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要变观音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信确信并坚信“就有种乎”,不是龙种,就是神种。汉高祖他妈,与蛟龙神交,遂产高祖;元朝始祖他妈更玄乎,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到卧榻之上,遂有身孕。这些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故事,既非瞎掰,也非野史,而是见诸《史记》《汉书》等正经史书。
  同治他妈慈禧太后觉悟高,明事理,不喜欢此种把戏,觉得皇帝是天下的共主,自己应是天上的神仙。到底是哪位神仙呢?慈禧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她就是观音,理由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而她为民做主,赐民幸福,鞠躬尽瘁。但事实胜于雄辩,广大革命群众肯定不能答应。
  所以,慈禧想当观音,小九九只能藏在心里,不能念在嘴里。好在大清人才济济,能臣干吏如云,慈禧的小心思很快被臣子们破解。号准了领导脉搏,就找到了升官捷径。文武百官闻“秘”而动,群策群力,开始造神活动,满足慈禧愿望。
  首先,称呼要贴切。慈禧听百官說,万寿寺常有双佛显光,便去视察。一进大殿,只见观音像在殿中央,文武大臣却对着慈禧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原来,慈禧进殿,才是双佛显光。“老佛爷”这个称呼迅速远播,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老佛爷。
  其次,形象要接近。彼时,洋人的照相技术已传人大清,百官根据观音的造型,精心包装慈禧。据内务府档案记载,慈禧照观音相,头戴毗卢帽,外加五佛冠,左手捧净水瓶,右手执柳树枝。庆亲王的女儿扮善财童子,李莲英扮韦驮,德龄、容龄两姐妹扮撑船仙女。照片上端通常还题一行字,“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圣像”。照片冲洗出来,慈禧逢官便赏,见臣就赐。大伙真当观音一般,供在家里,早晚上香。
  一般官员的智商,也就折腾到这水平了,可是慈禧总觉得还差点味道,究竟是啥味道,自己说不上来,但李莲英琢磨出来了:称呼叫响了,外形装像了,还差一些神韵。李莲英在颐和园训练了一批喜鹊,慈禧来游湖,它们随着龙舟叫;慈禧去游山,它们跟着轿子叫。李莲英还在昆明湖训练了一批鱼,慈禧在龙舟上,只要向前一伸手,半尺长的大鱼前拥后挤,争先恐后地往慈禧手上跳。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不由得膝盖发软,向慈禧俯首跪拜。
  慈禧一心装神弄鬼,无非是玩弄权术、愚弄百姓那一套。目的无他,统治之术而已。慈禧若能化身观音,就代表永远伟大、永远正确、永远英明、永远仁慈,百姓会永远崇拜、永远迷信、永远忠心、永远跟随。唯有如此,慈禧才会大权在握,大清才能江山永固。
  但可笑的是,1908年,慈禧用自己的死证明了她只是个凡夫肉胎。三年之后,大清江山也随之而去,永固之梦破灭了。
其他文献
初见她时,我正躺在大簇的洁白卷耳花海中,眼前只有她无限放大的笑靥,她颤动的眼睛好像仲夏夜寂寞又闪闪发亮的星辰。  那天她梳着蓬松的花苞头,鹅黄的发带软软地搭在肩上,然后她莫名地扑到我身上,脆生生地喊着“卷耳、卷耳”,像一只粉蝶,带着春芳的清甜气息。  许是受到了惊吓,我竟忘了把她从我身上推走,过了片刻,才把她抱在膝上,捏了捏她肉嘟嘟的脸蛋,随后道:“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吃人的妖怪呢!”她嘟起嘴,
冬天来了,走在寒风中,即便把自己裹成粽子,还是冻得瑟瑟发抖。这时候,人们最怀念的恐怕就是家里的暖气了。到底是谁发明了暖气片,已不可考,现在公认的是,俄国人弗兰茨·桑加利对暖气片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桑加利是移民二代,很小就随父母移民俄国,长大后,从事商业贸易工作,经常在欧洲国家中来往。正是这段异国经历,给了他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一年,在英国,他见识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熔铸铁技术,并深深迷上了它,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二十一日,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和向朝廷奏报有关审理宫中内左门当差太监王幅受擅自寄送书信给宫外家人的案例,并详细记录了王幅受寄出的家信内容。  此案中,王幅受曾多次托人寄信给住在天津县的母亲。这些往来书信最后都被查获了,奏折附件中甚至还保留了一封王幅受的母亲寄给他的家书。由于这件事违反了宫中禁例,王幅受被治罪处罚。但事件的源头,其实是紫禁城外的王母因为过分思念儿子,才托人带
曾巩和欧阳修、苏轼等人齐名,可他为人又不同于这两个人。他很方正,没有苏轼的风流飘逸;也很少写出老师欧阳修那种“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遗下弓弓小绣鞋”的香艳词。因此,古人评论他:“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按道理说,这样的人,如果在书院教学,在书房研读经书,或者在宣纸江湖驰骋笔墨,都是很好的。至于理政,估计不行,因为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是,曾巩恰好相反,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朝首都发生了一起轰动的案件——“崔鉴案”,堪称明代版“辱母杀人案”。那一年,崔鉴还只是一名13岁的学生,在学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悲摧的是,他有个很不让人省心的老爸,老爸不仅对崔鉴的老妈王氏不好,还把一个姓魏的娼妓娶进门,一起欺负王氏,王氏每天都生活得战战兢兢。  有一天,崔鉴的老爸有事外出,崔鉴也上学去了,家里只剩下魏氏和王氏,平日里就互不待见的两个女人又掐起架来。
这世上有三种人可以任性:有颜任性,有钱任性,有才任性。金圣叹就是第三种,才华高到飞起,任性到天上没有,地上一个。金圣叹被称为“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他的批评十分有创意,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他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简单点说,他就是毒舌到天下无敌。所以,他的人生,注定不一般。  金圣叹曾感叹“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王国维与蔡元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比起两人的相同,王国维与蔡元培的相异更加明显。  王国维一生都热爱学问,生平批校的古籍超过200种,写了62种著作,影响也很广泛。在日本留学时,王国维即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译作,有时还加些自己的阐述,大幅度介绍近代西方学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后来,王国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始终将学问视为自己的生命之本,没有浪费过丝毫光阴。  大王
蒋介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而他的日记中则呈现出许多截然相反的情形。  蒋介石很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养狗。他的官邸中有两只狗,一只狼狗,属于宋美龄;另一只叫白朗,属于蒋介石。蒋介石和狗狗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以下内容出自蒋介石日记。)  1958年1月10日:晡,带狗散步,狗作反抗。甚觉不快,愤怒不已。继思狗尚如此,则于何怪,因之,对监察委员之无理取闹,反觉心平矣!
开封是大宋的都城,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委书记,官职可谓不小。大宋最出名的开封府尹,大概要数包拯了,到今天,仍有一句唱词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拯当时是龙图阁直学士,代理开封府尹,即“权知开封府”,不是正式的。  由于他的代理开封府尹做得很称职,口碑很好,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人传颂。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人也曾“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成为真正的开封府尹,而且做得更好,更称职。  这个
1894年,绍兴。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来到“咸亨酒店”柜台,低声对服务员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花白胡子也乱蓬蓬的,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穿着读书人的长衫。  这个中年人,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个被我们嘲笑了多年的读书人。  众所周知,酒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来这儿喝两口,没事拉拉家常、吹吹牛,反正不用交税。但是,所有人都以欺负孔乙己为乐。  穿短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