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来谈通过建立学习网站,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去大量获取信息,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去感悟、体会,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网站;语文;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51-0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服力强。文本是进行环境保护这方面教育的生动内容,而且所学知识的延展性、广泛性强,需要学生积极获取信息、联系实际获得深刻感悟,体会说明方法,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可以让他们通过学习网站的方式学习课文,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认知目标——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网站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③情感目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课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改变了对教师的依附性,其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获取知识的渠道都由自己掌握,是一种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而且会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养成主动自觉地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目的,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调控。
三、学习网站设计及内容
1.网站说明
此网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的教学网站。
2.运行环境
WIN2003或更高版本的视窗系统,安装FLASH5以上版本播放程序。
3.使用说明
引入页为flash动画宇宙中的美丽地球,点击即进入网站主页。分“地球的破坏”、“地球的姐妹”、“地球的保护”、“网上论坛”、“网上影院”这五部分。这五部分将在不同的教学流程中使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1)“地球的破坏”主要是介绍当前地球遭到人类破坏的相关文字资料和令人警醒的图片,说明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
(2)“地球的姐妹”主要是介绍在宇宙中其它星球的情况,以此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居住的家园。
(3)“地球的保护”主要介绍人类目前在地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做法,给学生以启迪。
(4)“网上论坛”是提供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自由发表学习感受、供大家交流浏览的平台。
(5)“网上影院”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录像资料,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课学习策略重视启发引导,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引导思维,激发情感,并赋予学习者学习自主性。
1.具体教学策略运用
(1)展示与观察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材料,如展示“宇宙中的地球”、“人类破坏地球”的画面,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通过观察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思考。
(2)问答与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对某一问题经过学生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使学生自己形成结论。如学生在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提出各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学,上网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后,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通过图像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受到生动而深刻的感染。
(2)在尊重学生个体性,体现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利用因特网去大面积地浏览、获取信息,去搜集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省时、高效地完成所学知识。
(3)积极倡导建立学生自由平等的学习对话环境,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去感悟、体会,并且能发现、利用网络优势,丰富其学习过程,从而积极、热情地解决问题。
五、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媒体演示“宇宙中的地球”画面,配以教师适当的声情并茂的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及好奇心。
(2)网上影院放映人类破坏地球画面后,学生利用网络知识为画面配解说词。
(3)学生质疑后将问题输入计算机,教师通过网络轮流查看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4)利用网络技术将重点、典型问题转播到学生机上,让学生自由解决。
(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6)利用网络教学交互性特点,学生各自写出环保小行动的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化学习主题。
六、学习评价设计
1.表现性评价
学生把所提问题输入计算机,教师和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浏览,共同评价,挑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bbs留言板” 中写出学习感受,师生共同评价、升华学习主题。在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汇报活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2.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与网络环境运用分析
1.媒体设境,激趣动情
媒体演示“宇宙中的地球”,把学生带入奇妙而又美丽的世界中。(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
(运用设想: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而现代教育技术能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网络质疑,全文初探
学生自由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要求把问题输入计算机。
(运用设想: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就必须采取指名请学生课堂发言的方式实现,又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发言学生的面不会很广,教师难以把握各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
3.人机合作,深究课文
(1)教师学生通过教师机对所提问题挑选、归纳、整理。
(2)鼓励学生对涉及重点内容的问题、典型问题,除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外,还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学生愿意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3)学生运用网络知识,交流所解决的问题。
(运用设想: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归纳整理、比较分析进行筛选。网络知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抽象的内容容易理解,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4.视听感受,解说画面
(1)学生看有关“人类破坏地球”的画面。
(2)设置静音,学生用自己的心里话为画面配音解说。
(3)学生交流。
(运用设想:学生能够在强烈的视听感受中体会到环境恶化的危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如此现场效果。由于网络知识的储备,学生为画面配解说词,更能说出学生自己心声,进一步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
5.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1)现在人类在保护地球上有哪些做法?学生查找资料后交流。
(2)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呢?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环保行动。
(3)学生写完后交流。
(运用设想:学生通过网络,去浏览、获取大量信息,深化学习主题。)
八、教学流程(见图1)
