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是语文课堂出彩的妙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最近连续听了很多节语文公开课,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强调早自习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面临一个个问题却束手无策,站起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课堂一片沉寂与压抑呢?我再看看学生的书,既然已做了预习,书上却一片洁净,甚至连段落的序号都没有标。
  我们的预习是不是仅停留在读课文、查字词的层面上?甚至“放羊式”?——预习只是学生的事,而与教师无关?这让我想起杜郎口的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和现在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案必须包括的三部分(预习导学、学习研讨、拓展延伸),他们都把“预习”放在首位,我想这也是因为有效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预习,实际是教师把学生领入读书殿堂,进入课文境界,开始阅读实践的第一步。”展示课的精彩很大程度上缘于预习课的有效性。只有充分利用好预习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我们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彰显。试想,我们教师在理解一篇课文时都要研究数本资料,花费几天的心血,而我們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接受教师抛来的繁多的问题,他应付都来不及呢,又怎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更别说说出和我们教师“心有灵犀”的答案了。
  所以说,要使我们的学生好学、乐学、会学,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我们教师在预习课中不能当旁观者,必须当“导游”,把学生引入“书海中”尽情畅游,让他们达到一种自主探究,流连忘返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让预习达到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是教师要做好引领。
  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就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提纲。学生有了“提纲”做抓手,预习时就避免了随意性。当然,提纲的编写分层性应鲜明,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含义,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借助课后问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这是所有的学生都应完成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还要质疑提问,解难释疑。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二是教师要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
  学生虽有了抓手,但如果不知怎样去做,同样没有意义。我们都清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独立预习的能力,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还应教会学生一些适宜的预习方法。
  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教师要求来选择;二标:标出小节号,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 语;用波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 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解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励“创新”,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预习时,针对疑难问题可以合作探究,甚至展开辩论,自主解疑释疑,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给教师。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既会很自觉的解决一般性任务,又会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对教师教学的有的放矢也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对于基础性问题,教师只需要检测就行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学生难点、疑点的探究上,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培养了能力。
  同时,我要强调两点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
  (一)我们小学毕业班的复习,有效性“预习”同样重要。就拿复习古诗文来说吧,我一贯的做法是: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巩固课文背诵、课文翻译,课文内容的梳理,对遗忘或疑惑的地方,小组探究,然后做教学案,在做教学案时,让学生尽量不看书,检测自己对本课知识的积累、理解情况,遗忘的或不会的地方暂时空着,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查,对学生的已知与不知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用红笔修改错误或补上没解决的问题,暗示自己这些是以后要加强复习的地方。这样做,学生在复习时既真正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做到“|温故知新”,这样的复习既是轻松的,又是高效的。
  (二)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用好资料,使学生自己“动”起来,“学”起来,“思”起来,而不是在资料中抄答案,在展示课上“大显身手”。
  总之,有效预习是实现适度高效课堂很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出彩的妙招,而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也是实现有效预习的前提。
其他文献
目的:  硫胺素响应性巨幼细胞贫血(thiamine-responsive megaloblastic anemia,TRM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细胞贫血、高血糖、逐渐加重的
【摘 要】 许多初中生反应,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只能背诵书本上的知识点,并掌握习题的解答思路,而感受不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来教学。如果教师能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激励策略,可以从适当鼓励和批评、组织小组合作、制定学习目标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热爱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对高中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下面是我对某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边奋笔疾书。学生们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有的飞鸽传书;有的谈古论今。教师怨学生太调皮,学生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精心设计提问。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語文;课堂教学;提问;思维能力;主体作用  【中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学生的课程安排越来越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了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上的45分钟要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  1、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任务,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人类任何社
【中图分类号】G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课前有效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点,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兴趣,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發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
【摘 要】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不好的课堂提问,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耽误了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设计有效地课堂提问,对搞好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 课堂提问;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永远是教学工作要实现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摒弃传统观念,大胆开拓创新,创造愉悦环境,尊重主体意识,放飞学生振翅翱翔的翅膀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
【摘 要】 高中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几乎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少有教师涉足,而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与完善,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对高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总结,对教学实施策略做出了设计,希望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走入社会搭建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口语交际;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 为了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4陕乐,我设法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艺体课堂中“分组式”教学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发扦了促进地作用。  【关键词】 “分组式”教学方法;艺体课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