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俗话说:生活是树,健康是根。在这里我认为,语文是树,生活是根,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语文教学只有紧紧联系生活,语文才会焕发生机!语文教学只有根植于生活,新课程改革才会开出更加灿烂美丽的花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生活实践 联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活化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综合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所选的课文要体现时代性、乡土性、人文性、新闻性和趣味性。随着网络、知识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教育内容更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同时,要注意选文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作品,要忍痛割爱。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爱情、亲情、友情、人际关系、生存价值等有关的文章可以多补充一些。如《母亲的河》以朴实真挚的感情写出母爱的深厚和伟大,同时也表现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敬和深深的爱。读来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传统的美德教育,而且贴近生活。没有枯燥的说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感升华、人生态度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乐于接受。在作文教学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引导他们用笔去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回忆童年的往事,讲述自己的故事,抒发对家乡情感,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写学生所总喜闻乐见的东西。
二、教学形式要体现生活化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形式单一,方法很少,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就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描写的那段生活的理解。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去观察,体会一下紫藤萝的平凡但却繁茂的那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容易把握和理解其中深奥的思想,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二是要通过演示,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三是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不妨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他们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然后再与文章中描绘的景色进行比较,这样既让学生把握春天的特点,又让他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和优美,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环境要注重生活化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适宜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环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主要指教室的布置,如黑板报、墙报、墙壁装饰、电教设备、桌椅摆放等,这些布置要力求达到文明、民主、自由的状态,造成一种"人文"的精神氛围。二是软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对待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消除老师的权威,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碰撞,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发展的环境。
四、要找准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首先要密切联系学校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同学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初二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其次,要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故意偷换同音字的广告词,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第三要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生活实践 联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活化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综合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所选的课文要体现时代性、乡土性、人文性、新闻性和趣味性。随着网络、知识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教育内容更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同时,要注意选文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作品,要忍痛割爱。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爱情、亲情、友情、人际关系、生存价值等有关的文章可以多补充一些。如《母亲的河》以朴实真挚的感情写出母爱的深厚和伟大,同时也表现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敬和深深的爱。读来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传统的美德教育,而且贴近生活。没有枯燥的说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感升华、人生态度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乐于接受。在作文教学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引导他们用笔去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回忆童年的往事,讲述自己的故事,抒发对家乡情感,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写学生所总喜闻乐见的东西。
二、教学形式要体现生活化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形式单一,方法很少,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就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描写的那段生活的理解。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去观察,体会一下紫藤萝的平凡但却繁茂的那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容易把握和理解其中深奥的思想,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二是要通过演示,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三是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不妨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他们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然后再与文章中描绘的景色进行比较,这样既让学生把握春天的特点,又让他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和优美,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环境要注重生活化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适宜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环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主要指教室的布置,如黑板报、墙报、墙壁装饰、电教设备、桌椅摆放等,这些布置要力求达到文明、民主、自由的状态,造成一种"人文"的精神氛围。二是软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对待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消除老师的权威,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碰撞,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发展的环境。
四、要找准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首先要密切联系学校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同学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初二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其次,要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故意偷换同音字的广告词,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第三要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