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物探究实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探究实验
  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学教育改革,中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龙头。新的教材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多以探究实验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1、关于探究实验
  1.1探究实验
  所谓“探究实验”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实验”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1.2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的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它解释。
  1.3探究实验的特点
  探究实验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特点是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探究实验的第三个特点是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科学教学的目的。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逐步从初步的自然认识提高到高深的自然认识,不断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但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他的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旺盛的探究态度和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知识很快就会拓宽和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五个特点是强调探究的过程,对出现的结果也是多元的。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感知探究过程,体现其潜能的发挥,这是最重要的。
  2、关于探究性课题
  2.1探究性课题
  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确定的、由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问题或专题。科学探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生命科学的各种原理是探究性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的又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及热点问题亦是探究性课题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接触,以及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探究性课题“设计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方式,而应看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要从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设计课程。”
  3、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个探究性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首先要求探究课题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失去了依托。
  3.2创新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
  3.3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付诸实施。首先可行性原则一个重要策略是探究课题范围要小,课题不涉及过大范围,不涉及过多相关知识,完成活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实验过程。其次是能选择一个恰当突破口,小中见大、小而不浅。这样才符合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和能力特点的要求。三是选题要符合实际。总之,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符合学生的实际。
  3.4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的研究课题实践性较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最有价值。所以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
  3.5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题的开放性。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潜力很有必要。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自由地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容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议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当学生开始选择探究的目标、活动、项目、问题时,教师可以应学生的请求,为他们提供指导,给他们以帮助。
  以上讨论的探究性课题的有关原则,在选择课题时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还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具体分析。
  探究实验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如何将这一重要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选择探究实验的课题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首先要重视训练科学探究能力,训练求知能力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学生应能以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其次是注意训练探究技巧,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各种技巧;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一个独立单元,都含有一个学科内容主题和一个探究过程的主题,并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参考文献:
  [1]汪忠.走进高中新课改生物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要进行多重的对话,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诸多对话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然而,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浅尝辄止,内容肤浅,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深入研读文本。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领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与文本对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这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游江西永丰的雨岩而作,江西永丰的雨岩,是个景致不错的好地方,古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辛弃疾便是其中之一。  从构思和笔法上看,这首词先写景,后抒怀。上阕写景,着墨于水之形,突出其清澈:天空、行云倒映在水中,词人漫步溪边,被深深吸引的,是他自己在溪水里的倒
摘要:教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课题。我们现在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是教“学”,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历史 自主性 培养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古诗词的赏析都占有一定分值。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根本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轻松获取习作素材,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习作乃至语文课程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 键 词]:素材意识 单元主题 挖掘话题 参与活动 注重体验  一、教师拥有素材意识,开启学生写作欲望的阀门  在日本,认为习作教
[摘要] 数学教学要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束缚,就必须从教材、教法、作业等方面注重"开放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 教学  "课改"如一股飓风,给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过来的教师来了一场隆重的洗礼。可是要完全脱离那种"填鸭式"教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和一定的时间的煅炼。很多老师仍是在新课程的理念的指导下,在进行着"应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是一门继往开来、传承文化而又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既有年代历久的历史沉淀,又有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被赋予的新鲜的生命力。当前我国的中考、高考仍以选拔性为鲜明的特征,又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以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素质基础为终极目标,从而语文课堂的效率问题早就为众多专家、中小学教师们一直倾力关注。  如何有效上好语文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摘要】在学校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鉴赏创新思维  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结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案例来谈谈启示。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二分法 方程 近似解 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确立的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完全是接受式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
一、情境教学的解读  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状况合理、适时的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营造一定的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思维,引发积淀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探究学习任务,达到在情境中探究知识,发展智力,获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978年,情境教学的设想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