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事业。但是,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教育领域提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改革发展思路。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的提出主要依据于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的判断,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效益外溢的性质,不能完全由政府来提供,应该采取混合的供给模式。此外,高等教育的基本供求关系也要求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人口基数大,年轻型人口结构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客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传统的经费来源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时候,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实施多渠道筹措经费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段时期,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矛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所推行的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各项措施也显现出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实质上演变为经费来源的二元化格局,即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和学生学费,而其他渠道并不畅通,对高等教育而言,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二、在二元化的格局中,两个主渠道的变动不可能持续增长,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压倒了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的增长,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长速度已远低于高等教育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学费的相对水平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普通百姓对学费的承担能力也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本文认为,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的关键在于打通主渠道之外的其它渠道,这取决于众多因素,在大环境上,需要整个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置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去发展完善;在小环境上,需要理顺高等教育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缺位和越位问题,在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责任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主体的自主办学;多方位寻求高等教育主体与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增强高等教育主体的再生能力;关键还在于加强高等教育主体内部建设,提高院校管理水平,使高等教育主体能够面向市场,能应对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整合资源,寻求发展。
就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而言,多渠道不畅通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市场经济机制的缺失,经费不足与经费的浪费状况并存,外部资金不能顺利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这不仅仅是体制原因,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主体的普遍素质不高,社会资金不能也不敢进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因此,争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畅通必须在优化外部环境和强化自身素质上下工夫。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主体对市场化改革的动力不足,解决动力问题的核心在于实施制度创新。
就此,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实行制度创新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状况,而制度创新的关键和核心在于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政府配置资源。高等教育的改革从产权入手,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必须将高等教育产权社会化,为引进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提供条件;促使高等教育主体之间的市场竞争,以达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