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教育工作26年来,我长期在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配合不当,在性格、处事、为人及学习中虽有纯朴、刻苦的一面,但有不少学生无心上学,思想意识落后,纪律表现差的劣习,如何使这些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我在教育管理上坚持一个“爱”字,落实一个“严”字,做到爱严相济。下面谈谈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记得我省的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劳动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它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衡量一个人民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热爱学生,培养合格人才上。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呢?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应从日常关心做起。要关心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主动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到在学校的温暖,营造出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就后进生而言,他们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的能量不小,影响较大,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怕讽刺,但往往又得不到尊重,有好胜心,但又不能取胜,往往表现出自卑感,容易自暴自弃;有一定的上时心,但又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对集体不关心,逆反心理严重,又怕老师缶家长告状。因此,他们便常常自甘“落后”,思想消沉,学习疲沓,好动生事。教师如果能借助各种形式,利用一切机会同后进生交流感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不同而区别对待,因才施教,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成绩,激发其进步,他们就会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努力改进,与“昨天告别”。如: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李总文,他们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他经常迟到,不交作业,有时还抽烟,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是我校出名的行为偏常生之一。对他我不是斥责,而是想方设法多与我们交流感情,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我就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叫他和我一起打乒乓球,在打球的过程中,他和我亲密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在我班举行一次乒乓球赛,他第一个报名,而且还得了第二名,很少尝到胜利滋味的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从此,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升考时,他还以较好的成绩考入我县的五华中学。
3.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学习差的学生也要爱,长得漂亮的学生要爱,不漂亮的学生也要爱,机智聪颖的学生要爱,笨拙的学生也要爱,尤其对后一类的学生,要施以厚爱,格外扶持,万万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歧视一部分学生。因此,对学生的爱,我坚持做到这样的态度和修养:不因学生迟钝而叹息,不因学生调皮而生气,不因自己的工作紧张、辛苦、生活待遇低而“另谋高就”。当学生进步缓慢的时候,能用自己的才学开户学生的心灵智慧之窗;当学生偷懒的时候,能用温和语言轻轻唤醒学生勤奋的意识;当学生困惑消沉的时候,能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既不骄宠学生的自满、自傲,也不忘记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
二、严是教育的保证
严,就是严明班纪,严格执行,严格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提倡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按这一纪律标准严格执行。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在民主的基础上与全班学生一起制订班公约,每当学生出现了缺点错误,违反了纪律公约时,有时尽管是一些生活小节,我都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的,给予纪律处分,并适当扣除操行分。让违纪学生从老师严厉的教育和适当的纪律处分中得到反思,明白自己犯了行为错误,为什么会犯行为错误?这个错误对己对人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让违纪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悔过自新,自觉地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爱严相济是教育的关键
1.严出于爱,爱高于严。俗话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可见,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如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如果老师不是以爱学生的态度出发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代之痛骂一顿的方法,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冷漠,甚至以失望的态度对待教师。倘若能将严厉寓于爱中,使学生从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的关切,那么往往会收到比简单、粗暴的方式更实在的效果。
2.严而有方,严不出格。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且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严而得当,严而有效。比如我班的学生管理,我首先从班风抓起,把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天的各项活动中,只要发现问题,哪怕是迟到一分钟,就从一分钟抓起,具体来说,我在管理中做到“四个字”:一是严而有格的“格”,就是在思想品德方面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严而有度的“度”,我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際情况要求得当。三是严而旮叵的“恒”,就是要反对表现在教育工作中的那种一曝十寒,虎头蛇尾的作风。四是严而有方的“方”,就是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有效方法,做到刚柔相济,寓刚于柔,柔中有刚。
3.爱严相济,紧密结合。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容易接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教育离开感情的润滑作用,只能是硬梆梆的说教,呆板、没有血肉的说教、训斥越多,引起的逆反心理就越重,教育效果也越差。所以说,严与爱是紧密结合的。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更要有崇高的师爱。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要求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记得我省的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劳动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它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这是衡量一个人民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热爱学生,培养合格人才上。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呢?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应从日常关心做起。要关心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主动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到在学校的温暖,营造出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就后进生而言,他们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的能量不小,影响较大,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怕讽刺,但往往又得不到尊重,有好胜心,但又不能取胜,往往表现出自卑感,容易自暴自弃;有一定的上时心,但又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对集体不关心,逆反心理严重,又怕老师缶家长告状。因此,他们便常常自甘“落后”,思想消沉,学习疲沓,好动生事。教师如果能借助各种形式,利用一切机会同后进生交流感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不同而区别对待,因才施教,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成绩,激发其进步,他们就会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努力改进,与“昨天告别”。如: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李总文,他们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由于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他经常迟到,不交作业,有时还抽烟,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是我校出名的行为偏常生之一。对他我不是斥责,而是想方设法多与我们交流感情,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我就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叫他和我一起打乒乓球,在打球的过程中,他和我亲密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在我班举行一次乒乓球赛,他第一个报名,而且还得了第二名,很少尝到胜利滋味的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从此,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升考时,他还以较好的成绩考入我县的五华中学。
3.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学习差的学生也要爱,长得漂亮的学生要爱,不漂亮的学生也要爱,机智聪颖的学生要爱,笨拙的学生也要爱,尤其对后一类的学生,要施以厚爱,格外扶持,万万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歧视一部分学生。因此,对学生的爱,我坚持做到这样的态度和修养:不因学生迟钝而叹息,不因学生调皮而生气,不因自己的工作紧张、辛苦、生活待遇低而“另谋高就”。当学生进步缓慢的时候,能用自己的才学开户学生的心灵智慧之窗;当学生偷懒的时候,能用温和语言轻轻唤醒学生勤奋的意识;当学生困惑消沉的时候,能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既不骄宠学生的自满、自傲,也不忘记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
二、严是教育的保证
严,就是严明班纪,严格执行,严格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提倡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按这一纪律标准严格执行。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在民主的基础上与全班学生一起制订班公约,每当学生出现了缺点错误,违反了纪律公约时,有时尽管是一些生活小节,我都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的,给予纪律处分,并适当扣除操行分。让违纪学生从老师严厉的教育和适当的纪律处分中得到反思,明白自己犯了行为错误,为什么会犯行为错误?这个错误对己对人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让违纪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悔过自新,自觉地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爱严相济是教育的关键
1.严出于爱,爱高于严。俗话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可见,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如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如果老师不是以爱学生的态度出发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代之痛骂一顿的方法,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冷漠,甚至以失望的态度对待教师。倘若能将严厉寓于爱中,使学生从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的关切,那么往往会收到比简单、粗暴的方式更实在的效果。
2.严而有方,严不出格。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且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严而得当,严而有效。比如我班的学生管理,我首先从班风抓起,把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天的各项活动中,只要发现问题,哪怕是迟到一分钟,就从一分钟抓起,具体来说,我在管理中做到“四个字”:一是严而有格的“格”,就是在思想品德方面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严而有度的“度”,我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際情况要求得当。三是严而旮叵的“恒”,就是要反对表现在教育工作中的那种一曝十寒,虎头蛇尾的作风。四是严而有方的“方”,就是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有效方法,做到刚柔相济,寓刚于柔,柔中有刚。
3.爱严相济,紧密结合。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容易接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教育离开感情的润滑作用,只能是硬梆梆的说教,呆板、没有血肉的说教、训斥越多,引起的逆反心理就越重,教育效果也越差。所以说,严与爱是紧密结合的。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更要有崇高的师爱。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要求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