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释放,生命彩排,人生奠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即以生为本,课堂分为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生命彩排,为人生奠基,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四环节生本” 课堂 高效
  
   师法于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的“循环大课堂”,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循环大课堂”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推出了“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四环节生本”即以生为本,课堂分为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个环节,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次狂飙突进的教学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学习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传道授业”、知识本位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着眼于未来,旨在培养人,培养有独立思想、健全人格、情感丰富的大写的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为生命彩排,为人生奠基,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生命体验
  课堂是生命的体验。这是高效课堂带给我们最直观的体验。传统课堂,教师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坛,成为至高无上的“太阳”,独享言语“霸权”。即使所谓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依然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学过程预先设计,请君入瓮,引人入彀,总希望学生的回答正中自己下怀,与参考答案相较毫厘不爽,以顺利完成教学流程。这样的课堂,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透彻,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往往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欲睡)”,学生只是成了“看客”。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高效课堂中,教师已从神圣的讲坛走下来,走进学生中间。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平等对话。教师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独到而真切的见解,极富生命个体体验和感受。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和颜悦色,学生滔滔不绝。课堂成为争鸣、砥砺的自由论坛。有舌战群雄的的辩才,有语惊四座的观点,有温度热度,更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我在上外国小说《丹柯》时,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并没有浅尝辄止地停留在“英雄的赞歌”和“族人的冷漠麻木”这一层面,而是深入文本,结合“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得出“觉醒者的孤独和先驱者的悲哀”这一结论,并结合美国房龙的《宽容序言》和鲁迅的小说《药》,进行比较阅读。更为可喜的是,个别学生敏锐地感觉到悲剧英雄丹柯和革命志士夏瑜有着某种相似,进而提出了:鲁迅《药》的创作是否受到了高尔基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相当开阔的语文大视野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事实上正是如此,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鲁迅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又如在学习《牲畜林》一文中,对小说呈现出来的独特风格“轻松、戏谑、诙谐对战争残酷、血腥、沉重的消解”,学生很难理解。在质疑对抗中,有的学生就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认为《牲畜林》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幽默电影《举起手来》的翻版,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漫画式地勾勒人物,运用巧合设计故事情节,令人忍俊不禁。让人感受到在残酷的战争中抗日军民的智慧和乐观精神。学生在质疑问难中,自觉调动已有的积累和阅读体验,释放生命的激情,使课堂成为动态的、鲜活的、生成的课堂。
  二、人生彩排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掌握真理的方法,我宁可要掌握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真理”。传统课堂往往会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漠视,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简单地模仿训练。而高效课堂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按照学习线路图,遵路识斯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为了展示,往往要研读大量的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只有博观才能约取,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深入才能浅出。这个过程和教师的备课实际上没什么两样了。甚至可以说,近乎一次学术研究了。试想,学生从确定题目,到广泛阅读,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审慎取舍,进行整合,最后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展示,不就是一次研究吗?如我们在学习余秋雨散文《都江堰》时,有些学生就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秋雨笔法”这一论断。认为余秋雨的的散文语言风格鲜明而独特:一是几乎所有文章都是发思古之幽情,都是历史文化的断想,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开合自如;而是议论奇崛,奇峰突起,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与深刻;三是语言表达惟陈言之务去,不肯因袭前人,常有有创意的表达……“秋雨笔法”对写作如何使“文句有意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样的研究,并不见得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但作为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阅读《文化苦旅》后的思考所得,本就是一种探索发现,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长期处于这样课堂的学生,已经为今后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思考,变得自信,从容,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谦逊而又不盲从,独立而有主见。
  三、人格塑造
  高效课堂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个性气质和健全人格,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智慧。只有会倾听,才能快速地捕捉对方谈话的要点,领会对方的意图,倾听是自己发表见解的前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谈话、交流、答辩,或左右而言他,或游离于话题之外,或隔靴搔痒,若即若离,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学会倾听,才能使自己的发言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要言不烦。学会倾听,方能汇集百家学养,广泛吸纳智慧,丰富完善自我。在高效课堂的展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纵横捭阖,或臧否人物,或评古论今,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常常妙语连珠;而倾听的同学,有的在做笔记,记下精彩独到的见解,啧啧的称赞声,情不自禁的颔首,会心的赞同,毫不吝啬的掌声,随处可见。总之,课堂是鲜活的个体生命和独立无畏思想的华丽绽放,是陆海潘江尽情挥洒的舞台。我想,这才是最本真、最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自由争鸣,百花齐放,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当然也有的则不以为然,正跃跃欲试,准备质疑对抗。伏尔泰说:“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理正是在激烈的争辩中愈辩愈明。宽容异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格素养,在高效课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时常感叹,最初对某个问题,个人的理解囿于一孔之见,或失之偏颇,或失之狭隘,或挂一漏万,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其他同学展示和对抗质疑后,自己的理解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这些学习品质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四、教学相长
