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后进生的转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当然也包括后进生。后进生在班级内人数虽少,但对班集体影响却很大,同时也牵动着他们父母的爱子之心,还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为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关键。
  当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弄清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后进生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如在言语上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失去信心,形成造成逆反心理,甚至使师生在情感上陷入对峙的僵局。久而久之,学生离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远,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是因为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上课进度过快忽视对特殊个体照顾,从而导致基础不扎实,来不及对知识进行吸收、整理和消化,造成学习滞后;有的不适应教师的教法和管理或受到教师不正确对待甚至冷遇,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逐渐成为后进生。
  二、学习方法和习惯因素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习惯,课堂里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逐步落后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有的后进生则是因为以前某个时期学习上的困难没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使问题越积越多,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丧失了学习信心。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家庭等原因使学生天天着迷于电子游戏,经常出入于娱乐场所,以致于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学习上不求上进,逐渐成为后进生。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较大,如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使孩子身心发展受到很大伤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孩子在身心和情感方面可能受到沉重打击,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却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多年的教育时间让我感觉到要真正成功地转化后进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心态。教师要消除后进生的不良反馈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不要传统的划一化、一刀切的教学。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坚定他们学好的信心和决心。当然,对后进生要多关心、多理解、多照顾更为重要,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首先要改变教师对后进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乏有些教师喜欢优秀学生,视为神童、天才,而对后进生则是挖苦、讽刺、歧视他们。为什么呢?就因为好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对同一知识,有的学生讲一遍就接受了,并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讲几遍,这些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同学和老师就认为这些学生“智力落后”,看见这些学生就摇头,不抱希望,甚至放弃他们,使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发言轮不到、板演挨不上、表扬不沾边,因而使他们产生自悲、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别人聪明,没法提高成绩,简直不可救药。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同时还得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认清自我,要抓住他们内心仍对知识的渴望,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具体分析,让他们明确不是因为自己的脑子笨,而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需要改进。
  第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其次,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第四,加强个别辅导,常抓不懈。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教学得法,抓反复、反复抓。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做好课前辅导补缺漏,使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新课;课内多关照,边学边辅导;课后辅导做补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对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但是也决不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要允许学生的反复、波动。教师还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我认为其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古诗词的赏析都占有一定分值。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根本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轻松获取习作素材,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习作乃至语文课程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 键 词]:素材意识 单元主题 挖掘话题 参与活动 注重体验  一、教师拥有素材意识,开启学生写作欲望的阀门  在日本,认为习作教
[摘要] 数学教学要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束缚,就必须从教材、教法、作业等方面注重"开放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 教学  "课改"如一股飓风,给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过来的教师来了一场隆重的洗礼。可是要完全脱离那种"填鸭式"教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和一定的时间的煅炼。很多老师仍是在新课程的理念的指导下,在进行着"应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是一门继往开来、传承文化而又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既有年代历久的历史沉淀,又有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被赋予的新鲜的生命力。当前我国的中考、高考仍以选拔性为鲜明的特征,又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以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素质基础为终极目标,从而语文课堂的效率问题早就为众多专家、中小学教师们一直倾力关注。  如何有效上好语文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摘要】在学校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鉴赏创新思维  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结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案例来谈谈启示。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二分法 方程 近似解 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确立的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完全是接受式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
一、情境教学的解读  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状况合理、适时的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营造一定的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思维,引发积淀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探究学习任务,达到在情境中探究知识,发展智力,获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978年,情境教学的设想由李
摘要:“探究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探究实验  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学教育改革,中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龙头。新的教材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多以探究实验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实验进行
内容摘要: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实践活动必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成为学生自身的行为,  关键词:实践活动 探究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摘要:笔者通过初三思品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在江苏省“五严禁令”的大背景下,基于校情的初三思品学科教学新举措,努力实践“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转变。  关键词:整合 加法 减法 高效  众所周知,以往按框题授课的教学思维其哲学依据是量的积累达成质变;“整合式教学”思维的哲学依据是调整内部结构达成质变。“五严禁令”下,量的积累已成为不可能,调整内部结构的“整合式教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