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公民”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国家认同?——基于澳门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编国家认同、思政类课程感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澳门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澳门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整体水平中等偏上,情感领域略高于认知和行为领域;其因子在性别、年级、父亲国籍、父母亲文化程度变量上差异显著,尤以年级差异为甚.大多数学生能较好感知“品德与公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但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缺乏多元性;课程感知的因子在性别、年级、母亲国籍、母亲文化程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最为显著.国家认同和“品德与公民”课程感知联系紧密,课程目标感知程度是影响国家认同的关键因素,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影响甚微.建议关注国家认同年级差异,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查漏补缺;家庭教育是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的关键一环,开设“家长课程”注重母亲教育势在必行;“品德与公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要完善基本学力要求文件以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其他文献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具体表现为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即基于利益驱动与资源依赖的区域产业的积极引领和学科专业的主动调整.二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深度合作,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协同共进、合作共赢.此外,来自湾区内外部整合的创业文化、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开拓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和活跃的学术心脏地带等为学科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对于当前我国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不适应、不匹配、不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北省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平衡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策略.通过调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重新梳理其空间布局,结果发现尽管河北省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迈进,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有以“重、轻、散”为主要特点的低端产业体系.本文立足于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重点推演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的顺利召开,我国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满足农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提出农村体育扶贫“村社帮扶、学校助扶、家庭自扶”三位一体理论框架,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旨在研究村社帮扶、学校助扶、家庭自扶在体育参与和农村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村社帮扶有利于保障体育资源供给,学校助扶有利于加强体育参与意识,家庭自扶有利于营造体育运动氛围.结论:体育参与对农村
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尝试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儿童全面发展“五对概念十二个范畴”的内涵建构,具体包括:(1)儿童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2)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心理学、脑科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3)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4)儿童艺术与审美发展的艺术学、美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5)儿童健康与安全发展的人体运动学、营养学、安全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以及儿童大脑与身体发展的脑科学、
2021年12月19日,由中国黑河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黑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中俄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承办的“比较视野下的中俄教育改革国际交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期刊
2021年11月25日,由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俄现代经济发展问 题》国际学术实践论坛”在黑河学院举行.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慧,阿穆尔国立大学副校长列依法?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庆龙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商业研究》责任编辑、博士生导师周正研究员与来自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 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河学院及7所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高校等10余所中俄高校、研究机构的110余名与会人员参加了本次论
期刊
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立足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
学校是否会形塑学生身体?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调查(2020)”数据,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层次次序Logistic回归,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的校际差异与个体层面的时间分配模式是否对中小学生的肥胖程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1)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校评级与学校性质分别会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肥胖程度造成影响;高中阶段学校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肥胖程度在时间分配模式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表征并随学段发生变化.在小学与初中阶段,作业型、均衡型与游戏型3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