  高效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也使师生双促双发(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相长成为教师教育生涯的常态,使教师永葆青春。年复一年,桃李开落,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朝气蓬勃、个性峥嵘的学生,这就注定教师的心态永远年轻着,没有理由老去。学生正是我们与时俱进、丰富完善自我的最好的资源。通过平等对话,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那儿获得很多信息和知识。过去常说教师是一桶水,我看不然,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流淌的大河,要不就做一条清澈的溪流,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诚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教师未知的天空还很浩瀚。而当代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异常多元的特点,异常便捷的特点。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在某些方面“反哺”老师是很常见的。教师不必恐慌,担心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相反,教师的谦逊诚恳,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本来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染作用。通过课堂激烈的质疑问难,教师在吐故的同时,也吸纳新知,何乐而不为?
  高效课堂下学生展示质疑,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垂衣拱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倾听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失语。四两拨千斤的点拨诱导,恰恰更需要教师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相长,双促双发,人本主义的光辉,不仅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上,也体现在关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观察是一种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它是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改变了传统听评课制度的形式化、任务化、客套话,观察者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准确地评价出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善意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堂观察 听评课 专业活动 教师成长    从教十多年,上过、听过也评过一些公开课,传统的听课评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一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渗透。现从《提醒幸福》的阅读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探索。  一、设置镜头,从文本切入生活,打开学生情感大门  文本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和体现,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必须从中找到生活的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意蕴。我在教学实验中做了第一种设计尝试:  镜头一:文本搜索,阐释富有深意的句子,并进行对比理
【摘 要】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008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江西省高中选修课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本文立足于江西省部分中学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现状,探析了存在的教学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选修 个性发展 教学现状 反思     选修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为培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作文中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千篇一律的现象,从应试教育下的作文评价标准、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积累以及学生不善于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围绕“如何让学生写出个性、抒发真情”这一问题在改变旧有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师生感情沟通、重视阅读积累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新课标 观察 感悟 积累    
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专业素养,有效控制课堂  作为语文教师得有一种荣辱系我的使命感,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要知道,提高自己,方能提高他人。对于语文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于漪老师曾说过:“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师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简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为适应时代需求,我们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每一个语文老师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 演讲 演讲课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项古老而新鲜的训练活动,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和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深入钻研能力的关键。《张衡传》的教学拓展揭示出,张衡在科学、文学、政治上都能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他具有静心、恒心和慧心。延伸探讨成果充分证明,拓展教学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引领学生走上治学之路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全才张衡 成就条件 心态 心境 心智     范晔的《张衡传》节选进入人教版必修4中的一段,文章虽然不
《祝福》小说的解读,传统解读一直停留在“封建礼教吃人”、“阶级剥削”、“四大绳索”的压榨层面。这些都有时代和政治原因。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鲁迅的这部名篇。我们会发现,人的生存环境即小说的典型环境及人的生命状态两个更加宏观、更加重要的人学问题。  一、《祝福》小说中展现的经济关系  经济原因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因,这一点已有人提及但言之不详。认真研读会发现至少可以找到五个经济关系:  
【摘 要】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欲望弱化。综合使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探究 实效  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把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佳作肢解成为一个个知识点,而仅仅只是为了掌握其中的几个实词,几个虚词,或是几个特殊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作文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没有结构意识,不会审题立意,不知如何命题,内容空洞,没有素材或者素材陈旧,分析浅显,语言直白。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剪贴报”为载体,引领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训练多角度立意、命题,通过“时评”训练培摸索写作方法,探究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一、利用“剪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