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萧乾先生的文章《吆喝》,他描写了北京市场上的各色吆喝声,写得很细腻,充满生活的味道,且有思想。现在,我也来写下东北人独有的吆喝声,它们与萧乾笔下的吆喝声是不大相同的。
  早上,去早市,天还没有亮透,乡下的农民就来城里抢地盘。他们在乡间看青山,喝绿水,一双眸子格外的透亮,时不时大口地吸下早晨清新的空气,然后和着东北粗犷的味道,大喊一声:“新鲜的豆角、黄瓜、南瓜啦!”他突然这么一喊,很多人都惊得回头,却见他洁白的糯米牙和一脸憨厚朴实的笑。一般在这个时间,都是老年人买菜,他们买菜要一根一根地挑,尽管菜都是刚摘的,好得很,但若不挑的话他们心里是过不去的,总觉得吃了亏似的。每当这时,卖菜的小贩就会再高喊一声:“最好的!”
  想买水果,要在上午或中午。小贩们推着车,载着满满一车水果,还要不时地用眼瞄着城管。他们大声地吆喝着水果的产地,毫不谦虚地夸赞着自家的东西,譬如我就听见过这样吆喝:“大鸭梨了,嘎嘎甜,不甜不要钱!”凑上去,如果你还有点犹豫的话,他会当场削个梨给你吃。东北人和上海人是不一样的,东北人从不计较一根葱多少钱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利。我见过一位老爷子天天坐在市场的角落,守着两筐李子卖。他的脸上全都是褶皱,又黑又脏的手上青筋突显,衣裤上遍布着破布絮,看了令人心生怜悯。每次路过,我都会买上一斤,虽然他的李子不大甜。他的吆喝也很有意思,他每次都用略带沙哑又颤巍巍的东北口音大喊:“李子嘞,保你吃完还想吃,保证甜得你嗓子疼!”
  晚上,是大排挡的主打时间。走在街上,鼻间不时传来浓郁的烧烤香味,那感觉真的很棒。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亦不比早晨、中午的逊色。“烤乳鸽,5块5块!”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粗犷又带些傻气的声音。“烤饼,啤酒,买一赠一!”这是一个年轻女人的吆喝声,声音中充满朴实,还不乏麻利。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卖北京烤鸭的女人,她的声音很尖,有点“名旦”李玉刚的味道,带着那么点婉约,听起来又一波三折的:“北京烤鸭,皇家配方,慈禧太后都爱吃,18元一只,赠送好礼!”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我的口腔里都会不自觉地充满唾液,垂涎三尺,不过她卖的烤鸭确实香。
  语言,也是门艺术,它就像盐一样已经溶解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精心地熬着艺术这碗汤,让人百喝不厌。是老百姓把它的秘方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使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而今,听到这些朴实无华的叫卖声,粗犷中带着柔情,朴实中充满智慧,说它动听一点都不为过,听了让人温暖,又很幸福。
  当生活和艺术相融,这碗汤就越发地有味了。
  (指导教师/王香玉)
  本文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1~2012)初中组二等奖。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困生”;用“细心”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耐心”去迎接反复的挑战,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自尊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以成
很久以前,世界上的颜色开始争吵:都声称他们是最出色的、最重要的、最有益的、最受喜爱的。
分层教学模式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充分体现了从“ 本本” 向“ 人本” 的转变。针对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教育思想的一项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入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学生为
为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今年总行提出“清、正、严、实”的行业建设目标,实行专项治理,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出台了“五条红线”的禁令,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准逾越,谁逾越了
孩子,你梦到了什么?今天你太累了,今夜你又发了“洪水”,害得我在子夜时分仍然斗志昂扬,我时而看你在抿嘴微笑,时而看你挥动起小手,要不是看到你睡得实在是可爱,我真想教训你一顿。孩子啊,我爱你!  记得7年前春天里的一个下午,你让我这个大孩子做了父亲。那一天,你让我充满了期待和焦虑。你出生的时候,竟然没有发出那响亮的啼哭,你当时就是叹了口气而已。你妈妈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她平日里夜晚是不敢出门的,可是那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肠扭转患者给予相应临床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
升入初三后,班上的同学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乃“希望派”,此派成员多为老师精心呵护的秧苗,成绩出众,狠劲非凡,冲击重高,已是势所必然;另一派被称为“绝望派”,
非常抱歉,我不打算告诉你这只鸟的长相。而且,我答应过那个男孩,我将对他的姓名和身份守口如瓶。   这样很好。我的叙述变得异常简单了。请跟我先回到1943年,地点在,哦,罗马南部一个叫安齐奥的小镇,在那里,我看见一只鸟,双翼紧闭,行走在林荫小道上。   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我也觉得,尤其是看到那只鸟儿行走到一个男孩身旁,而那个男孩背过身去时,越发觉得自己活在一篇童话里。可惜,事实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