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元认知意识参与的过程。听力元认知意识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元认知理论为框架,采用Vandergrift等学者的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对北京农学院大学二年级A,B,C班的元认知意识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具有一定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但总体元认知意识的不高,并且班级之间的差异不大,针对不同听力水平的学习者进行符合他们实际的听力策略培训是听力教学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元认知意识 北京农学院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16-02
一、研究背景
元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是学习者为有效组织学习活动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使用策略的具体做法。元认知的概念最先由Flavell提出,他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Flavell,1979)
国内的二语研究者也对二语学习者的听力元认知意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田星(2003)研究发现在听力教学中加入元认知培训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杨坚定(2003)发现听力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许梅英(2013)阐述了听力元认知意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建议。国外二语听力研究者发现元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在听力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O’Malley和Chamot 在1990年的研究,证明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不仅思考所听内容,而且思考自己的听力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听力学习方法,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农学院2015级ABC班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植物科学院C班,生物科学院C班,人文城乡学院B班,计算机学院B班,植物科学院A2班,和经管学院A2班。发放问卷180份,经过筛选最后分析了105份有效试卷。学生在参加问卷调查以前参加过听力测试,总分35分。根据受试者的听力考试成绩选取A班听力考试成绩23分以上者进行分析,B班选取听力考试成绩在15-23分之间进行分析,C班选取听力考试成绩低于15分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是根据Vandergrift等人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th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Listening Questionnaire)改编而成,包括五个因子:(1)问题解决:指听者对未听懂部分进行推断和调整所使用的策略意识。(2)计划和评价:指听者为听力做准备并评估自己听力结果的策略意识。(3)心理翻译:指要想成为熟练的听者必须学会避免使用的翻译策略意识。(4)主体知识:指听者对英语听力难度的认知以及在听力中的自我效能感的意识。(5)集中注意:指听者集中精力听下去所使用的策略意识。该问卷采用了Likert六级的标注形式,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到“完全同意”。
三、结果与讨论
(一)北京农学院A,B,C班的整体听力元认知水平分析
表一显示受试者的总体听力元认知意识为3.93,表明北京农学院学生具有一定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但总体的听力元认知意识较弱。
从三个等级班的元认知意识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问题解决因素排第一位,平均4.12分,表明学生知道对未听懂部分进行推断,了解调动所学知识,调整认知过程。主体知识排第二位,平均4.11分,表明学生普遍感觉听比说,读,写三方面都难,在听英语的时候感到紧张,普遍感觉英语听力是个挑战。这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低,对英语听力的自信心不足引起的。心理翻译第三,平均4.02,表明学生不知道成功的听者在听力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心理翻译策略。集中注意第四,平均3.80,表明学生不知道集中注意力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计划和评价排在最后,平均3.60,表明学生听力理解的目的性不强,无法做到对理解目标的实时评价,听后也无法对自己的听力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有价值的评估。
(二)北京农学院A,B,C班听力元认知水平比较和分析
三个班所表现的差异如图一所示。在问题解决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英语听力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善于用已知的内容去推断不认识词汇的意思,及时地进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计划与评价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听力水平越好的学生用来为听力做准备并评估自己听力结果的策略意识越强。在心理翻译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北京农学院学生明显缺乏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培训。主体知识方面,C班强于B班,B班强于A班,证明英语听力越差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经历的焦虑程度越高。集中注意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英语听力越好的学生,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越擅长集中注意力回到所听的内容上。经过方差分析發现,北京农学院A班与B班(F=0.55,p=0.48Fcrit=5.32)之间,B班与C班之间(F=0.37,p=0.56Fcrit=5.32),A班与C班(F=0.83,p=0.46Fcrit=3.89)之间在听力元认知意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经过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北京农学院的A,B,C班的学生总体上听力元认知意识较弱,大致知道听力过程中要调动以往知识解决问题,但心理焦虑度较高,畏难情绪重,对听力过程缺乏计划、监控和评估、反思。在听力过程中普遍使用听力成功者必须避免使用的听力策略,并且在听力过程中不懂得集中注意策略的重要性。在问卷调查中,没有发现A,B,C班在听力元认知方面有什么显著地差异。数据分析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计划评价方面,集中注意方面越强,主体知识方面越弱,但是心理翻译策略应用也越多,证明学生严重缺乏听力元认知意识培训,问卷调查也显示,105名同学中只有24名同学称系统地学过英语听力策略,针对不同听力水平的学习者进行符合他们实际的听力策略培训是听力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J.H.Flavell.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许梅英.高师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与元认知意识培养[J].教育评论,2013(1).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 外语教学,2003(4).
