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见微知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空间观念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认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图形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具备了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有了观察物体的初步体验,但是对于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学生并不了解。本课设计从大处着眼,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察者”为目标;从小处入手,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分层,通过观察、想象、比较、表达、抽象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意义建构的脚手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辨别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体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发展几何直观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
  3.通过手动照相、想象回忆等手段,在深刻丰富的体验中掌握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突出教学难点的策略】
  1.通过指导学生对物体的细致观察,感受物体侧面的异同之处。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对物体建立表象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个玩具小狗、一个热水瓶,每一个学生一张观察记录单。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盲人摸象》的视频。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师(谈话):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看一看“盲人摸象”这个故事,都看过了吗?那看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看东西不能只看一部分,要全面地看。
  生2:看东西不能限在小圈里,要跳出去,这样才能看全面。
  师(小结):从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板书:全面),否则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事情的准确判断。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同学们的观察力。(板书:观察力)
  (教师出示学校里外两张图片)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知道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在里面拍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通过对这两幅图的判断,你对观察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观察时不仅要做到全面,还要做到细致。(板书:细致)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什么叫“观察”?
  生:看。
  师(提问):为什么不叫“看物体”?
  生1:认真地看。
  生2:全面地看。
  生3:细致地看。
  师:看来“观察”是有方法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掌握观察的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板书:方法、观察者)
  评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指分析思考,观察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基于对“观察”的概念解读,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和比较校内校外照片的情节设计,让学生体会观察需“全面、细致”,观察是有方法的,同时提出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让学生对“观察”有新的理解,并调整好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搭建支架,掌握方法
  1.过渡:有一个朋友听说我们要观察物体,主动要求来当我们的模特。请出我们的模特,它是谁啊?
  (1)按要求摆放小狗(课件出示):①请把我放在桌子正中间;②让我的脸朝黑板;③摆好后就不要再动我了。
  (2)按要求观察(课件出示):①请将身体正对我;②请将眼睛平视我;③看清楚后拍照片。
  提问:活动要求我们用手表示照相机,把自己看到的拍下来,这是为什么?
  生:让我们把观察到的物体牢牢记在脑海里。
  师:看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察者,除了要有观察力外,还要有记忆力。(板书:记忆力,照相定格)我们一起来做下这个动作。
  (3)给小组里每个位置编号。
  2.学生活动。
  活动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观察的方法
  (1)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①师: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看清楚以后,就像這样拍张照片,把它的样子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
  ②学生活动。教师提醒:一个合格的观察者一定是安静的,静静地用眼睛观察,静静地用大脑记忆。
  ③学生汇报:你在几号位置,观察到的是哪一面?看到了什么?
  ④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组里四个人看到的不一样?
  (2)全面观察,完善表象
  ①提问:怎样才能看到小狗的全貌?
  生:走到各个位置去观察。
  师:这是个好主意,咱们就听你的。   ②活动要求:接下来每个人都要看到小动物的四个面,为了观察时更有秩序,老师一拍手说“换位置”,请大家都按1、2、3、4、1的顺序换到下一个位置。观察清楚后,别忘了拍照。
  ③学生活动:观察完后坐在位置上静静地回想在四个位置上看到的每一幅画面。
  ④反馈:你们看,这些照片已经洗出来了,请大家用手势告诉老师,你是在几号位置上拍摄的。(依次出示照片,并贴在黑板上)
  ⑤比较:2号和4号位置看到的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什么不同呢?你是怎么分辨的?
  生1:我坐在2号位置,我发现小狗的鼻子朝右。
  生2:我坐在4号位置,我发现小狗的鼻子朝左。
  生3:我坐在2号位置,我发现小狗的尾巴在左边。
  生4:我坐在4号位置,我发现小狗的尾巴在右边。
  ⑥表扬:同学们都能抓住小狗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并把看到的和图片上的进行对比,这就是观察的方法。
  ⑦回顾:现在你对小狗有了全面的认识了吗?请闭上眼睛再想想它整体的样子。
  ⑧小结: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要从各个位置进行观察。
  (3)基于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练一练:完成书第90页例2。
  过渡:有四个小朋友也在观察物体。看,他们正在给小猴拍照呢!通过我们刚才对小狗的观察,现在你知道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拍的了吗?请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汇报。
  师(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地找到小梅和小明看到的图片吗?
  生:先找小梅看到的,剩下的就是小明看的。
  師(追问):为什么先找小梅看的?
  生:因为小梅的方向和我们这会儿看屏幕上小猴的方向是一样的。
  师: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找到答案。
  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有一项能力非常重要,就是“想象力”,我们要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将自己假设成图中的人物,站在他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准确找出观察到的对应的图片。(板书:想象力、换位思考)
  师(小结):当大家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你就是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啦!
  评析:“如果你观察好了,就拍张照片,把它的样子印在小脑袋里!”教师利用生动的照相活动配合学生对于具体观察对象的直观观察,用拍照的方式给学生模拟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观察方式,激发了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要求和提醒让学生从兴奋、激动回归理性的思考,在静静地观察和回想中学生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图形,从主体视角到客体视角,在换位思考中提高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活动二:小组活动,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出示热水瓶)
  提问:如果将桌上的小狗换成热水瓶,你在现在的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将是屏幕上哪一幅?(PPT出示)
  提问:都有答案了吗?别忙着回答,将你的答案记在心里。
  提问:在脑海里想象你换了位置,你在其他三个位置看到的图片分别是哪一幅?
