认识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具备比较高的思想觉悟,才有可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
  作文教学应该和时代合拍。千人一面,刻板八股,堆砌词藻的文章,与社会是不协调的,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深入生活,观察实践,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感情的好文章,同时又懂得如何做人。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新人新事,开窗望外,让祖国的每一成就都成为鼓舞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让生活中的每一轮波纹,擦拭学生稚嫩眼睛中的灰尘,让祖国的发展扬起学生理想的风帆。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的脉膊与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让学生的习作,化成美好心灵的窗户。
  “文如其人”,名流学者常以此褒贬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一个对现实,对生活冷若冰霜,胸无大志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写出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好文章来的。关心时事,的确是相当重要的。作文教学既不能粉饰太平,掩饰矛盾,或将文章批得一无是处,又不能不闻不问,逃而避之,听任泛滥;要肯定学生敢于接触社会实际,揭示矛盾的探索精神,还要指导学生正视现实,因势利导,正确选择观察角度和材料,并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抒发真情实感;还应出好每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喜欢作文,有素材作文,乐于作文。这样,才有可能通过作文教学澄清学生头脑中的模糊意识,生动有效的进行思想教育。
  影视评论活动既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文水平,又可透过中学生意识中带有文艺欣赏性的各种观点表露和争鸣,捕捉到中学生头脑中平时难于掌握的世界观中那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进行教育,不愧为一条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渠道。但是,要搞好这个工作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提出思考问题;其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影视评论辅导讲座;再次,发动学生动手写影视评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讲评。
  总之,语文课的思想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及文章的特点来考虑具体措施,利用课内课外的渗透和影响,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深入钻研能力的关键。《张衡传》的教学拓展揭示出,张衡在科学、文学、政治上都能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他具有静心、恒心和慧心。延伸探讨成果充分证明,拓展教学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引领学生走上治学之路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全才张衡 成就条件 心态 心境 心智     范晔的《张衡传》节选进入人教版必修4中的一段,文章虽然不
《祝福》小说的解读,传统解读一直停留在“封建礼教吃人”、“阶级剥削”、“四大绳索”的压榨层面。这些都有时代和政治原因。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鲁迅的这部名篇。我们会发现,人的生存环境即小说的典型环境及人的生命状态两个更加宏观、更加重要的人学问题。  一、《祝福》小说中展现的经济关系  经济原因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因,这一点已有人提及但言之不详。认真研读会发现至少可以找到五个经济关系:  
【摘 要】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欲望弱化。综合使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探究 实效  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把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佳作肢解成为一个个知识点,而仅仅只是为了掌握其中的几个实词,几个虚词,或是几个特殊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作文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没有结构意识,不会审题立意,不知如何命题,内容空洞,没有素材或者素材陈旧,分析浅显,语言直白。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剪贴报”为载体,引领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训练多角度立意、命题,通过“时评”训练培摸索写作方法,探究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一、利用“剪贴报”
【摘 要】“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即以生为本,课堂分为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生命彩排,为人生奠基,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四环节生本” 课堂 高效     师法于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的“循环大课堂”,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循环大课堂”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实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载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文章一发表,立刻被各大报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世界新闻报道的经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第四单元“沟通与应用”板块,选录了该文。细读这篇新闻,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矛盾的标题意味深长  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似悖论,实则有深意。“新闻”是什么呢?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一套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材。但是,我们对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将其奉为神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同时,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须着重倡导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 苏教版语文教材 教材使用 文本对话    在新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验中,师生一致反映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写作基础,提高综合写作能力呢?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意为肤浅者只是对前人词句的模仿,稍高者则是对前人文意的模仿,而高明者则是对前人意境气势的模仿。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杜甫也曾有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几千年来,模仿早就成为了文坛里不争的成名捷径和潜规则。此义之大,放之学海而
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方法掌握要靠平时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该如何训练呢?我们要先弄明白创造性思维是什么。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观念。创造性
一、知识与能力层面  高中语文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好它。我问学生“完璧归赵”“璧”为何物?他们回答璧就是玉啊。我接着问璧中心空的部分叫什么?学生们答不上来,很好奇。我告诉他们那叫“好”,看到的玉的部分称为“肉”。“肉”直径大于“好”的直径时,称为璧;“肉”等于“好”时称为“环”;“肉”小于“好”时称为瑗。一节课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语文知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