[4]田星,元认知与外语听力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关键词】元认知意识 北京农学院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16-02
一、研究背景
元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是学习者为有效组织学习活动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使用策略的具体做法。元认知的概念最先由Flavell提出,他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Flavell,1979)
国内的二语研究者也对二语学习者的听力元认知意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田星(2003)研究发现在听力教学中加入元认知培训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杨坚定(2003)发现听力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许梅英(2013)阐述了听力元认知意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建议。国外二语听力研究者发现元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在听力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O’Malley和Chamot 在1990年的研究,证明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不仅思考所听内容,而且思考自己的听力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听力学习方法,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农学院2015级ABC班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植物科学院C班,生物科学院C班,人文城乡学院B班,计算机学院B班,植物科学院A2班,和经管学院A2班。发放问卷180份,经过筛选最后分析了105份有效试卷。学生在参加问卷调查以前参加过听力测试,总分35分。根据受试者的听力考试成绩选取A班听力考试成绩23分以上者进行分析,B班选取听力考试成绩在15-23分之间进行分析,C班选取听力考试成绩低于15分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是根据Vandergrift等人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th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Listening Questionnaire)改编而成,包括五个因子:(1)问题解决:指听者对未听懂部分进行推断和调整所使用的策略意识。(2)计划和评价:指听者为听力做准备并评估自己听力结果的策略意识。(3)心理翻译:指要想成为熟练的听者必须学会避免使用的翻译策略意识。(4)主体知识:指听者对英语听力难度的认知以及在听力中的自我效能感的意识。(5)集中注意:指听者集中精力听下去所使用的策略意识。该问卷采用了Likert六级的标注形式,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到“完全同意”。
三、结果与讨论
(一)北京农学院A,B,C班的整体听力元认知水平分析
表一显示受试者的总体听力元认知意识为3.93,表明北京农学院学生具有一定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但总体的听力元认知意识较弱。
从三个等级班的元认知意识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问题解决因素排第一位,平均4.12分,表明学生知道对未听懂部分进行推断,了解调动所学知识,调整认知过程。主体知识排第二位,平均4.11分,表明学生普遍感觉听比说,读,写三方面都难,在听英语的时候感到紧张,普遍感觉英语听力是个挑战。这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低,对英语听力的自信心不足引起的。心理翻译第三,平均4.02,表明学生不知道成功的听者在听力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心理翻译策略。集中注意第四,平均3.80,表明学生不知道集中注意力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计划和评价排在最后,平均3.60,表明学生听力理解的目的性不强,无法做到对理解目标的实时评价,听后也无法对自己的听力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有价值的评估。
(二)北京农学院A,B,C班听力元认知水平比较和分析
三个班所表现的差异如图一所示。在问题解决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英语听力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善于用已知的内容去推断不认识词汇的意思,及时地进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计划与评价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听力水平越好的学生用来为听力做准备并评估自己听力结果的策略意识越强。在心理翻译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北京农学院学生明显缺乏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培训。主体知识方面,C班强于B班,B班强于A班,证明英语听力越差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经历的焦虑程度越高。集中注意方面,A班强于B班,B班强于C班,表明英语听力越好的学生,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越擅长集中注意力回到所听的内容上。经过方差分析發现,北京农学院A班与B班(F=0.55,p=0.48Fcrit=5.32)之间,B班与C班之间(F=0.37,p=0.56Fcrit=5.32),A班与C班(F=0.83,p=0.46Fcrit=3.89)之间在听力元认知意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经过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北京农学院的A,B,C班的学生总体上听力元认知意识较弱,大致知道听力过程中要调动以往知识解决问题,但心理焦虑度较高,畏难情绪重,对听力过程缺乏计划、监控和评估、反思。在听力过程中普遍使用听力成功者必须避免使用的听力策略,并且在听力过程中不懂得集中注意策略的重要性。在问卷调查中,没有发现A,B,C班在听力元认知方面有什么显著地差异。数据分析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计划评价方面,集中注意方面越强,主体知识方面越弱,但是心理翻译策略应用也越多,证明学生严重缺乏听力元认知意识培训,问卷调查也显示,105名同学中只有24名同学称系统地学过英语听力策略,针对不同听力水平的学习者进行符合他们实际的听力策略培训是听力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J.H.Flavell.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许梅英.高师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与元认知意识培养[J].教育评论,2013(1).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 外语教学,2003(4).
[4]田星,元认知与外语听力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