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向称呼陈国凯先生为大师兄。1980年,我到北京文学讲习所进修,秦兆阳先生只带两个学员,选中了陈国凯和我,他比我年长两岁,自然是师兄。其时他已经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我仍在工厂里卖大力气。他进工厂的时间也比我早,只不过他干的是令人艳羡的电工,我干的是“特重体”锻工。1978年他以《我该怎么辦?》摘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第二年这个奖才落到我的头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他都是我的大师兄。
国凯师兄的语言智慧,在文坛上是有一号的。在一般情况下他绝不会主动说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正是这副沉默的样子,反而让人感到亲切,觉得他离你很近。当他必须开口讲话的时候,却突然会令人感到一种陌生,一种神秘,明明是近在眼前的他反而离你很遥远了。有很多时候他的话令北方人听不懂,也可以让南方人听不懂,口若悬河,滔滔乎其来,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听到从他的嘴里发出一串串的音調、音节,以及富有节奏感的抑扬顿挫……有人说他讲的是古汉语,有人说他讲的是正宗客家话。这也正是国凯的大幽默。
我跟他相交几十年,却从来没有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们一起去过许多地方,记不得和当地的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们举行过多少座谈会,也从没有发生过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即便有个别的词语别人听不清,我在旁边还可以做翻译。他在国外也曾一本正经地讲演过几次,莫非是依仗上帝的帮助才博得了理解和喝彩?那么奥妙在哪里呢?他想叫人听懂,别人就能听得懂。他若不在意别人是否听得懂,便会自然发挥,随自己的方便把客家话、广州话、普通话混成一团,似说似吟,半吞半吐,时而如水声潺潺,时而若拔丝山药……不要说别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是他本人那一刻也未必真正闹得清自己在讲些什么。这可以说是国凯师兄的绝活,朋友们都格外喜欢他这个特长,一碰到会场上沉闷难捱的时候就鼓动他讲话。 (选自《深圳晚报》2014年5月19日)
国凯师兄的语言智慧,在文坛上是有一号的。在一般情况下他绝不会主动说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正是这副沉默的样子,反而让人感到亲切,觉得他离你很近。当他必须开口讲话的时候,却突然会令人感到一种陌生,一种神秘,明明是近在眼前的他反而离你很遥远了。有很多时候他的话令北方人听不懂,也可以让南方人听不懂,口若悬河,滔滔乎其来,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听到从他的嘴里发出一串串的音調、音节,以及富有节奏感的抑扬顿挫……有人说他讲的是古汉语,有人说他讲的是正宗客家话。这也正是国凯的大幽默。
我跟他相交几十年,却从来没有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们一起去过许多地方,记不得和当地的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们举行过多少座谈会,也从没有发生过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即便有个别的词语别人听不清,我在旁边还可以做翻译。他在国外也曾一本正经地讲演过几次,莫非是依仗上帝的帮助才博得了理解和喝彩?那么奥妙在哪里呢?他想叫人听懂,别人就能听得懂。他若不在意别人是否听得懂,便会自然发挥,随自己的方便把客家话、广州话、普通话混成一团,似说似吟,半吞半吐,时而如水声潺潺,时而若拔丝山药……不要说别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是他本人那一刻也未必真正闹得清自己在讲些什么。这可以说是国凯师兄的绝活,朋友们都格外喜欢他这个特长,一碰到会场上沉闷难捱的时候就鼓动他讲话。 (选自《深圳晚报》2014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