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花房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沃土,信息技术课堂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花房,它有着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环境,它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奏响了时代的号角。
  一、 信息技术课堂以德育为主线
  良好的道德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智商虽然不高、但有着高贵品格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但一个学习优秀、道德败坏的人,将来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手段和本领,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为了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利用我们国家最近发生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事,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来开展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1:利用《感动中国》栏目,让同学们制作关于各人物的PPT介绍。
  自2002年起至今,《感动中国》栏目开展了十年,我的学生们也在此过程中感动了十年。每到栏目播出的时候我就会利用这个节目让学生制作关于人物的PPT介绍。记得在2008年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就组织同学们观看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同学们都被其中的人物感动的热泪盈眶。在观看完后,他们对这些事迹记忆深刻。当时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上正好要讲第十一课《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我就利用这次机会让同学们对《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里面的人物进行设计,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讨论各组选择的人物,哪个人物更能感动我们就选择哪一个。同时我负责给学生从网上搜集材料,教同学们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流程和方法。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些人物如金晶、吉吉、桂林、建芬、张艺谋等身上闪光的精神及他们身上那些品质是如此优秀、如此高贵,如此感人。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学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才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同学们还把里面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榜样。选择好人物后,同学们根据组的选择来整理相关人物的材料,整理完后进行精心设计。在整节课中同学们都被这些人物感动着,不仅学会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很大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对德育教育工作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它极大的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后在每一年的寒假过后,我都会利用《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为作为设计多媒演示文稿的内容来教学生们制作多媒体文稿,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例2:在我国5.12大地震时,虽然我和同学们不能去现场参加求援。但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用自己方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那时正值我在讲授Photoshop的简单使用,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在网上搜集素材,利用Photoshop简单的绘图和图层的知识,合成一幅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写上自己的一段诗句送给灾区的人们。在那个时候,同学们为了做出好的作品、为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更充分,在我讲授知识技能时,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回想起来,那是最棒的一节课。同学们被5.12大地震震憾着,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被我的学生感动着。大家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安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有的诗句完全是从他们心底流出,读来让人感动泪流。七5班胡睿同学作的作品《祈祷》还在唐山市中小学电脑绘画作品大赛中获市二等奖。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此事让同学们制作电子报纸。内容有:给灾区人民献爱心、地震的产生原因、当地震发生该怎么办、怎样克服地震带来的恐惧心理、珍爱生命等。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选择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来制造电子报纸。不仅对以前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综合运用。而且通过制作同学们对汶川大地震有了明确的认识,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祝福,还有对地震的成因、预防及求援的认识,以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爱心与责任感的自我教育。这样以来信息技术课在这个特殊时期承担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它成了一个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堂、新阵地。
  二、信息技术课堂引导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虽然信息技术课堂在德育工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通过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拓宽视野,把德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但由于信息技术课堂利用网络的时候比较多,网络道德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网络道德同时也是德育的一项内容,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才能更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在教学过程我"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的两面性体现在,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它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在课上我总是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查找一些资料,查完后就把网断掉,不能放任自流,而脱离课程的主旨。另一方面在网上也有一些不良内容,它侵蚀中学生不成熟的心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教育学生平时上网时要对网上的内容做出判断,对于那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网页要坚决抵制。在平时有很多学生经常上网吧,我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周三的活动课,开放微机室利用学校的局域网,整合学校的德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安排固定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从而把学生从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让同学们具了良好网络道德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为德育服务。
  德为人之本,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是学校的灵魂,我们要让德育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孕育同学们美好的品格的花房。
其他文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事业。但是,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制约高等
【摘要】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尝试性提出一些措施,以作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是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与任务为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
记得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班集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集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集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的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照顾。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大家庭,走向了社会。"  说的真好,很贴切,很细致,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来,为什么要在班级里长大?
期刊
摘 要: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煤矿井下危险场所使用中能否确保防爆安全,不仅有赖于设计制造和检验部门提供高防爆安全性的设备,更取决于设备用户部门的安全使用。性能质量再好的防爆电气产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防爆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危及安全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求矿用电气设备既要达到隔爆性能,同时满足电气性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煤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及部件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不断增多。接送交流是家长在送幼儿来园和接幼儿回家时,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针对当天或近期发生在某个或某几个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或某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交流方式。接送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幼儿园中、任何教师和任何家长之间都可以使用,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方式,就能与家长的交流达到很好的效果而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频繁
期刊
近年来,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安全隐患,变“被动保稳定”为“主动创平安”,全国各地纷纷对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始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八大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都需要自己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离开学生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必然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的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和逐渐深化,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将探究式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营造"席地相问答,谈笑共激辩"的寓教于乐的活跃协调的化学课堂氛围,是新阶段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师者使命。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创设 探究式学习  化学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操作的要求一系列反复求证、并最终应用实践的教学活动,它与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具有紧密契合的联系。着重激发和
摘要:初三化学对初中学生们来说,一门崭新的学科,由于从未接触、学习过,难免会对学生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感与陌生感。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几点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激发 学习 培养 兴趣    初三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旺盛、兴趣和爱好逐渐广泛的时期,而我们化学教师则需紧紧抓这一点,要从化学课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应侧重培养、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