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作文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没有结构意识,不会审题立意,不知如何命题,内容空洞,没有素材或者素材陈旧,分析浅显,语言直白。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剪贴报”为载体,引领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训练多角度立意、命题,通过“时评”训练培摸索写作方法,探究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一、利用“剪贴报”搜集作文素材,训练作文思路
1.选材料要贴近学生自身,使自己有话可说
学生“剪贴时报”要围绕“健康成长、人文情怀、人与环境、社会热点”筛选新闻事件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不能漫无目的,随意选材。选材一定要适当,要有题可拟,有话可说。如2012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独腿教师撑起一个教学点”的报道:
2012年12月6日,江西省九江市,一个教学点,16个孩子,一名教师,老师只有一条腿。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清湓小学,右腿高位截肢的民办教师陈新年,独自撑起了这个教学点的日常教学工作。他拄着双拐,已经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9个年头。
陈新年老师今年56岁。9岁那年,一场车祸碾碎了他的快乐童年。陈新年残疾了却没有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高中毕业时,国家没有恢复高考,陈新年只好回乡务农。
1983年,在有关部门的照顾下,陈新年成为清湓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十余名教师。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学点的缩减,清湓小学现在只保留一年级和学前班,16个孩子一起上课。“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教学点上课,我就会一直坚持教下去!”陈老师说。
【分析】从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多个话题,如:①执着坚守,奉献大爱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③身残志坚,百折不挠④抗争命运,顽强不屈⑤品格高尚,师中楷模⑥关注教育,以人为本⑦播撒关爱,情暖人间⑧敬业执着,播撒希望。
因此,学生在选择“剪贴材料”时,尽可能以人物故事为核心,以单个材料或多项材料整合为目标,从材料中选择多个切入点,给自己选择适当的作文话题。
2.选材要突出人生励志和社会道德价值观趋向
近几年高考作文材料更注重引领学生关注社会风尚与崇尚道德品质,使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作文材料趋向于社会热点,一个材料多个角度,目的让学生有话可说。2012年新课标试卷就从油漆工和船主的角度切入,范围宽泛,可写话题较多,从材料中可提炼出“责任、细处见品质、良知、善存人间、与人为善、敬业、感恩、举手之劳(爱心、细心)、做好身边小事、瞬间见永恒、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话题。
二、充分利用“剪贴报”材料指导学生立意、拟题
1.怎样审题立意
所谓的“审题”就是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审好材料找准切入点?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抓中心事件。就是看材料主要说什么事情,讲什么道理,从理中提炼话题。第二、抓对象。就是看材料中有几个描述对象,从对象的角度结合材料的整体加以立意。第三、分主次。阅读材料要分清对象的主次,立意要先主后次,尽可能从主要对象入手。第四、抓关键。就是要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阅读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第五、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第六、找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第七、异中找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2.“八字”拟题,简洁醒目
文章的题目是点亮篇首“一盏灯”,它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拟写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拟题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拟写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标题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结合作文实践,根据拟题的要求,我以为用“八字拟题法”能使学生尽快把握话题,并且题目准确贴切、简洁醒目,新颖诗意。“八字拟题法”运作方法如下:
(1)句式组合法。就是拟写作文题目可以采用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组合成前后两个词组,共八个字,前面词组将话题嵌入,后一个词组立意升华。拟题一定要“宽题走窄路”,不要外延无限扩大,要根据切入角度,写作范围越小越便于把握。如:“生而不怨,死而无悔”“信以处世,诚至金开”“自立于世,自律于己”“正视错误,问心无愧”“锲而不舍,化茧成蝶”。
(2)词根扩展法。就是以材料中切入的话题为词根,前后扩展,快速,准确,不易离题,便于把握。如以“诚信”为话题,可以这样拟题:“坚守诚信,弘扬美德”、“心留诚信,沉稳做人”等。
(3)偶句组合法:就是结合话题,组成对偶句式,可严对,也可宽对。如“挥刀斩索,搭桥渡人”,“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4)观点凸显法:拟题最好能突出观点,以观点性的短语作为题目,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写作时也容易集中笔力,不易走题。如以“挫折”为话题,可拟题“笑对挫折,永不言弃”“战胜自己,成就未来”等。其实,前面三种拟题法所拟定的题目都可以成为文章的观点,成为作文写作的核心。
