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爱”与“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zhimi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教育工作26年来,我长期在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配合不当,在性格、处事、为人及学习中虽有纯朴、刻苦的一面,但有不少学生无心上学,思想意识落后,纪律表现差的劣习,如何使这些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我在教育管理上坚持一个“爱”字,落实一个“严”字,做到爱严相济。下面谈谈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记得我省的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劳动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它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衡量一个人民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热爱学生,培养合格人才上。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呢?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应从日常关心做起。要关心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主动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到在学校的温暖,营造出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就后进生而言,他们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的能量不小,影响较大,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怕讽刺,但往往又得不到尊重,有好胜心,但又不能取胜,往往表现出自卑感,容易自暴自弃;有一定的上时心,但又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对集体不关心,逆反心理严重,又怕老师缶家长告状。因此,他们便常常自甘“落后”,思想消沉,学习疲沓,好动生事。教师如果能借助各种形式,利用一切机会同后进生交流感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不同而区别对待,因才施教,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成绩,激发其进步,他们就会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努力改进,与“昨天告别”。如: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李总文,他们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他经常迟到,不交作业,有时还抽烟,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是我校出名的行为偏常生之一。对他我不是斥责,而是想方设法多与我们交流感情,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我就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叫他和我一起打乒乓球,在打球的过程中,他和我亲密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在我班举行一次乒乓球赛,他第一个报名,而且还得了第二名,很少尝到胜利滋味的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从此,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升考时,他还以较好的成绩考入我县的五华中学。
  3.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学习差的学生也要爱,长得漂亮的学生要爱,不漂亮的学生也要爱,机智聪颖的学生要爱,笨拙的学生也要爱,尤其对后一类的学生,要施以厚爱,格外扶持,万万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歧视一部分学生。因此,对学生的爱,我坚持做到这样的态度和修养:不因学生迟钝而叹息,不因学生调皮而生气,不因自己的工作紧张、辛苦、生活待遇低而“另谋高就”。当学生进步缓慢的时候,能用自己的才学开户学生的心灵智慧之窗;当学生偷懒的时候,能用温和语言轻轻唤醒学生勤奋的意识;当学生困惑消沉的时候,能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既不骄宠学生的自满、自傲,也不忘记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
  二、严是教育的保证
  严,就是严明班纪,严格执行,严格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提倡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按这一纪律标准严格执行。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在民主的基础上与全班学生一起制订班公约,每当学生出现了缺点错误,违反了纪律公约时,有时尽管是一些生活小节,我都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的,给予纪律处分,并适当扣除操行分。让违纪学生从老师严厉的教育和适当的纪律处分中得到反思,明白自己犯了行为错误,为什么会犯行为错误?这个错误对己对人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让违纪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悔过自新,自觉地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爱严相济是教育的关键
  1.严出于爱,爱高于严。俗话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可见,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如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如果老师不是以爱学生的态度出发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代之痛骂一顿的方法,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冷漠,甚至以失望的态度对待教师。倘若能将严厉寓于爱中,使学生从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的关切,那么往往会收到比简单、粗暴的方式更实在的效果。
  2.严而有方,严不出格。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且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严而得当,严而有效。比如我班的学生管理,我首先从班风抓起,把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天的各项活动中,只要发现问题,哪怕是迟到一分钟,就从一分钟抓起,具体来说,我在管理中做到“四个字”:一是严而有格的“格”,就是在思想品德方面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严而有度的“度”,我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際情况要求得当。三是严而旮叵的“恒”,就是要反对表现在教育工作中的那种一曝十寒,虎头蛇尾的作风。四是严而有方的“方”,就是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有效方法,做到刚柔相济,寓刚于柔,柔中有刚。
  3.爱严相济,紧密结合。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容易接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教育离开感情的润滑作用,只能是硬梆梆的说教,呆板、没有血肉的说教、训斥越多,引起的逆反心理就越重,教育效果也越差。所以说,严与爱是紧密结合的。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更要有崇高的师爱。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要求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要求,在制冷教学过程中,我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要求自己的现代人。本文将根据低起点、细要求、重实施、善反馈以及勤引导等五点,结合本人的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尝试来讲解本人在制冷专业教学过程的追求以及做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制冷专业教学;科学教育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为达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創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主动性、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摘要】学校最重要的是班级管理,如何更好地管理班级,笔者从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得出结论:班级的管理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化管为理,化堵为疏,才能事半功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地运用国学中的“兵法”——《鬼谷子》,是可以培养学生既有个性,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关键词】《鬼谷子》;国学;班级管理  近年筆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习读了一些国学经典和兵法,其中对《鬼谷子》中的几点感触良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许多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没转变,教学方式未能创新,大部分学生缺乏锻炼,加之地处方言区等原因,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还存在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在调查、分析之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藉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靠教学;现
靠近春天,冰雪就会融化;靠近音乐,生命就会舞蹈;靠近爱,心灵就会湿润。只要从事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要教育好学生,你就必须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才会发自内心去发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
本报综合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中小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完善中小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和建立行政问责机制,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在系统总结《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向同行或专家介绍就某一节课的教材所处地位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叙述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怎样设计的教学思路。可见,说课是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教学交流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有效教研活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此谈谈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说课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说课的意义  说课是
[摘要]“思源于疑,疑发于思”,思维和质疑是互为因果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凡是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其思维品质必然优秀,因为质疑问难是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多变性、直觉性、辨证性的外在显现。要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善于质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为他们提供质疑的土壤,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
在教育实践当中,细心的老师往往会发现,“不愉快”“毫无生趣”“枯燥无味”“闷死了”“烦”等表现忧郁情绪的字眼,经常会从一些学生口中不经意间蹦出,跟中学生青春活跃的特点很不相称。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率为21.6%至32%,其中14-16岁的未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为4.7%,这样的结果让人很迷惑: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为何如此忧愁?是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还是孩子们确实生活得不愉快呢?我们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师德让我们望尘莫厦,只能望其项背,具备高尚品德的教师,往往被人看做是“苦行僧”。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教学,我发现师德是可攀的,学校教育就是一个攀登的阶梯;师德是可以触及的,它跟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师德可为,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头脑更具智慧;师德可赏,让我们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师德可修,让我们的灵魂更加阳光。  关键词:师德可攀;师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