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语言内容更为可怕。由于长期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过去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只注重语言形式,忽视了文化导入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一、课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璀璨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成功事迹与奋斗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伟大人格的永恒魅力;在“Canada—‘The True North’”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加拿大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风土人情,以及加拿大的文化特点;在“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作家及故事情节,让学生体会小说描述的人物的虚伪和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在“Computer”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电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在“Music”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引起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西方社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这里就包括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些文章,学生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什么生词,也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改革后的新教材信息覆盖面广、容量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开放性。对于一些内容,教师自己都不熟悉,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应多找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并给学生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篇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教师可以简单给学生介绍东南亚几个主要的国家以及湄公河流域的相关情况,为学生理解文章扫清障碍。又如,在阅读文章“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时,学生有可能会提出质疑:什么是“the Amber Room”?“the Amber Room”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重建“the Amber Room”?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对“the Amber Room”(琥珀屋)的来历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作一番介绍,学生就能很快明白为什么俄罗斯人要不惜代价重建琥珀屋,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一目了然了。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三、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中西方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国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与我国人们生活习惯有差异的文化知识。
  例如,在第三册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分别介绍了日本的盂兰盆节(Obon),墨西哥的亡灵节(the Day of the Dead),西方国家的万圣节(Halloween)、狂欢节(Carnival)和复活节(Easter)。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意义,对外国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和感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
  又如,在第四册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中,阅读文以在机场迎接客人为场景,讲述了几个不同国家的来宾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初次见面时互相问候的方式迥然不同而造成的一些小误会。显而易见,身势语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它与各国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对相关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又怎能与这些国家的人很好地进行交际呢?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时就能正确加以运用。
  综上所述,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从而大大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科技进步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小是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融入科技创
摘要:自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中的“心理革命” 就包含了对员工的“怠工”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的良好愿望。发展到了“人际关系学说”阶段,管理学者们更是把“人”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新的管理思维来解决人群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西方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协调;观点  自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中的“心理革命”就包含了对员工的“怠工”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关系进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之一,从提出至今,已成功地从试点阶段、普及阶段转入提高阶段。近两年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前瞻性政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贯穿《江泽民文选》始终的重要内容,它解决了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理论凸显了保持和发展党的
美国渥克信息公司最近对几千名就业者进行了一次忠诚度调查,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对当前所服务的公司满意。然而,只有30%的被调查者对公司忠诚。同口径数据在2001年为6%。从某种角度看,这一变化是显著而可喜的,但是,调查结果的另一面却令人担忧:有高达34%的被调查者对雇主来讲,属于“高风险”雇员;而另有31%的人则由于环境限制,暂时留在公司。所以至少有2/3的雇员在公司里是危险的。企业和员工作为经济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闸门,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从而帮助学生生成知识和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体会。  一、创设乐学情境,诱发主动学习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理综化学学科常考的重点知识,现将近两年高考中有关“电化学”的考查内容,进行归类并作如下分析。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电化学”内容的高考试题,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两电极附近溶液性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或电流方向的判断等,也会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相联系。在第Ⅱ卷中常与无机推断、化学平衡理论、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没能抓住数学课堂来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没能达到实现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以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课程实施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学效果的高效和突破,就必须更新观念,确立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转变”思想.  一、转变教师教学的方式  1.教师要从教学主演转变为课堂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思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
巴尔扎克曾指出:“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大智慧大概就是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在一切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反过来,如果没有问题的意识,那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其实,殊途同归,从教育角度讲那就是“问题教学法”,而“问题教学法”能否得以贯彻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