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绽放课堂魅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从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策略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来与同行商榷:
  一、提问的技巧
  1 抓住课题,巧设疑问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例如《草船借箭》一课抓住“借”字做文章,让学生思考怎样借、向谁借、还了吗、怎样还等问题,从而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2 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再见了,亲人》中可这样问:小金花在妈妈去世时没有哭,却与志愿军分别时为什么哭了?从而理解中朝人民之间情深义重。
  3 情到深处必有疑
  不少课文的作者运用了重复修辞方法,以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此处设问,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内涵。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是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 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抓住疑难点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又突破了重点难点。
  5 留有空间,放飞思绪
  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
  课堂提问尽管有很多技巧,但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僵化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二、提问的策略
  1 广泛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丰富的知识。
  2 价值性
  课堂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应选择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对教学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问题。那些“是”“对”就能回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回答,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起到巩固与深化的作用。
  3 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4 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千万要避免那种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 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問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隋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要想取得小学语文教学高效率,教师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遴选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三个要环节进行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为丰体”为“学生为主体”,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究。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丰要依靠学习兴趣来维持,如何培养
摘要: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智发育都还不成熟,他们对于生命价值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生命意识较淡薄。而目前我国的初中生教育重点依然停留在知识教学上,忽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初中生物课应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任务,教会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初中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灵活好动是他们的特性,处于懵懂岁月的他们,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也容易因丝丝小事而犯下大错
在矿井灾害中包含瓦斯爆炸、顶板灾害、水灾和火灾等,其中又以瓦斯爆炸和火灾为其主要灾害,而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通风的管理不善。本文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隐患管理的
如何记忆英语单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英语学得不好,就是因为英语单词记不住。孩子无记忆单词的天赋,有时刚背熟的单词第二天就忘了。因此,孩子向
摘 要: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蕴含了物理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予以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物理并为发展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用品;平抛运动;曲线运动;学习兴趣  物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物理规律、定理的发现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琐事,例如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阿基米德定理,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很多生活用品也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例如,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抓好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班化教学的实验探索最初起源于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部门在部分州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小班化教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