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与社会需求距离甚远,在目前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应努力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开展农村中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培训,提高语言教学能力;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期改变现状。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语言现状 训练途经
曹铭海先生在他主编的《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一书中把语文能力分解为语言能力、言语能力和语感能力。曹先生认为语感能力是以语言知识习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语言学习和言语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对语言的全方位的敏锐的感觉。这些都说明语言能力是可以物化为具体的训练的。
农村中学生的语言现状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语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即全社会成员所处的共同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它决定了一代人的心理发展倾向和水平,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语言;微观环境,即个体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学校和同辈群体等;语言学习者个体的心理环境等。面对这些环境因素,至少可以通过以下行为不断优化。
1.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开展农村中学生语言实践活动
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方面,何明教授在《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一书中认为,开展校园写作是很好的途径。其主要原因:一是校园写作是自主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明显地呈现独立的自主意识。在这种心理制导下,他们更多地思考人生、社会,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百态。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其用语自然会真实而富有情感;二是校园写作是随意的,不受老师的指令、任务和约束的限制,不受题材、时空的捆绑,不受文章结构形式的制约,语言表达也相应的灵活自如;三是校园写作是跳跃的,这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兴趣的转移和新的因素的刺激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这种所谓的跳跃性是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及时的捕捉及丰富的理想的物化反映,因而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灵光。
开展校园写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成立文学团体,办小报、壁报,办刊物等,现代一点的有创立学校广播站、电视台等,还有就是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写发言稿、演讲稿、计划书、总结报告等。再者,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写作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写博客,写QQ空间日记等;或者成立课外写作小组,邀请有写作经验的人为学生作报告,举行一些作文竞赛等,同时,在学校各个宣传栏内,班级板报上,都可以开辟出一块学生自由言论的天地,这是改变农村中学生语言现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2.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培训,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以兴趣和榜样。李如密在《师范院校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讯道教学表达能力》一文中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良好,就会“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他和孙元涛认为,教学表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讯道:(1)音声讯道。主要指口头语言及副语言表达(副语言一是指语言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二是指笑声、叹声等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它们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所具备的情感,使教学语言更具表现力);(2)形符讯道。主要指配合教学语言表达的一些教具;(3)动姿讯道。主要指由人体本身的动作和姿态来传播教学信息;(4)时空讯道。主要是指近年来兴起的“时间学”和“距离学”给我们揭示了时空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意义;(5)综合讯道。主要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如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它们有效地拓宽和优化了教学表达的讯道,扩大了教学表达的内涵。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表达的这种多讯道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充分利用所能利用的表达讯道有效地掌握一定的教学表达艺术能力。农村中学应该为教师的语言教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添置必要的教具,增设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专项业务培训。
其次,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行业语言的要求,又要有自己的风格,更要适合农村中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从教育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李如密、孙元涛则经过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总结出了教学语言艺术的十大特点,即主导性、科学性、讲解性、教育性、启发性、灵活性、趣味性、时空性、口语化、个性化。一个语文教师有了好的语言表达,那么,他的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
最后,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语言中强化情感的交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流回路:一条是认知信息交流回路,另一条是情感信息交流回路。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交流回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教学语言经验时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充分发挥情感信息交流回路的作用,那么,他的教学语言就能够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接受知识、表达看法、抒发情感的内在动力,他的学生的语言也一定是承载着健康、美好的感情的语言。
3.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语言是思维外在化的结果,根本上受言语者心理的影响,而农村中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文化结构、父母教育方法、自我社会化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了目前令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具体到作文语言的训练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求适宜。作文语言要达到目标,就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能力、写作基础、表达技巧是各不相同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在量与质上都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在轻松积极的环境下完成思维情感的表达;二是指导具体。在训练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要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表达的障碍,个别解决,不能笼而统之,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从而产生失败情绪。只有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表达的佳境、表达技巧,才能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也因此不会再因为表达技巧的高深莫测望而生畏;三是尊重个性。学生完成一次表达练习,无论数量大小,质量好坏,都是他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发生的表现,教师应尽量理解学生的原始表达意图,给学生以平等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均衡一时还难以实现的今天,面对农村中学生的语言现状,我们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当前环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力争给农村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努力实现梦想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曹铭海.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
[2]何明.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
[3]李如密.师范院校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讯道教学表达能力.
