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师德让我们望尘莫厦,只能望其项背,具备高尚品德的教师,往往被人看做是“苦行僧”。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教学,我发现师德是可攀的,学校教育就是一个攀登的阶梯;师德是可以触及的,它跟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师德可为,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头脑更具智慧;师德可赏,让我们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师德可修,让我们的灵魂更加阳光。
关键词:师德可攀;师德可及;师德可为;师德可赏;师德可修
苏联美学家指出:收支均衡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也被称之为“优美”,是一种高于“崇高”的认识,假如付出太多,而收获过少,就会得到悲剧结果。通常情况下,教师的美德是最阳光、最亲切的,所以,也是最快乐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得快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我要用真情去打动他们。因此我认为:师德可攀、师德可及、师德可为、师德可赏、师德可修。
一、师德可攀——躬亲力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体力行大于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大爱传递给每个学生,如果没有真爱就不能得到想要的教育效果。爱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一句鼓励,对心情失落学生的一些安慰……这些朴实的话语其实就是甘露,在不断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具备爱心,学生就能慢慢地亲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育;爱心为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教师们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改,耕耘不辍。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就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的躬亲力行换来一批批学生的成长。
二、师德可及——有教无类
孔子说“有教无类”,对于每个适龄人来说,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平等的。而实际上,由于个性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还要尊崇“类”的区分,做到因材施教,无论学习好与坏,都要用心去教育。对于学习来说,有些人可能是强者,但是,教师不能把另外一些人视为弱者,要公平对待。在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时,教师要坚持“要爱不要恨,要教不要训,要拉不要推,要管不要整”的原则,让这些学生慢慢变得自尊、自信、自强。有教育学家指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昂首阔步地走路。众所周知,因为年龄和发育程度的影响,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好沟通,让学生明白道理,用心去教育,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因为学生不认真听讲,不会做数学题,就用粗暴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三、师德可为——话语激励
教师要用心观察,寻找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展示自己的长处。例如,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够好,但是在艺术方面可能很有天赋,又或者是在公共服务和热心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这些特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在平时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学生的长处。每个学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即便是有一些瑕疵,在优点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以前,我班有个家庭条件非常差的学生,在期末评价时,我赞扬他的努力,在家里能够承担很多责任,学习成绩好,并且愿意帮助同学,老师对他由衷地佩服。教育需要付出,需要大爱;要突出爱,让爱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四、师德可赏——换位思考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对于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多多去疏导,多跟学生沟通,用爱去教育,用耐心帮助学生改掉陋习,让学生懂得一些人生哲理,懂得人情世故。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思,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改正这些错误。所以,教师应在细致、耐心上下工夫,不能靠体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即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教育的时候,也要分清场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如果不分场合,大肆批评,在很多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作为一个孩子,在犯错后,最希望得到教师的宽恕和帮助,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切忌不顾一切的大吼大叫,断不可采取非常暴力的手段、说一些粗暴的话语、做一些过激的事情,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更甚者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五、师德可修——爱的呼唤
蘇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捣蛋鬼,一上课就想睡觉,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我喜欢听您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很暖心。我知道老师很爱我,所以我不可以对不起您。”男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在您的笑容里我可以感受到温暖与信任。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很质朴无华的话,却让我十分感动。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为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为宽广的是蓝天,而比广阔的蓝天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便是其心灵的塑造者。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打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共同努力。
关键词:师德可攀;师德可及;师德可为;师德可赏;师德可修
苏联美学家指出:收支均衡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也被称之为“优美”,是一种高于“崇高”的认识,假如付出太多,而收获过少,就会得到悲剧结果。通常情况下,教师的美德是最阳光、最亲切的,所以,也是最快乐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得快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我要用真情去打动他们。因此我认为:师德可攀、师德可及、师德可为、师德可赏、师德可修。
一、师德可攀——躬亲力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体力行大于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大爱传递给每个学生,如果没有真爱就不能得到想要的教育效果。爱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一句鼓励,对心情失落学生的一些安慰……这些朴实的话语其实就是甘露,在不断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具备爱心,学生就能慢慢地亲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育;爱心为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教师们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改,耕耘不辍。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就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的躬亲力行换来一批批学生的成长。
二、师德可及——有教无类
孔子说“有教无类”,对于每个适龄人来说,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平等的。而实际上,由于个性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还要尊崇“类”的区分,做到因材施教,无论学习好与坏,都要用心去教育。对于学习来说,有些人可能是强者,但是,教师不能把另外一些人视为弱者,要公平对待。在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时,教师要坚持“要爱不要恨,要教不要训,要拉不要推,要管不要整”的原则,让这些学生慢慢变得自尊、自信、自强。有教育学家指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昂首阔步地走路。众所周知,因为年龄和发育程度的影响,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好沟通,让学生明白道理,用心去教育,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因为学生不认真听讲,不会做数学题,就用粗暴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三、师德可为——话语激励
教师要用心观察,寻找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展示自己的长处。例如,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够好,但是在艺术方面可能很有天赋,又或者是在公共服务和热心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这些特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在平时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学生的长处。每个学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即便是有一些瑕疵,在优点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以前,我班有个家庭条件非常差的学生,在期末评价时,我赞扬他的努力,在家里能够承担很多责任,学习成绩好,并且愿意帮助同学,老师对他由衷地佩服。教育需要付出,需要大爱;要突出爱,让爱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四、师德可赏——换位思考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对于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多多去疏导,多跟学生沟通,用爱去教育,用耐心帮助学生改掉陋习,让学生懂得一些人生哲理,懂得人情世故。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思,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改正这些错误。所以,教师应在细致、耐心上下工夫,不能靠体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即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教育的时候,也要分清场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如果不分场合,大肆批评,在很多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作为一个孩子,在犯错后,最希望得到教师的宽恕和帮助,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切忌不顾一切的大吼大叫,断不可采取非常暴力的手段、说一些粗暴的话语、做一些过激的事情,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更甚者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五、师德可修——爱的呼唤
蘇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我是一个特别不爱学习的捣蛋鬼,一上课就想睡觉,但我特别喜欢听您的课。我喜欢听您叫我可爱的孩子,让我觉得很幸福、很暖心。我知道老师很爱我,所以我不可以对不起您。”男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喜欢看老师对我们笑,在您的笑容里我可以感受到温暖与信任。老师就像母亲,包容却不放纵,我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并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很质朴无华的话,却让我十分感动。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世上最伟大的语言,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动力。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为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为宽广的是蓝天,而比广阔的蓝天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便是其心灵的塑造者。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打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