关键词:学习网站;语文;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51-0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服力强。文本是进行环境保护这方面教育的生动内容,而且所学知识的延展性、广泛性强,需要学生积极获取信息、联系实际获得深刻感悟,体会说明方法,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可以让他们通过学习网站的方式学习课文,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认知目标——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网站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③情感目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课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改变了对教师的依附性,其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获取知识的渠道都由自己掌握,是一种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而且会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养成主动自觉地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目的,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调控。
三、学习网站设计及内容
1.网站说明
此网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的教学网站。
2.运行环境
WIN2003或更高版本的视窗系统,安装FLASH5以上版本播放程序。
3.使用说明
引入页为flash动画宇宙中的美丽地球,点击即进入网站主页。分“地球的破坏”、“地球的姐妹”、“地球的保护”、“网上论坛”、“网上影院”这五部分。这五部分将在不同的教学流程中使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1)“地球的破坏”主要是介绍当前地球遭到人类破坏的相关文字资料和令人警醒的图片,说明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
(2)“地球的姐妹”主要是介绍在宇宙中其它星球的情况,以此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居住的家园。
(3)“地球的保护”主要介绍人类目前在地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做法,给学生以启迪。
(4)“网上论坛”是提供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自由发表学习感受、供大家交流浏览的平台。
(5)“网上影院”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录像资料,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课学习策略重视启发引导,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引导思维,激发情感,并赋予学习者学习自主性。
1.具体教学策略运用
(1)展示与观察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材料,如展示“宇宙中的地球”、“人类破坏地球”的画面,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通过观察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思考。
(2)问答与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对某一问题经过学生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使学生自己形成结论。如学生在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提出各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学,上网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后,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通过图像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受到生动而深刻的感染。
(2)在尊重学生个体性,体现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利用因特网去大面积地浏览、获取信息,去搜集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省时、高效地完成所学知识。
(3)积极倡导建立学生自由平等的学习对话环境,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去感悟、体会,并且能发现、利用网络优势,丰富其学习过程,从而积极、热情地解决问题。
五、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媒体演示“宇宙中的地球”画面,配以教师适当的声情并茂的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及好奇心。
(2)网上影院放映人类破坏地球画面后,学生利用网络知识为画面配解说词。
(3)学生质疑后将问题输入计算机,教师通过网络轮流查看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4)利用网络技术将重点、典型问题转播到学生机上,让学生自由解决。
(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6)利用网络教学交互性特点,学生各自写出环保小行动的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化学习主题。
六、学习评价设计
1.表现性评价
学生把所提问题输入计算机,教师和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浏览,共同评价,挑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bbs留言板” 中写出学习感受,师生共同评价、升华学习主题。在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汇报活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2.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与网络环境运用分析
1.媒体设境,激趣动情
媒体演示“宇宙中的地球”,把学生带入奇妙而又美丽的世界中。(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
(运用设想: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而现代教育技术能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网络质疑,全文初探
学生自由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要求把问题输入计算机。
(运用设想: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就必须采取指名请学生课堂发言的方式实现,又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发言学生的面不会很广,教师难以把握各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
3.人机合作,深究课文
(1)教师学生通过教师机对所提问题挑选、归纳、整理。
(2)鼓励学生对涉及重点内容的问题、典型问题,除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外,还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学生愿意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3)学生运用网络知识,交流所解决的问题。
(运用设想: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归纳整理、比较分析进行筛选。网络知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抽象的内容容易理解,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4.视听感受,解说画面
(1)学生看有关“人类破坏地球”的画面。
(2)设置静音,学生用自己的心里话为画面配音解说。
(3)学生交流。
(运用设想:学生能够在强烈的视听感受中体会到环境恶化的危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如此现场效果。由于网络知识的储备,学生为画面配解说词,更能说出学生自己心声,进一步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
5.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1)现在人类在保护地球上有哪些做法?学生查找资料后交流。
(2)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呢?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环保行动。
(3)学生写完后交流。
(运用设想:学生通过网络,去浏览、获取大量信息,深化学习主题。)
八、教学流程(见图1)

其他文献
Geodetection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s and mechanisms of erosion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素养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结合信息学奥赛的含义,文章提出应在信息学辅导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在借鉴前人信息素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基于中小学信息学奥赛的开展,构建出“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信息素养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学奥赛;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
Evaluating the soil quality of newly created farmland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 on the Loess Pl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美妙的沉浸性、良好的交互性和丰富的想象性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革.文章以目前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实训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普通高中学
Measuring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reclaimed from rural settlements using an unmanned aerial vehi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