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科核心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落地生根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教材的陆续出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及实践能力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下面,笔者以《智能浇水小助手——做出判断的分支》为例(以下简称“案例”),介绍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 项目教学流程图(如下图)
  ● 设计项目任务,解析实际问题
  教师参考生活实际问题,创设一个完整的项目情境,让学生对项目情境中的问题逐步解析。学生在理解了项目任务所表达的思想后,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的任务,在解决若干小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科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培养对信息的选择、判断能力,并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案例根据生活中家庭需要给绿植自动浇水的实际需求,创设“智能浇水小助手”项目。项目主要包含“自动浇水”和“智能浇水”两个任务。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任务一绿植的“自动浇水”升级为任务二“智能浇水”,真正实现智能化浇水。
  ● 巧设主线,明晰教学思路
  教学实施可以通过两条主线进行:明线是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完善“智能浇水小助手”项目为抓手,让学生进行项目功能分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与拓展;暗线是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动浇水”升级为“智能浇水”功能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智能浇水”的流程,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分组探究代码,了解“智能浇水”的算法以及特征,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通过判断、分析與综合各种信息,进一步形成运用合理的算法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两条主线相辅相成,指引学生逐步建构知识框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设计系列活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生成与发展的必由路径,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层次性的学习活动,并提供活动实施的具体建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把知识和技能分层落实到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共设计了5个教学活动,活动1是对“智能浇水”开展功能分析,思考怎样实现合理的自动浇水,真正实现智能浇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明确项目问题的界定和建模。该活动启发学生学会迁移,发现问题的基本要素与特征,探讨如何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活动2是讨论“智能浇水”功能的方案设计,利用流程图描述解决该问题的算法。学生通过分组交流,根据绿植的特点,讨论完善自动浇水流程图的创新设计方案,实现智能自动浇水。该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找出计算机解决项目的方案,形成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活动3是“智能浇水”功能的编码实现,通过Python语言编写程序代码,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分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小组选择的绿植的特点,补充代码,并调试运行。该活动提供半成品,降低学生难度,让学生经历编写程序、调试代码、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通过填空、分析代码,了解分支语句的基本格式,形成计算思维,为接下来的程序设计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4是小组研究成果展示,分享解决问题的简要步骤和体会。邀请两组学生代表展示研究成果,教师组织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该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数字化工具,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大胆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加深对分支结构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活动5是总结梳理,拓展探究,总结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使用。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通过拓展,触类旁通,巩固学习成果。该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梳理,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应用原理及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自觉尝试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思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形成创新与创造,即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的能力。
  ● 借助数字化工具,建构知识框架
  运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进行主题创意,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分享知识与创新创造,展示、建构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案例通过开放性的项目主题激发学生综合运用多样化技术展开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情境,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画程”软件,绘制项目的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算法。通过MindMaster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框架。可以将学习成果分享到在线学习平台上,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步,形成群体共识和群体智慧。
  ● 重视过程性评价,设计评价量规表
  项目评价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创设贴近生活的评价情境,尽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案例参考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了项目学习评价量表(如上页表),从学习态度、项目分析、创新设计、同伴互助、任务完成、成果展示、研究报告等方面开展学习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开展项目学习。
  “学习态度”和“项目分析”主要是考查学生明确项目问题的界定、抽象和建模的情况,侧重对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的评价。“创新设计”考查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找出计算机解决项目的方案,形成项目合理的算法,侧重对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评价。“同伴互助”考察学生协作交流的精神,侧重对学生团队意识的评价。“任务完成”考察项目目标达成情况,侧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展示、交流的能力,侧重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评价。“研究报告”考察小组项目学习的过程性成果,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 总结与反思
