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沃土,信息技术课堂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花房,它有着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环境,它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奏响了时代的号角。
一、 信息技术课堂以德育为主线
良好的道德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智商虽然不高、但有着高贵品格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但一个学习优秀、道德败坏的人,将来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手段和本领,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为了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利用我们国家最近发生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事,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来开展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1:利用《感动中国》栏目,让同学们制作关于各人物的PPT介绍。
自2002年起至今,《感动中国》栏目开展了十年,我的学生们也在此过程中感动了十年。每到栏目播出的时候我就会利用这个节目让学生制作关于人物的PPT介绍。记得在2008年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就组织同学们观看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同学们都被其中的人物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观看完后,他们对这些事迹记忆深刻。当时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上正好要讲第十一课《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我就利用这次机会让同学们对《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里面的人物进行设计,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讨论各组选择的人物,哪个人物更能感动我们就选择哪一个。同时我负责给学生从网上搜集材料,教同学们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流程和方法。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些人物如金晶、吉吉、桂林、建芬、张艺谋等身上闪光的精神及他们身上那些品质是如此优秀、如此高贵,如此感人。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学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才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同学们还把里面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榜样。选择好人物后,同学们根据组的选择来整理相关人物的材料,整理完后进行精心设计。在整节课中同学们都被这些人物感动着,不仅学会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很大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对德育教育工作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它极大的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后在每一年的寒假过后,我都会利用《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为作为设计多媒演示文稿的内容来教学生们制作多媒体文稿,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例2:在我国5.12大地震时,虽然我和同学们不能去现场参加求援。但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用自己方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那时正值我在讲授Photoshop的简单使用,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在网上搜集素材,利用Photoshop简单的绘图和图层的知识,合成一幅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写上自己的一段诗句送给灾区的人们。在那个时候,同学们为了做出好的作品、为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更充分,在我讲授知识技能时,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回想起来,那是最棒的一节课。同学们被5.12大地震震憾着,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被我的学生感动着。大家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安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有的诗句完全是从他们心底流出,读来让人感动泪流。七5班胡睿同学作的作品《祈祷》还在唐山市中小学电脑绘画作品大赛中获市二等奖。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此事让同学们制作电子报纸。内容有:给灾区人民献爱心、地震的产生原因、当地震发生该怎么办、怎样克服地震带来的恐惧心理、珍爱生命等。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选择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来制造电子报纸。不仅对以前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综合运用。而且通过制作同学们对汶川大地震有了明确的认识,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还有对地震的成因、预防及求援的认识,以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爱心与责任感的自我教育。这样以来信息技术课在这个特殊时期承担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它成了一个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堂、新阵地。
二、信息技术课堂引导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虽然信息技术课堂在德育工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通过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拓宽视野,把德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但由于信息技术课堂利用网络的时候比较多,网络道德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网络道德同时也是德育的一项内容,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才能更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在教学过程我"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的两面性体现在,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在课上我总是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查找一些资料,查完后就把网断掉,不能放任自流,而脱离课程的主旨。另一方面在网上也有一些不良内容,它侵蚀中学生不成熟的心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教育学生平时上网时要对网上的内容做出判断,对于那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网页要坚决抵制。在平时有很多学生经常上网吧,我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周三的活动课,开放微机室利用学校的局域网,整合学校的德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安排固定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从而把学生从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让同学们具了良好网络道德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为德育服务。
德为人之本,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是学校的灵魂,我们要让德育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孕育同学们美好的品格的花房。
一、 信息技术课堂以德育为主线
良好的道德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智商虽然不高、但有着高贵品格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但一个学习优秀、道德败坏的人,将来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手段和本领,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为了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利用我们国家最近发生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事,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来开展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1:利用《感动中国》栏目,让同学们制作关于各人物的PPT介绍。
自2002年起至今,《感动中国》栏目开展了十年,我的学生们也在此过程中感动了十年。每到栏目播出的时候我就会利用这个节目让学生制作关于人物的PPT介绍。记得在2008年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就组织同学们观看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同学们都被其中的人物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观看完后,他们对这些事迹记忆深刻。当时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上正好要讲第十一课《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我就利用这次机会让同学们对《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里面的人物进行设计,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讨论各组选择的人物,哪个人物更能感动我们就选择哪一个。同时我负责给学生从网上搜集材料,教同学们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流程和方法。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些人物如金晶、吉吉、桂林、建芬、张艺谋等身上闪光的精神及他们身上那些品质是如此优秀、如此高贵,如此感人。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学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才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同学们还把里面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榜样。选择好人物后,同学们根据组的选择来整理相关人物的材料,整理完后进行精心设计。在整节课中同学们都被这些人物感动着,不仅学会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很大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对德育教育工作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它极大的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后在每一年的寒假过后,我都会利用《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为作为设计多媒演示文稿的内容来教学生们制作多媒体文稿,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例2:在我国5.12大地震时,虽然我和同学们不能去现场参加求援。但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用自己方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那时正值我在讲授Photoshop的简单使用,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在网上搜集素材,利用Photoshop简单的绘图和图层的知识,合成一幅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写上自己的一段诗句送给灾区的人们。在那个时候,同学们为了做出好的作品、为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更充分,在我讲授知识技能时,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回想起来,那是最棒的一节课。同学们被5.12大地震震憾着,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被我的学生感动着。大家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安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有的诗句完全是从他们心底流出,读来让人感动泪流。七5班胡睿同学作的作品《祈祷》还在唐山市中小学电脑绘画作品大赛中获市二等奖。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此事让同学们制作电子报纸。内容有:给灾区人民献爱心、地震的产生原因、当地震发生该怎么办、怎样克服地震带来的恐惧心理、珍爱生命等。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选择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来制造电子报纸。不仅对以前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综合运用。而且通过制作同学们对汶川大地震有了明确的认识,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还有对地震的成因、预防及求援的认识,以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爱心与责任感的自我教育。这样以来信息技术课在这个特殊时期承担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它成了一个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堂、新阵地。
二、信息技术课堂引导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虽然信息技术课堂在德育工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通过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拓宽视野,把德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但由于信息技术课堂利用网络的时候比较多,网络道德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网络道德同时也是德育的一项内容,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才能更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在教学过程我"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的两面性体现在,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在课上我总是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查找一些资料,查完后就把网断掉,不能放任自流,而脱离课程的主旨。另一方面在网上也有一些不良内容,它侵蚀中学生不成熟的心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教育学生平时上网时要对网上的内容做出判断,对于那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网页要坚决抵制。在平时有很多学生经常上网吧,我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周三的活动课,开放微机室利用学校的局域网,整合学校的德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安排固定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从而把学生从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让同学们具了良好网络道德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为德育服务。
德为人之本,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是学校的灵魂,我们要让德育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孕育同学们美好的品格的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