举例:
“班门弄斧”的罗蒙诺索夫 沃尔夫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化学专家,一次他的弟子罗蒙诺索夫在德国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狂妄地批评他的老师是个“保守的老头儿”,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一时间,欧洲舆论界哗然。随后,沃尔夫举行了一次演讲,人们以为他会狠狠教训一下“班门弄斧”的罗蒙诺索夫,可沃尔夫平静地说:“那篇文章是我推荐给《德国科学》发表的,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完美的,敢向老师挑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人,才是最有出息的人。”
【分析】这则材料可以从老师和学生的层面立意拟题,能够提炼的话题有:挑战、敢于质疑、勇气、表现自我、走属于自己的路、标新立异、广开言路、宽容、大度、谦虚、恩师难觅、直面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逆耳忠言、助人成功。
拟题:①闻过则喜、从善入流②虚怀若谷,有容乃大③宽以恕人,容以待人④敢于挑战,赢在超越⑤坚持真理,敢于创新⑥敢于质疑,寻求真理⑦宽容待人,笃定一生⑧自我剖析,卓越成才⑨尊师重道,虚心接纳。
三、利用“剪贴”材料,巧饰凤头展才情
所谓的“凤头”就是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议论文开头要短、快,要简洁明了。“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开篇确定中心,便于把握,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下面介绍七种入题方法:
1.从材料关键词引出中心论点
圣贤目光,纯正我心
沐浴着圣贤的目光,我们一路走来,挥抹耳畔的喧嚣,了却心中的杂念,一路上,我们丰收甜美,收获着辉煌。(关键词引入)圣贤的目光,是思想,是智慧,沐浴我们成长,启迪我们前行。(过渡)圣贤目光,纯正我心;养就品德,万里行舟。(观点)
评析:这段直接从材料的关键词“圣贤目光”入手,讲及圣贤目光对我们的作用,最后引出中心论点:圣贤目光,纯正我心。
2.从材料关键内容引出中心论点
利令智昏,三思而行
12月4日下午,广东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内衣厂员工陈某蓄意纵火,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1人受伤。谁又能料到,纵火的动机仅仅是因为员工讨欠薪未果而报复老板呢?(概述材料)可见,慎而行之的重要性。莽撞行事,所酿成的祸患不可谓不使人警醒。(过渡)古人云:每事必十思。利令智昏,三思而行,要常萦绕在人们的耳边。(观点)
评析:这段是将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关键内容简要复述出来,引出“利令智昏,三思而行”的观点,接着从做事角度阐释出中心论点:我们做事要三思而行。
3.从简述一则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努力践行,创造美好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到南海去。穷和尚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富和尚却只是“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并没去成。(故事引入)可见,行动远比其他条件重要,迅速而努力付诸行动才会有好结果。(过渡)因此,我们行动做事要勇于践行,方能创造美好人生。(观点)
评析:这段从简单复述一则寓言入手,用“可见”一词引出话题:迅速而努力付诸行动才会有好结果。最后明确观点,这是一种用一个素材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4.从社会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消除偏见,团结互助
12月3日发生的切糕事件激起了中国广大网民的公愤,这次事件涉及到公安部门行政效率问题、民族问题、地区歧视主义问题。(概述材料)可见,经济的落后不应该带来偏见,各民族应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带有色眼镜看人很不足取。(过渡)因此,我们各民族都要消除偏见,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美好的祖国大家庭。(观点)
评析:这段先介绍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民族歧视;再从中扣住这种现象说出歧视的原因,最后以点带面,引出中心论点:消除偏见,团结互助。这是一种由社会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5.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
承受压力,搏击腾飞
访风景名胜,常见巨石下曲生一松,昂然上长;听名人事迹,常有坎坷中铸就辉煌,光芒四射;遇敌侵、震灾,常喜国人们空前团结,抵御取胜……(排比引入)可见,压力之下,常生动力。(过渡)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承受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奋勇拼搏,腾飞冲天。(观点)
评析:这段用“常见”“常有”“常喜”三词串连松树、名人、国人三种有共性的现象,得出结论“压力之下,常生动力”,从而引出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奋勇拼搏,腾飞冲天。这是一种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6.用诗句、对比引出中心论点
恪守承诺,诚实守信
《史记》上载:“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因而流芳百世。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又云:言必信,行必果。(诗句引入)可见,恪守承诺一直受人们的推崇,也镌刻于人们的灵魂深处。(过渡)所以,我们为人做事要恪守承诺,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观点)
评析:这段先用一个事例、两句名言,引出“恪守承诺”的话题;最后亮出中心论点:要重申恪守承诺,诚实守信!