  学生活动并完成观察记录单。
  活动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还像刚才一样坐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观察一下,记住:每观察一次,就拍一张照片,并且和你原先想象的画面对比一下,是不是一样。
  反馈:验证结果准确的同学举手。恭喜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
  评析:本次活动在观察了小狗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实物观察,增加学生的观察体验,巩固观察方法并及时对观察方法进行灵活运用。观察的物体从小狗到水壶,外形更简洁,更接近一个立体图形,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在活动中验证自己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习得,达到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三、及时巩固。内化新知
  有几个小朋友也在观察物体,看看他们在观察什么。他们每个人又会拍出哪张照片呢?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
  (2)学生展示,说说理由。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3”。
  (4)汇报:你先确定的是几号?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获得的?
  2.出示拓展图片。
  提问:这是哪里?这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
  总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泰州。这是直升机在空中拍下的泰州的代表建筑物,观察物体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还可以从上面、下面去观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课后让我们以“观察者”的身份,用随身的“手动相机”拍下我们身边的美景,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评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情感,这是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所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数学的人文价值,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
  五、板书设计
  总评:在本节课中,“微”指《观察物体》这一课时的教学,“著”指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借助这一节课的教学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统整的思维和建构主义教学观。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应上升到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高度上来设计,其中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既是培养空间观念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伴随人一生的关键能力,从物体的观察到事件的观察,都需要做到全面细致、换位思考,才能洞见物体或事件的本质。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将学生设计成“观察者”的人设定位,并通过“什么是观察?”“你会观察吗?”“怎么观察?”一系列的问题将观察及观察方法提升到重要位置,从“看物体”到“观察物体”,从“一个面观察”到“全面观察”,从“主体视角观察”到“客体视角观察”,教师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循序渐进地实施推进。本节课设计了两次观察体验活动,活动一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活动二中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你是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吗”的自我检测,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支架中观察、想象、体验。“小小观察者”看到“数学大世界”,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启发的重要“窗口”,观察和想象,让思维在体验中升级;观察和想象,在空间里建构出数学的“样子”。
其他文献
【摘要】“平均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与除法运算、用除法解决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教材十分重视平均分物的教学活动对除法概念理解的支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选取、过程经历和多元表征,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帮助儿童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平均分 除法 单元整体 等分 包含   “平均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除法运算、除法问题的解决、分数的认识等内容密切相关。
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本身就非常有趣,学生爱看、爱读、爱说。语文课堂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并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下面我就《赶海》一课,谈谈自己趣味教学的尝试。  一、乐中听风浪,寻一分趣味  阅读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当读者进入文本情境和作者当时的特定情境趋向一致时,学生和作者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轻快的音乐,动感的画面所创
精液实验室的目标包括:保证每剂量中能育精子数量;剂量生产最大化;鉴别并剔除受精能力差的批次;帮助追踪公猪、品种、管理、操作、年龄等因素影响下的生育;控制疾病等。  历史上公猪站的问题包括疾病传播和降低繁殖群性能,质量差的精子配送产生的问题包括能育精子数低以及精子毒性。  实验室安排的工作方案应该将每天需要的剂量和处理的射出份数作为工作目标。究竟需要人工还是机械,应以准确性、成本预估、所需时间、工作
摘 要:胚内免疫接种有助于家禽快速建立对疾病的免疫力,并能节省接种的人力成本。接种后胚胎孵化率和家禽出雏后对疾病的抵抗力是衡量胚内免疫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胚内接种;接种部位;免疫;孵化率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8-0060-03  胚内免疫现已普遍应用于美国大多数孵化场,并且已经快速推广到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2-0007-01  1 绪论  猪肺炎支原体(M. hyopneumoniae)是猪地方性肺炎的病原体,也是造成全球养猪生产损失的病因之一。多项研究报道,猪群中流行的猪肺炎支原体有多种毒株。因而急需要一种定型方法,以评估猪肺炎支原体的暴发、了解其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同时评估控制该病的干扰措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猪
【摘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说是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的“常客”,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方案和思考研究也常见于各种教学类杂志。在较为充分地学习和研读这些经验之后笔者意识到:从特定角度而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定位不同,是造成设计思路及课堂形式上各种差别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教学内容 定位 凸顯 数学思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说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如
中图分类号:S85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20-02  本系列的第二个主题是关于猪耳坏死。有报道稱,猪耳坏死综合征(Porcine Ear Necrosis Syndrome,PENS)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中集约化猪场内日益增多的猪健康问题。  PENS主要表现为耳尖处组织损伤。研究人员发现,该病偶发于3周龄仔猪,但最常见于5~16周龄的猪中。有时只有
【摘要】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现代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笔者紧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展开想象,丰富诗歌画面;引经据典,体会诗歌情感;知行统一,轻叩诗歌大门,从而真正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关键词】 现代诗 综合性学习 文本解读 教学策略  一、单元功能定位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
围绕大概念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开展大概念教学,以促进大概念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为主要目标,要求人们不仅着眼于已有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培养,更着眼于学科整体观念的构建及转变课程价值追求。作为一种课程改革行动的重要支点,它选择核心素养为既有目标,为改善学习方式、认识课程现象、解决课程问题、预测课程改革发展提供了价值规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发挥塑造学科素养的功能。因为它提供了全新的关于人类知识发展的意义
我们看到,上周美国的瘦肉猪价格继续下跌,每头猪跌价20美元。之前三周,瘦肉猪的价格从109美分跌至90美分,每头猪跌价约40美元。显然,利润的减少是相同的。每周出栏的商品猪数量达到220万头,供应量相对于需求有所增长。好的一面是,尽管瘦肉猪价格下跌,每头猪的利润仍在40美元左右。去年,自繁自养的生产者每头猪要亏损10美元。在过去,每年第4季度的供应经常会导致自繁自养亏损。第4季度每头猪能有4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