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化情境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分层教学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保证。随后立足四步走:创设和谐氛围,促进个性张扬、扩大学习时空,增强共振频率、加强互动机会,点燃智慧火花、坚持发展评价,催化个性发展。最终培养创新能力、释放个性。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 个性 创新 评价 发展
不难发现在传统的大班额环境中,教师就摸索着个别化教学,但由于人数多,因为学生学习习惯、理解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表现力等方面都不一样,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果只能是以单一的评价模式去评价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学生个性越来越少,能力越来越弱,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差,因而个别化教育在大班环境下很难实施。相对于大班教学而言,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具备规模小、角色参与率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有效性强,个别化教学则能有效地得以实现。因为个别化教学以承认差异为前提,强调的是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出不同的教学处方,充分发现并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小班化的课堂中悦动起来。
一、小班化情境为个性发展提供可能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简单讲其基本内涵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小班化教育是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
现代教育观下的小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同时,小班的教育环境也提倡着一种生命活力的飞扬,塑造出孩子们的个性与能力。
二、分层教学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保证
新课程改革分层教学强调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和课余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构建出促使学生个性、个体价值变得更加丰富饱满的人文情景,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目的。小班化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如,在学习新单词时老师有时间能对学生的发音进行逐个的纠音,让学生从小掌握比较标准的英语口语。这对日后学生能顺利地和别人用英语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大班人数多,教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一的辅导,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因材施教很难落实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群体内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地会出现一部分后进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得到的关照比较少,对学习失去信心,英语交际能力也很难培养。相反,小班化,教师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有时间、有条件地根据个体的学习状况设计出符合个体发展的学习目标,鼓励那些因为成绩落后学习有困难而放弃努力的学生,为他们制订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想方设法设计众多的教学台阶,在台阶的设计上又尽量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所有学生处于“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状态,经常拥有学习进步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新自信心,有了自信便是成功的起点,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都有所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创新能力释放个性
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只有教师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整体教学,共同提高。好比是一批半成品,整体加工,共同进步。这种状态,完全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谈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呢?
总之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我尝试成长记录袋评定法。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学生开学时的学习计划、考试成绩、学生的平时作业、学生的个性化作品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那么评价也应该是连续的形成性评价而不只是终结性评价。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自主地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进行回顾并做出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 个性 创新 评价 发展
不难发现在传统的大班额环境中,教师就摸索着个别化教学,但由于人数多,因为学生学习习惯、理解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表现力等方面都不一样,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果只能是以单一的评价模式去评价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学生个性越来越少,能力越来越弱,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差,因而个别化教育在大班环境下很难实施。相对于大班教学而言,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具备规模小、角色参与率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有效性强,个别化教学则能有效地得以实现。因为个别化教学以承认差异为前提,强调的是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出不同的教学处方,充分发现并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小班化的课堂中悦动起来。
一、小班化情境为个性发展提供可能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简单讲其基本内涵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小班化教育是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
现代教育观下的小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同时,小班的教育环境也提倡着一种生命活力的飞扬,塑造出孩子们的个性与能力。
二、分层教学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保证
新课程改革分层教学强调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和课余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构建出促使学生个性、个体价值变得更加丰富饱满的人文情景,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目的。小班化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如,在学习新单词时老师有时间能对学生的发音进行逐个的纠音,让学生从小掌握比较标准的英语口语。这对日后学生能顺利地和别人用英语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大班人数多,教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一的辅导,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因材施教很难落实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群体内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地会出现一部分后进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得到的关照比较少,对学习失去信心,英语交际能力也很难培养。相反,小班化,教师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有时间、有条件地根据个体的学习状况设计出符合个体发展的学习目标,鼓励那些因为成绩落后学习有困难而放弃努力的学生,为他们制订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想方设法设计众多的教学台阶,在台阶的设计上又尽量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所有学生处于“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状态,经常拥有学习进步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新自信心,有了自信便是成功的起点,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都有所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创新能力释放个性
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只有教师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整体教学,共同提高。好比是一批半成品,整体加工,共同进步。这种状态,完全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谈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呢?
总之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我尝试成长记录袋评定法。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学生开学时的学习计划、考试成绩、学生的平时作业、学生的个性化作品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那么评价也应该是连续的形成性评价而不只是终结性评价。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自主地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进行回顾并做出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