[4]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语言现状 训练途经
曹铭海先生在他主编的《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一书中把语文能力分解为语言能力、言语能力和语感能力。曹先生认为语感能力是以语言知识习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语言学习和言语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对语言的全方位的敏锐的感觉。这些都说明语言能力是可以物化为具体的训练的。
农村中学生的语言现状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语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即全社会成员所处的共同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它决定了一代人的心理发展倾向和水平,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语言;微观环境,即个体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学校和同辈群体等;语言学习者个体的心理环境等。面对这些环境因素,至少可以通过以下行为不断优化。
1.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开展农村中学生语言实践活动
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方面,何明教授在《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一书中认为,开展校园写作是很好的途径。其主要原因:一是校园写作是自主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明显地呈现独立的自主意识。在这种心理制导下,他们更多地思考人生、社会,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百态。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其用语自然会真实而富有情感;二是校园写作是随意的,不受老师的指令、任务和约束的限制,不受题材、时空的捆绑,不受文章结构形式的制约,语言表达也相应的灵活自如;三是校园写作是跳跃的,这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兴趣的转移和新的因素的刺激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这种所谓的跳跃性是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及时的捕捉及丰富的理想的物化反映,因而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灵光。
开展校园写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成立文学团体,办小报、壁报,办刊物等,现代一点的有创立学校广播站、电视台等,还有就是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写发言稿、演讲稿、计划书、总结报告等。再者,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写作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写博客,写QQ空间日记等;或者成立课外写作小组,邀请有写作经验的人为学生作报告,举行一些作文竞赛等,同时,在学校各个宣传栏内,班级板报上,都可以开辟出一块学生自由言论的天地,这是改变农村中学生语言现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2.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培训,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以兴趣和榜样。李如密在《师范院校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讯道教学表达能力》一文中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良好,就会“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他和孙元涛认为,教学表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讯道:(1)音声讯道。主要指口头语言及副语言表达(副语言一是指语言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二是指笑声、叹声等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它们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所具备的情感,使教学语言更具表现力);(2)形符讯道。主要指配合教学语言表达的一些教具;(3)动姿讯道。主要指由人体本身的动作和姿态来传播教学信息;(4)时空讯道。主要是指近年来兴起的“时间学”和“距离学”给我们揭示了时空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意义;(5)综合讯道。主要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如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它们有效地拓宽和优化了教学表达的讯道,扩大了教学表达的内涵。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表达的这种多讯道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充分利用所能利用的表达讯道有效地掌握一定的教学表达艺术能力。农村中学应该为教师的语言教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添置必要的教具,增设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专项业务培训。
其次,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行业语言的要求,又要有自己的风格,更要适合农村中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从教育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李如密、孙元涛则经过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总结出了教学语言艺术的十大特点,即主导性、科学性、讲解性、教育性、启发性、灵活性、趣味性、时空性、口语化、个性化。一个语文教师有了好的语言表达,那么,他的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
最后,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语言中强化情感的交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流回路:一条是认知信息交流回路,另一条是情感信息交流回路。教学活动正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交流回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教学语言经验时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充分发挥情感信息交流回路的作用,那么,他的教学语言就能够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接受知识、表达看法、抒发情感的内在动力,他的学生的语言也一定是承载着健康、美好的感情的语言。
3.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语言是思维外在化的结果,根本上受言语者心理的影响,而农村中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文化结构、父母教育方法、自我社会化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了目前令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具体到作文语言的训练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求适宜。作文语言要达到目标,就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能力、写作基础、表达技巧是各不相同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在量与质上都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在轻松积极的环境下完成思维情感的表达;二是指导具体。在训练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要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表达的障碍,个别解决,不能笼而统之,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从而产生失败情绪。只有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表达的佳境、表达技巧,才能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也因此不会再因为表达技巧的高深莫测望而生畏;三是尊重个性。学生完成一次表达练习,无论数量大小,质量好坏,都是他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发生的表现,教师应尽量理解学生的原始表达意图,给学生以平等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均衡一时还难以实现的今天,面对农村中学生的语言现状,我们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当前环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力争给农村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努力实现梦想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曹铭海.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
[2]何明.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
[3]李如密.师范院校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讯道教学表达能力.
[4]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