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下降,老年人要接种这些疫苗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中,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联合国于去年5月发布报告称,在欧洲死于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中,95%是60岁以上的人。
  事实上,不仅易感新冠肺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不断下降,同时还是众多疾病的易感人群。然而,不少老年朋友对疫苗接种存在认知误区,其成人疫苗的接种意识亟需提高。记者特别采访广东省省预防医学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请她来解答关于老年人疫苗接种的常见疑惑。

问题1.哪些疫苗推荐老年人接种?


  郑慧贞: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包括流感、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和带状疱疹,也是老年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老年人打以下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 60岁及以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也会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条件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咳嗽、头痛等。老年人患流感后发生重症、死亡风险高。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权威机构均认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均为优先接种对象。为了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且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持续6~8个月,所以建议每年接种一次。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肺炎链球菌肺炎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寄生在健康人鼻咽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寄生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患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者营养不良、老年体弱等情况下,肺炎链球菌将透过黏膜防御体系发生侵袭性感染,引发肺炎、细菌性脑膜炎等。世卫组织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极高度优先”需要用疫苗来预防的疾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推荐用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美国数据显示,大约1/3 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 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慢性病人群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病风险更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方式。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50岁成人,接种2剂,第2剂与第1剂之间间隔2个月,如需改变免疫程序,第2剂在第1剂之后2~6个月之间接种。曾患过带状疱疹的患者也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问题2.患有慢性疾病能打疫苗吗?


  郑慧贞: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严重慢性疾病者建议携带近期的体检报告、病历等资料,由接种点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根据风险收益比等情况,提出接种建议。

问题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多高?


  郑慧贞: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问题4.接种疫苗后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吗?


  鄭慧贞:不一定。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摘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这是《诗经·豳风·东山》中的诗句,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周公3年东征后回到家乡目睹的情景:瓜蒌藤上结满了瓜,藤萝爬到屋檐下。潮湿的地面长着虱子,门框上结满了蜘蛛网。诗中的“果臝”就是瓜蒌,也称吊瓜。由此可见,在大约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了瓜蒌。  瓜蒌是葫芦目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瓜蒌有如下描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
期刊
数据显示,近年来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长,职场精英正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甚至还有2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肌梗死这种过去常见于60~70岁群体的疾病开始找上年轻人的呢?不良生活方式为主因  心肌梗死的根本原因是供应心肌的主要血管被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脏功能出现障碍,是引发猝死的常见疾病。一般来说,这是个自然老化的过程,发病人群以60岁以上
期刊
自从入秋,贴秋膘就成了很多家庭餐桌的主题,羊肉汤、红烧肉、猪蹄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轮番登场。殊不知,盲目贴秋膘,不仅起不到滋补的功效,还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最近一段时间,因暴饮暴食引发急性胰腺炎而到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就明显增多。那么,什么是急性胰腺炎?为什么暴饮暴食会引发该病?哪些诱因还需要规避呢?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严重时可引起其他器官
期刊
天气随着几场小雨的降临逐渐转凉,秋意渐浓,又到了哮喘患者比较难过的季节。由于哮喘患者对于气温、湿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果机体不能及时适应环境变化,那么病情就会随之复发。所以,哮喘患者换季时要格外注意防护。天气变化是哮喘主要诱因  引起哮喘发作的因素很多,但总体来说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指特异性过敏体质,具有遗传性;外因以环境为主,主要包括过敏原、呼吸道感染、气候因素、运动、药物、食物等。
期刊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据估算,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约为7600万,而中国青光眼患者的数量就达到2180万,其中致盲人数高达567万。青光眼在明确诊断后,通过药物、激光等治疗,眼压仍得不到控制、视神经损伤加重以及视野缺损继续进展,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临床上患者关于青光眼手术的常见疑问,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事宜。 1.既然是不可逆的眼病,那手术有什么意义呢?  眼睛
期刊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为了保暖,不少人会选择高领的衣服,但是总有人一穿高领衣服就会不舒服。其实,这很可能是患上了“衣领综合征”。  什么是“衣领综合征”?又该如何治疗呢?衣领综合征分4型  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区主任赵友民表示,衣领综合征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窦性晕厥或颈动脉窦综合征,是指突然发生眩晕、虚脱等临床征象的综合病症,发生持续时间一般仅1~4分钟,有时有神志丧失,可长达20分钟左右。  近年
期刊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胃肠炎、关节炎等疾病。合理利用好人体的几个“增温点”,对避免寒气入侵、预防疾病效果明显。  头部增温 经常做干梳头的动作可以起到疏通气血、祛寒散湿的功效。最好选用宽齿木梳或牛角梳,齿不能尖,要圆而钝才能起到按摩效果,或者直接用手指梳头。梳头要梳全头,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梳头时适当用力,以使头皮产生微热感為好。每天早晚,各
期刊
最新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预计患病人数已高达2亿。脂肪肝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更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正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院近日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心脏病风险也高。  研究人员对1148例无冠心病史,但疑似有稳定性冠心病的人群进行了观察,发现22%的人存在脂肪肝。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后发现,脂肪肝患者发生急
期刊
最近,《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相比血压正常的同龄女性,40岁出头、轻度高血压的女性到50来岁时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一倍。40岁出头的男性研究对象轻度高血压与日后患心脏病风险之间则没有关联。  研究定義轻度高血压为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上述结论源自对6381名女性和5948名男性的研究。挪威卑尔根大学研究人员记录这些人41岁时的血压数据,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