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拼音教学中j、q、x拼读规律的难点突破方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教学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和语境。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规律,一举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以教学j、q、x的拼读规律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则,自主探寻拼读规律的收获。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写的拼读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其难在省写后容易跟“u”混淆,拼读规则难掌握。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现有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没有直接将这些拼读规则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备课时,首先要搞清楚声母是j、q、x音节的拼读规律。j、q、x只与i和ü组成双拼音节,或与由i和ü为介母组成三拼音节。j、q、x的三拼音节中介母i,能和它拼读的韵母有6个(a、ao、an、ang、ong ),只能用ü作介母的音节只在与韵母an相拼时产生(juan、quan、xuan)。这些拼读规则,如果讲给学生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出发,他们是很难理解的。为此,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寻宝宝”——
  一、创设情境,暗藏规律
  师:同学们,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是拼音城堡里三位脾气古怪的老人家,他们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j、q、x,为什么说他们脾气古怪呢?请大家听听他们写给我们的信:“亲爱的孩子们,我们j、q、x三位老人家出城堡需要带上韵母宝宝,可并不是随便带宝宝们出去,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喜好,喜欢头顶扎小辫的宝宝,并且喜欢帮她们脱掉小辫子,你们能帮帮我们吗?”大家商量一下,谁是他们要找的宝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找到的宝宝是a、i、ü,因为她们扎有小辫,符合三位老人家的条件。
  生:我不同意他们组的意见,a的小辫子不是扎在头顶,是扎在下面,她不符合条件,小i头顶扎了一个小辫,小ü头顶扎了两个小辫,我们小组认为i和ü才是要找的韵母宝宝。
  (师出示音节ji、qi、xi。)
  此环节,把j、q、x组成双拼音节的规律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先抛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j、q、x只跟i、ü“牵手”的规则。这帮助学生直接筛除了不符合与j、q、x拼读规则的音节。这种逆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习得,学生就会牢记这一规则。
  二、形象比喻,辨别真伪
  师:小ü能被j、q、x选中带出城堡,真是太高兴了,她比小i要心急,小i戴上声调帽子时才脱掉小辫,而小ü怕浪费时间,所以只要见到j、q、x就把小辫脱掉。
  (出示音节:ju、qu、xu,学生拼读音节,读儿歌“小ü小ü真心急,见到j、q、x就把辫子脱”。)
  师:这时,小u宝宝看见j、q、x牵着的宝宝和她长得一样,于是也跑来。哪位同学能向小u解释一下,j、q、x带的是谁呢?
  生:小u,你好。j、q、x牵着的不是你,是小ü。因为这三位老人家喜欢扎小辫的宝宝,就算是小ü脱掉了小辫她还是小ü呀,所以小u,请你回去。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辨别,较好地突破了j、q、x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拼读规则这一难点。同时分清了ü和u在和j、q、x拼读时不能混淆的原因。这也为今后教学其他音节埋下伏笔,如ü跟n、l相拼时,不能省去两点。
  三、引发矛盾,得出规则
  师:你还有问题想问j、q、x吗?
  生:j、q、x,你们好。你们只带i、ü出去,要是其他的韵母宝宝也想和你们出去的话,怎么办呢?
  (学生的这一问题的提出,让笔者暗自窃喜,这里涉及到后面将学到的含有介母的三拼音节,说明学生展开了其想象的思维空间,通过质疑来体现他的求知欲望,这比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更高兴。于是笔者立即调整了教学计划。)
  师:对呀,这可真是个大问题!但是这三位老人家,脾气就古怪在这里,他们认准了出门只牵i、ü的小手,这可怎么办呢?你能帮忙想一想吗?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有一组学生的办法最好。)
  生:三位老人家只牵i、ü的手,那让i、ü再牵其他宝宝的手不就行了吗?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在拼音王国里这种助人为乐的宝宝,大家叫他们“介母”。
  师:请你上来摆一下音节,先让也扎小辫的韵母宝宝“a”和这三个老人家一块出门。用介母“i”帮着牵手试试。
  (学生上台摆出音节jia、qia、xia。)
  学习贵在举一反三,这些规则如果直接跟学生讲,学生可能会搅在其中,最后靠死记硬背记下音节规律,到用的时候又容易搞混。在这个环节,教师先是让学生质疑,然后和学生一起质疑,于是才有了精彩的拼音规则的推理过程。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停留于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辅助用书对教材的解读,而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以上拼音教学课例就是在全面、客观、真实地把握教材原意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及生活感受,让学生趣学、活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踊跃发言、尽情展示的良好课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就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小组讨论的意义在于其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学生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它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逐步提高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的开展,并非都能达到
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摘 要:本文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为前提,以关注教学的艺术审美性结果和对学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为目的,探讨现代文教学中的“四性”——教学设计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文本内外的区别性、能力培养的探索性,旨在使教师以此“四性”为经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进程,以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教学;层次性;确定性;区别性;探索性  在当前的高中语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力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听力技能着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预测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能,是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预测的定义   所谓预测是指根据现实的感知和以往的经历,凭想象对将出现的新形象做出推测、估计和预想的心理过程。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信息来限定将要听到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明海曾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以其独有的文化特性与情致,始终保持着‘天生的浪漫’,充满着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情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使高职院校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知识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
新课程教学求学生体验教学,增强社会实践性,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构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概述BSSW水情遥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RTU特点、系统主要功能、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和系统独特的特点,以及运行效果。
2014年高考新课标英语卷把原来的单项选择变成语法填空,对于这种新的题型我们如何应对呢?笔者将从命题特点、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