7.用人生思辩引出中心论点
立足角色,放飞个性
谁不想青年时风度翩翩、中年时风采四射、老年时风光永在?为此,有人读书励志、拼搏奋进,也有人铤而走险,歪道求名,邪道求利。(思辨道理)然而,人生运命,或奋斗、或懈怠,或成功、或失败,在于你承担怎样的角色。(过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确角色,立足位置,放飞个性,展现自我,实现人生。(观点)
评析:这段从人们普遍的想法谈起,说到人们的做法,引出中心话题:你承担怎样的角色。从而引出下文对中心论点“立足角色,放飞个性”的论证,笔法奇特,很有创意。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剪贴报”为载体,引领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训练多角度立意、命题,通过“时评”训练培摸索写作方法,探究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一、利用“剪贴报”搜集作文素材,训练作文思路
1.选材料要贴近学生自身,使自己有话可说
学生“剪贴时报”要围绕“健康成长、人文情怀、人与环境、社会热点”筛选新闻事件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不能漫无目的,随意选材。选材一定要适当,要有题可拟,有话可说。如2012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独腿教师撑起一个教学点”的报道:
2012年12月6日,江西省九江市,一个教学点,16个孩子,一名教师,老师只有一条腿。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清湓小学,右腿高位截肢的民办教师陈新年,独自撑起了这个教学点的日常教学工作。他拄着双拐,已经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9个年头。
陈新年老师今年56岁。9岁那年,一场车祸碾碎了他的快乐童年。陈新年残疾了却没有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高中毕业时,国家没有恢复高考,陈新年只好回乡务农。
1983年,在有关部门的照顾下,陈新年成为清湓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十余名教师。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学点的缩减,清湓小学现在只保留一年级和学前班,16个孩子一起上课。“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教学点上课,我就会一直坚持教下去!”陈老师说。
【分析】从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多个话题,如:①执着坚守,奉献大爱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③身残志坚,百折不挠④抗争命运,顽强不屈⑤品格高尚,师中楷模⑥关注教育,以人为本⑦播撒关爱,情暖人间⑧敬业执着,播撒希望。
因此,学生在选择“剪贴材料”时,尽可能以人物故事为核心,以单个材料或多项材料整合为目标,从材料中选择多个切入点,给自己选择适当的作文话题。
2.选材要突出人生励志和社会道德价值观趋向
近几年高考作文材料更注重引领学生关注社会风尚与崇尚道德品质,使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作文材料趋向于社会热点,一个材料多个角度,目的让学生有话可说。2012年新课标试卷就从油漆工和船主的角度切入,范围宽泛,可写话题较多,从材料中可提炼出“责任、细处见品质、良知、善存人间、与人为善、敬业、感恩、举手之劳(爱心、细心)、做好身边小事、瞬间见永恒、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话题。
二、充分利用“剪贴报”材料指导学生立意、拟题
1.怎样审题立意
所谓的“审题”就是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审好材料找准切入点?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抓中心事件。就是看材料主要说什么事情,讲什么道理,从理中提炼话题。第二、抓对象。就是看材料中有几个描述对象,从对象的角度结合材料的整体加以立意。第三、分主次。阅读材料要分清对象的主次,立意要先主后次,尽可能从主要对象入手。第四、抓关键。就是要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阅读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第五、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第六、找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第七、异中找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2.“八字”拟题,简洁醒目
文章的题目是点亮篇首“一盏灯”,它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拟写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拟题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拟写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标题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结合作文实践,根据拟题的要求,我以为用“八字拟题法”能使学生尽快把握话题,并且题目准确贴切、简洁醒目,新颖诗意。“八字拟题法”运作方法如下:
(1)句式组合法。就是拟写作文题目可以采用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组合成前后两个词组,共八个字,前面词组将话题嵌入,后一个词组立意升华。拟题一定要“宽题走窄路”,不要外延无限扩大,要根据切入角度,写作范围越小越便于把握。如:“生而不怨,死而无悔”“信以处世,诚至金开”“自立于世,自律于己”“正视错误,问心无愧”“锲而不舍,化茧成蝶”。
(2)词根扩展法。就是以材料中切入的话题为词根,前后扩展,快速,准确,不易离题,便于把握。如以“诚信”为话题,可以这样拟题:“坚守诚信,弘扬美德”、“心留诚信,沉稳做人”等。
(3)偶句组合法:就是结合话题,组成对偶句式,可严对,也可宽对。如“挥刀斩索,搭桥渡人”,“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4)观点凸显法:拟题最好能突出观点,以观点性的短语作为题目,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写作时也容易集中笔力,不易走题。如以“挫折”为话题,可拟题“笑对挫折,永不言弃”“战胜自己,成就未来”等。其实,前面三种拟题法所拟定的题目都可以成为文章的观点,成为作文写作的核心。
举例:
