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w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认真的思考,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认真的思考,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上绪言课开始,就要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例如,我们要生存就必须每时每刻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要生长就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在公共场所为什么要放置灭火器,它为什么能灭火?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丰富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促进学生产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即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等有关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学完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其中摘要几种:①用两块铁片;②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白纸上;③用两根干燥木棒;④将溶液滴到用蔗糖上,观看蔗糖的颜色。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有这一切改进的优点就是不仅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普遍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所有这一切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近年来探索出的良好途径。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趣味化学实验等。这样,进一步拓展学生化学知识视野,激活学生思维,获取大量感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良好学风,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作好家庭小实验,通过成就感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捕捉”空气的实验,可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一些日常用品,捕捉指定地方的空气。这些小的制作,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在创造性活动中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新课程方案增加了活动课课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教材,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大多数学生创新性个性的发展。化学教学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例如化学实验小组、环境保护小组等。通过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把兴趣逐步发展成志向,发展为事业心,为将来献身科学奠定基础。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作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努力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2]吴发珩.《中学化学方法辞典》.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教师为什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只能够让学生学会数学的使用,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则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发现数学的奥妙,从而热衷于数学的学习,笔者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关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不仅是数学的这个
摘 要:新课程标准追求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示范教学为这种有效课堂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现实中我们依然能看到的是:简单的示范,学生作品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再者就是对美术课堂无所作为 “不示范”。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的美术课堂呼唤有效的课堂示范,示范教学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是美术课堂的方式方法的引导,是激发学生创作的重要环节。怎么样使我们的美术课
摘 要:面对众多小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中学学习的失败者,作为教师感到非常可惜,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所帮助。及时复习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将所学的新知识和与之有关联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形成知识体系,一边复习一边把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以便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由懂到会,
摘 要: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给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如何通过一定的途径实施合作学习,并提高其有效性、保障合作学习的成功呢?本文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组建科学合理的协作小组、创设互利兼容的问题情境、加强方法技能的培养提高、重视过程评估的实时实效”等策略的实施以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合作学习是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真正
实现新课程标准,教师课堂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课堂上一切活动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完成学习,新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当好“导演”,这其中恰到好处的课堂调控特别是情感调控是提高课堂教一学效率的关键所在。那么,学生情感的调控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起始课“拨”的艺术  新棵标要求转变传统的“传道”
语文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中学,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