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教学质量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进友情、传递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水平的重要形式。教研室应定期不定期地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作者讨论了教学质量、素质拓展、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等问题。
  关键词: 教学质量 素质拓展 人才培养 岗位设置 人员聘用
  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进友情、传递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水平的重要形式。我教研室定期不定期地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下是我几年来的若干发言文字记录。
  一、什么叫教学质量?
  各位,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某些高校搞了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而我今天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教学质量到底指的是什么?
  1.如果指的是教学的学术含金量,那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充当学术含金量的评判者吗?如果学生都有这么优秀的学术评判能力为教师打分,那么真理就不需要实践和历史的艰苦检验了吗?
  2.如果指的是教学的课堂表演技巧和口才,那么小沈阳和芙蓉姐姐得分应该最高,熊十力和陈景润要下岗。
  3.如果指的是政治态度,那么只有国家领导人最正确,其他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4.如果指的是职业技能,那么社会只需要职业培训师就够了,还要大学学科和大学教授干什么?
  4.如果指的是对学生的友爱之情,那么工会主席和妇联主任最温暖,鲁迅先生冷冰冰地骂国民性就有问题。
  5.如果指的是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评价,那么谁来综合?谁来评价?除了上帝和上司外,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绝对标准。
  教了这么多年书,当发现自己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被量化得莫名其妙的时候,当发现自己全身都贴满分数条和标签的时候,忽然间产生一大疑问:自己是人,还是机器人?
  跟着的疑问就是:什么叫教学质量?内涵不明确,外延很模糊。我教书将近二十年,本来认为不证自明的问题,却忽然变得实在无法理解。
  二、什么叫素质拓展?
  学校很重视教改,发了新闻和照片,见网址和附件,另外再附上中文系基本功训练方案(素质拓展方案)供大家参考。
  1.我认为中文系学生基本功训练(素质拓展)的基本宗旨与活动原则可以表述为:“规划好专业学习和专业内外素质拓展的布局,协调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搭建好教师堂上授课和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桥梁,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认认真真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沟通师生心灵世界,同时为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服务。”各位老师指导学生组织各种研究性自主学习活动,应符合此宗旨与原则。杨金玉老师的公开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于中文系素质拓展活动的现实处境,可以分解为这几点加以说明:
  1.中文系的素质拓展方案既着重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又兼顾跨学科的要求,更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等的多样统一。应该说是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的,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他有类似做法的高校更是取得了某些成功经验。
  2.但中文系的这种素质拓展活动常为学校其他部门的各种与专业无关的活动所冲击,目前很难高质量地开展。学生为应付素质拓展学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外的文体活动上,以及设计、申报和完成各种文体活动项目上,留给自己踏踏实实进行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时间不多。这既浪费时间、精力、物力,又很难取得理想的素质提高效果,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专业训练和素质提升的关系处理不好,学生可能会造成“双输”的局面:综合素质提高不了,专业学习也搞不好。
  3.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般的专业教研室可以设计一套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方案,但具体管理和给学生打分的却不是教研室。所以就算设计了也会变成一纸空文,或被素质提高管理部门的其他活动挤占。
  4.在这种情况下中文系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借鉴其他高校中文系的做法,把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第一课堂正式开设,脱离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一是继续作为第二课堂的素质提高活动,但在教研室没有管理权和打分权的情况下,效果不会很理想;即使把管理权和打分权交给各教研室,也要考虑各教研室的工作负担和薪酬问题。
  5.目前学校素质拓展学分与某些专业课程学分、综合测评加分有重复的地方。为避免这种状况,我建议把中文系的素质提高学分全部用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展自主性、互助性、研究性学习方面。至于文体活动、学生干部工作方面的加分,由学生工作办处理,我们不管。
  另外,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素质提高活动的工作,并不是义务,而是计工作量的,学校目前正在研究、制订相关的报酬标准。
  学校2012年给中文系的招生限额,文秘生远远多于师范生,但2009级新生入学后不少文秘生转到师范班,结果现在中文系的师范生几乎比文秘生还要多。我问了一下原因,那些从文秘转师范的学生大多是喜欢做老师,希望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看来我们要重视对文秘生和师范生心理的研究,建议中文系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专门研究文秘生的教学问题。请全系老师多搜集文秘教学的资料,多了解文秘教学工作,营造文秘教研氛围。我近来已仔细研读了数十篇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的论文,并在网上查看了若干高校的文秘教学和文科实验资料,对文秘专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大体了解。请老师们在素质提高活动中,指导本组学生认认真真地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让他们自行设计、组织、主持各种跟专业有关的素质拓展项目、活动、会议等,不要包办,以便从一年级开始就训练师范生和文秘生的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
  三、什么叫人才培养质量?