“班门弄斧”的罗蒙诺索夫 沃尔夫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化学专家,一次他的弟子罗蒙诺索夫在德国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狂妄地批评他的老师是个“保守的老头儿”,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一时间,欧洲舆论界哗然。随后,沃尔夫举行了一次演讲,人们以为他会狠狠教训一下“班门弄斧”的罗蒙诺索夫,可沃尔夫平静地说:“那篇文章是我推荐给《德国科学》发表的,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完美的,敢向老师挑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人,才是最有出息的人。”
【分析】这则材料可以从老师和学生的层面立意拟题,能够提炼的话题有:挑战、敢于质疑、勇气、表现自我、走属于自己的路、标新立异、广开言路、宽容、大度、谦虚、恩师难觅、直面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逆耳忠言、助人成功。
拟题:①闻过则喜、从善入流②虚怀若谷,有容乃大③宽以恕人,容以待人④敢于挑战,赢在超越⑤坚持真理,敢于创新⑥敢于质疑,寻求真理⑦宽容待人,笃定一生⑧自我剖析,卓越成才⑨尊师重道,虚心接纳。
三、利用“剪贴”材料,巧饰凤头展才情
所谓的“凤头”就是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议论文开头要短、快,要简洁明了。“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开篇确定中心,便于把握,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下面介绍七种入题方法:
1.从材料关键词引出中心论点
圣贤目光,纯正我心
沐浴着圣贤的目光,我们一路走来,挥抹耳畔的喧嚣,了却心中的杂念,一路上,我们丰收甜美,收获着辉煌。(关键词引入)圣贤的目光,是思想,是智慧,沐浴我们成长,启迪我们前行。(过渡)圣贤目光,纯正我心;养就品德,万里行舟。(观点)
评析:这段直接从材料的关键词“圣贤目光”入手,讲及圣贤目光对我们的作用,最后引出中心论点:圣贤目光,纯正我心。
2.从材料关键内容引出中心论点
利令智昏,三思而行
12月4日下午,广东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内衣厂员工陈某蓄意纵火,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1人受伤。谁又能料到,纵火的动机仅仅是因为员工讨欠薪未果而报复老板呢?(概述材料)可见,慎而行之的重要性。莽撞行事,所酿成的祸患不可谓不使人警醒。(过渡)古人云:每事必十思。利令智昏,三思而行,要常萦绕在人们的耳边。(观点)
评析:这段是将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关键内容简要复述出来,引出“利令智昏,三思而行”的观点,接着从做事角度阐释出中心论点:我们做事要三思而行。
3.从简述一则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努力践行,创造美好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到南海去。穷和尚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富和尚却只是“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并没去成。(故事引入)可见,行动远比其他条件重要,迅速而努力付诸行动才会有好结果。(过渡)因此,我们行动做事要勇于践行,方能创造美好人生。(观点)
评析:这段从简单复述一则寓言入手,用“可见”一词引出话题:迅速而努力付诸行动才会有好结果。最后明确观点,这是一种用一个素材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4.从社会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消除偏见,团结互助
12月3日发生的切糕事件激起了中国广大网民的公愤,这次事件涉及到公安部门行政效率问题、民族问题、地区歧视主义问题。(概述材料)可见,经济的落后不应该带来偏见,各民族应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带有色眼镜看人很不足取。(过渡)因此,我们各民族都要消除偏见,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美好的祖国大家庭。(观点)
评析:这段先介绍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民族歧视;再从中扣住这种现象说出歧视的原因,最后以点带面,引出中心论点:消除偏见,团结互助。这是一种由社会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5.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
承受压力,搏击腾飞
访风景名胜,常见巨石下曲生一松,昂然上长;听名人事迹,常有坎坷中铸就辉煌,光芒四射;遇敌侵、震灾,常喜国人们空前团结,抵御取胜……(排比引入)可见,压力之下,常生动力。(过渡)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承受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奋勇拼搏,腾飞冲天。(观点)
评析:这段用“常见”“常有”“常喜”三词串连松树、名人、国人三种有共性的现象,得出结论“压力之下,常生动力”,从而引出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奋勇拼搏,腾飞冲天。这是一种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6.用诗句、对比引出中心论点
恪守承诺,诚实守信
《史记》上载:“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因而流芳百世。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又云:言必信,行必果。(诗句引入)可见,恪守承诺一直受人们的推崇,也镌刻于人们的灵魂深处。(过渡)所以,我们为人做事要恪守承诺,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观点)
评析:这段先用一个事例、两句名言,引出“恪守承诺”的话题;最后亮出中心论点:要重申恪守承诺,诚实守信!
7.用人生思辩引出中心论点
立足角色,放飞个性
谁不想青年时风度翩翩、中年时风采四射、老年时风光永在?为此,有人读书励志、拼搏奋进,也有人铤而走险,歪道求名,邪道求利。(思辨道理)然而,人生运命,或奋斗、或懈怠,或成功、或失败,在于你承担怎样的角色。(过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确角色,立足位置,放飞个性,展现自我,实现人生。(观点)
评析:这段从人们普遍的想法谈起,说到人们的做法,引出中心话题:你承担怎样的角色。从而引出下文对中心论点“立足角色,放飞个性”的论证,笔法奇特,很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