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具有高技能,更要有崇高职业道德,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结合当代“95后”大学生特点,以中国制造2025的视角探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寻求利于中国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官网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553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33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53%,高职高专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2%。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加大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即便如此,全国每年的高技能人才缺口突破千万,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进入21世纪以后,大量数据显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具有专业技能之外,更多的是对于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能够遵章守纪,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工作,认真细心,踏实肯干。他们把更过的时间用在对专业技能的钻研上,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内立于前列,也能赢得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认可。然而,我们国家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不足,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有些院校虽然有该门课程的授课安排,但具体落实时,因为缺乏专业教师,与学生专业实习冲突等原因被迫取消,任课教师只是在最后给学生打一个相“比较满意”的成绩。这种设置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学生缺少该环节的教育,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出现迟到早退,不遵守职业操守,缺乏诚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用人单位不被重视。
(二)考核机制整体严重缺乏
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呈现比较难,很难通过考试或者赋分等方式来体现,只能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展现。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采用和专业课相一致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学,认为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职业道德,忽视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有效转化,很多职业道德教育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的差强人意。
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虽然职业道德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来讲,从长远发展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透过现象我们分析存在上述现状的原因。
第一,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认为在上学期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反而耽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对10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有60%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时不足4课时,34%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该课程。专业任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要讲授好专业课就好,至于职业道德教育不属于自己的讲授范围,将本应和专业学习相挂钩的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第二,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比较合理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虽然国家早已经提倡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具体的某一项素质的提升还存在很多学术研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质上很难有所提升,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缺乏比较科学和严谨的考核体制,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通过分数显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中国制造2025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举国上下以中国制造2015为发展目标和方向下,高职院校如何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人才培养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相互结合。
(一)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中
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者密切结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是更好的通过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行业先锋等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有所了解和具体化的认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和人格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同时,各专业课教师对于行业内的职业道德十分了解,能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出专业课教师的职业价值,更能将会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完美结合。
(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实践使其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我们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践和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们掌握和实践职业道德的机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从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三)结合受教育者特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被人们称为“95后”的群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追求个性,不安分守己,不默守陈规,喜欢张扬自我,比较自私。他们生长在互联网下,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好奇。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要采用他们比较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自媒体,大家对职业道德在接受的同时,也能进行评论等自我观点的表达,利用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既进行了知识传播,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中國制造2025是我们国家实现制造业,工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专业知识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我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嵩.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2,(5).
[2]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官网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553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33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53%,高职高专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2%。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加大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即便如此,全国每年的高技能人才缺口突破千万,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进入21世纪以后,大量数据显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具有专业技能之外,更多的是对于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能够遵章守纪,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工作,认真细心,踏实肯干。他们把更过的时间用在对专业技能的钻研上,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内立于前列,也能赢得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认可。然而,我们国家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不足,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有些院校虽然有该门课程的授课安排,但具体落实时,因为缺乏专业教师,与学生专业实习冲突等原因被迫取消,任课教师只是在最后给学生打一个相“比较满意”的成绩。这种设置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学生缺少该环节的教育,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出现迟到早退,不遵守职业操守,缺乏诚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用人单位不被重视。
(二)考核机制整体严重缺乏
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呈现比较难,很难通过考试或者赋分等方式来体现,只能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展现。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采用和专业课相一致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学,认为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职业道德,忽视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有效转化,很多职业道德教育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的差强人意。
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虽然职业道德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来讲,从长远发展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透过现象我们分析存在上述现状的原因。
第一,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认为在上学期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反而耽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对10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有60%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时不足4课时,34%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该课程。专业任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要讲授好专业课就好,至于职业道德教育不属于自己的讲授范围,将本应和专业学习相挂钩的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第二,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比较合理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虽然国家早已经提倡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具体的某一项素质的提升还存在很多学术研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质上很难有所提升,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缺乏比较科学和严谨的考核体制,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通过分数显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中国制造2025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举国上下以中国制造2015为发展目标和方向下,高职院校如何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人才培养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相互结合。
(一)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中
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者密切结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是更好的通过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行业先锋等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有所了解和具体化的认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和人格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同时,各专业课教师对于行业内的职业道德十分了解,能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出专业课教师的职业价值,更能将会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完美结合。
(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实践使其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我们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践和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们掌握和实践职业道德的机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从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三)结合受教育者特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被人们称为“95后”的群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追求个性,不安分守己,不默守陈规,喜欢张扬自我,比较自私。他们生长在互联网下,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好奇。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要采用他们比较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自媒体,大家对职业道德在接受的同时,也能进行评论等自我观点的表达,利用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既进行了知识传播,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中國制造2025是我们国家实现制造业,工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专业知识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我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嵩.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2,(5).
[2]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