  现把会议的部分报告资料转发大家参考。   经此会议,我对国内高校人才培养和质量建设的大体感觉是两化:洋化和狼化。
  所谓洋化,是指国内重点大学做报告的专家们基本否定国内教育,言必称美欧,与跟国际接鬼为荣,弄得一般高校自惭形秽,也不得不拼命跟风。我试问是否可以从中国传统教育和新中国教育的背景中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专家们无言以对。
  所谓狼化,就是各高校面对市场,均非常强调学生的竞争狼性,强调对教师的工具性利用,即把教师看做训练学生捕食本领的牧师,而非传道解惑的神甫、主教。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也站在维护专业的角度,强调文史哲的人文性,但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做社会竞争手段,逻辑上也就无法周延。专家们普遍对中国人文教育现状失望,对人文专业招生担忧。
  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在训练学生捕食本领时,非常强调学生的文史哲功底、学科前沿把握能力、长远发展后劲,某些高校则面对当下就业市场的直接性更明显一些。
  经过对比,感觉我校各级领导在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比某些高校都来得合理,甚至比某些重点大学还要先进。可惜我校只是二本招生,学生入学基础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优势目前不能尽显。
  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方案,今后对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大体可表述为: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培养“专业 技能 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改革措施固化在培养方案中;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把素质拓展项目与“专业 技能 特长” 紧密结合,使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力配合,使我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慢慢积淀,自成体系,形成传统。
  四、什么是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
  改革的夏风吹进了相对清静的校园,中国高校将要大规模推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其效果(后果)和前景如何,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应该认真观察。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内部关系和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大事,知识分子有责任担当引导者或批判者的角色。反思三十年来的中国改革史,可以发现:对农民的改革是与出现三农问题的悲剧联系在一起的,对工人的改革是与数千万工人下岗的悲剧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对知识分子的这场改革,是福音还是其他?会不会与悲剧联系在一起?一切尚不得而知。但愿这场改革不会违背启蒙运动思想者们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不会违背马恩列斯毛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伦理。从历史的经验和中国的现实看,一旦知识分子失去生活保障,不再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而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与工农大众的联合,中国社会就会天翻地覆。提供一些正反观点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其中《要防止事业单位改革出现南辕北辙》这一篇谈得很好,必要时我们系可以组织一次相关学术讨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所处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和目标的优化实现。但普通中学的高中普通班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了普通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怎样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提高普通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普通班 学生瓶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管理  高中普通班的课不好教
摘 要: 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归有光散文 抒情艺术 民族特色    提起归有光,我们就会想到《先妣事略》,想到《项脊轩志》,想到《寒花葬志》。确实,在归有光的各类文章中,那些
摘 要: 目前高校学生的考分普遍存在着虚假的情况,学生“60分万岁”、作弊成风与各方利益所导致的分数泡沫,使分数成为高校向社会撒的弥天大谎。高校分数谎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在的考试阻断了师生的交流对话,使考试沦为无意义的事件。主体间性考试是破解目前考试困境的好办法,作者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进行了尝试。考试的方式由师生协商确定,师生由消极应考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考试成为有意义的事件,最终考改取
摘 要: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调控对培养实用型高职院校视觉传达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从麦可思反馈的数据来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存在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对核心课程的满足度不高、离职率较高及沟通能力薄弱等问题。本文针对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调控内容展开分析与探讨,从市场需求、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以期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我院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怎样管好班级,转变好问题学生?作者认为要做好管理团队培养工作,营造育人氛围,从细节抓起,用爱心育人,给学生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精英团队 育人氛围 自信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课任教师的协调者,其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管理得好坏,
摘 要: 本文从课程标准美育功能的要求切入,分析语文课堂“美读”现状,提出以意逆志,披文入情,以己之情融作者、文本之情;以己之情碰撞作者、文本之情;以己之情生发建构与作者、文本的新的视界融合,进而获得认知、情感、价值观上的新一轮视界融合。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审美功能 美读教育 朗读现状 披文入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
摘 要: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结合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部分改革。本文结合我院教改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进行说明,为其他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摘 要: 一僧一道,一个属于佛教,一个属于道教,而《红楼梦》的作者却将这两个来自不同派系的放在一起,似乎有混淆两种教派之嫌,是作者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文章以一僧一道为突破口,从佛道文化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解读,探求作者内在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红楼梦》 佛教 道教 价值取向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其产生以来就深深根植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具体围绕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创新性人才    一、教育问题思考  我国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不比美国学生差,但是毕业后除少数人之外,多数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明显不如美国学生,原因在于学生所接受的是以
摘 要: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其二十首诗当中非常有名的一首。从汉学家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是一种重新领略诗歌魅力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目的语语境下的西方译者的翻译过程是其认知和感受中华文化的过程,特别是他们在译语层面的表现与中国译者有很大不同。因此,系统研究汉学家们对中国经典作品的翻译无疑为国内译者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佳的途径。本文从“语法隐喻”的视角分析了《饮酒》(其五)的四种英译,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