  1.教师角色要转变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强学习,勇于实践,逐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学习,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实效。
  2.项目设计要恰当
  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学科知识的建构需要通过项目学习进行支撑。项目的设计要与学科知识融合,需要统筹考虑符合学生特征、紧贴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项目,要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和深入探究。
  3.教学活动要系统化
  项目学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创设系统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提取概括抽象的知识和特征,系统分析项目,创新设计方案,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信息意识,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形成计算思维,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4.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教学评价需要反映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关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素养水平,从而达到评价目标的落实和引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出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将STEM理念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中,采用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方式,以《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为研究对象,经过探索和实践,增强了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其实践创新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达到了提升STEM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STEM教育;局域网组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5-0040-0
摘要:自2012年起,国家支持开发了2883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但高校师生的使用满意度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案例的情境化不够。本研究团队以其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这门课为例,通过4个学期的教学,生成了多个专业的优秀教学资源案例,构建了教学设计、微课、数字故事、学生教学实践等案例库,之后总结了三种应用模式并开展了3学期的教学试验及效果评估。
摘要: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唱响,相关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多,网络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开始实施,旨在发现规律并运用于学习实践。本文以江南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留存的数据为基础,开展数据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招生与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数据挖掘;相关分析;学习数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8-0110-03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
2010年的秋天,我的几位学生试图设计一种激光测距测高仪。这个仪器的数学原理弄明白了,图纸画好了,电子元件也买好了,但是作品原型却没法做出。因为这个仪器需要精密度较高的小齿轮,而我们没有办法加工。那时,我多么希望学校能够像高校实验室一样,拥有类似CNC(数控机床)之类的工具,可以加工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类机器太昂贵、太专业,买了也不见得会用。  幸运的是,桌面3D打印机很快开始普及,各种桌面级
见莫言一次,有多不容易,一般人可想而知!近距离接触,和他聊聊天,更不太可能!见到他,共进晚餐,并获得他亲笔写下的联系方式,这样的场面更是未敢奢望!  不久前的双代会上,我还真是有了这样的荣幸。  看到莫言与格非等名流同桌就餐,身边簇拥着企图签名、合影的人群和索要联系方式的各路记者,我迈过去的脚步还是迟疑了一下。莫言在埋头吃饭,或只顾埋头吃饭,或在假装埋头吃饭,事实上也的确是在埋头吃饭。  假如他谁
1  那哭声从哪里传来?大街上人来人往,人人表情稀松平常。哪张脸激越起来了,应该是遇到了熟人,或者是他正看着手机、平板电脑什么的。我们也习惯看到自言自语的了,只要有手机在耳朵上,我们就知道是在打电话,不是精神病。手机没按在耳朵上也可能是在打电话,端在嘴前的,捏着麦的,还可以用蓝牙。科技飞速发展。那么,如果一个陌生人突然向你开口说话呢?也许他是问路,也许不是,那么他就是在推销。这也已经司空见惯。但如
北京——我的家,再自然不过,为什么要给“家”加上个引号?  在“家”这个字下面,我可以安上一连串地址:  最早,是我父母刚从瑞士回到中国时住过的我奶奶家,地点在现今最热闹繁华(昂贵!)的王府井,西堂子胡同15号。据老爸讲,那是我曾祖父从满清皇家后裔、画家溥雪斋手里买下来的,而溥雪斋之前,这个深宅大院,曾属于一个什么“英中堂”,无从考证哪朝哪代,反正从那左中右三路、前后五进的气派,能猜到当年官老爷的
摘 要: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它凭借集音频、图片于一身的优势,使课堂图文并茂、焕然一新。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和多用,也已经充斥在教学过程中。本文笔者从运用多媒体的亲身体验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手段 小学数学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
回顾  我始终主张应让我们的青少年学一点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程序设计。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造教育的需要,更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需要。我主编和参与编写的计算机或信息技术教材都包括程序设计内容。  我在《正确认识和处理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十个关系》(《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5期第46页)一文中重点论述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要性和如何处理好“语言和程序”的关系。  “计算机语言构成了计算机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来进行习作教学,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而科幻故事更是因其科学性、故事性的多重要求,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诸多困难。作者提出,在“互联网 ”时代,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学的视角出发,进行预习、阅读等突破,并通过创设情境、优化整合、加强互动等策略,切实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让科幻故事教学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