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轼夸的人,打坐开封府堪比包拯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是大宋的都城,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委书记,官职可谓不小。大宋最出名的开封府尹,大概要数包拯了,到今天,仍有一句唱词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拯当时是龙图阁直学士,代理开封府尹,即“权知开封府”,不是正式的。
  由于他的代理开封府尹做得很称职,口碑很好,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人传颂。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人也曾“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成为真正的开封府尹,而且做得更好,更称职。
  这个人,就是钱勰。
  一
  做一个好官,首先在于清廉,在于心如白荷,纤尘不染。在这方面,钱勰和包拯相比,毫不逊色。他应该说也是当时官场的一轮明月,高悬历史的天空。
  有一年,作为使臣,他被神宗派遣,千里迢迢出使高丽。宋朝是宗主国,高丽是藩属国。高丽国君有什么喜事或忧事,宋朝皇帝知道了,都会派使者去祝贺或慰问,这是一个礼仪之邦应该做的。高丽国王对此很感激,他唯一的回报方式就是赠送使者大量金银。时间长了,这竟然成了高丽国的一项制度。钱勰去了,完成出使任务后回到驿馆,刚刚坐定,茶还没来得及喝一口,高丽国王就派大臣带着金银来馈赠钱勰。
  钱勰放下茶杯,摇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应当接受。送礼的官员却告诉他,这是高丽的一项制度,也是他该得到的。可钱勰仍然摇着头,坚决推辞不收。送礼的官员无奈,只好带着礼物回去复命。
  第二天,钱勰挥别高丽都城,坐船归国,走到一个叫紫燕岛的地方,住进驿站不久,高丽王派遣的两个使臣又带着“饷金银器四千两”快速赶到。钱勰很诧异,询问道:“我已经推辞了,你们又送来,究竟是为什么?”高丽使臣告诉他,国君认为,在都城驿馆人多,钱勰可能是不好意思收下,在这儿没什么人,所以就派他们送来了。钱勰微微一笑,告诉他们,无论人多人少,自己都不会收。两个使臣急了,哀求道:“国君已下了命令,礼物一定要送出去,不然我们回去会被处死的。”钱勰想,贿赂失败还被处死?不是哄小孩吗?他一脸严肃,坚定地告诉两个使臣:“汝可死,吾不可受。”两个使臣苦求不得,只得长叹一声,带着馈赠的金银垂头丧气地走了。
  钱勰也挥别紫燕岛,两袖清风一身明月,坐船回到了大宋。他的清廉一时传遍开封街头巷尾,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二
  因为清廉耿直,再加上处事敏捷,回到都城后不久,钱勰被升任为开封府尹。他长袍缓带,走向开封府,干起了戏剧中包拯所干的那份工作。
  开封府里,也不是每一个职员都如包拯、钱勰般奉公守法、清廉如水,也有一些邪小之辈、贪婪之徒,暗中利用权力,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一听,朝廷给他们派来一位清廉公正的上司,都很不满,因为将来自己很难贪污,接受灰色收入。他们决定联合出手,暗暗做手腳,让这位上司知难而退。
  于是,这些人私下里商量出一个办法,他们唆使一些人去衙门告状,在状纸上写下很多不合情理的事,让钱勰去处理。他们认为,到时钱勰处理不了,大家就可以说,这个开封府尹不配在这儿坐堂审案,赶快卷起铺盖走吧。
  毫无意外,钱勰刚刚上任,椅子还没有捂热,这些人就“导人诉牒至七百”,哗啦啦地堆在了钱勰面前。钱勰见了,一点也没有犯难的样子,呵呵一笑,选一个日子,身穿官袍,高坐大堂,叫来告状的人,自己一边读着状纸,一边听人诉说,一边进行审理。他将很多案子处理得公正明了。然后,他又选中那些不合情理的状纸装进公文袋,在公文袋上写下一个字做标记,并告诉告状的人,你的状纸内容简直是胡搅蛮缠,我念你是初犯,就不处罚了,以后别再来了。
  那些人一听,个个额头冒汗,乖乖地点着头走了。七百多宗案子,钱勰就这么清风流水般地解决了。那些下属们一见,只得咬着手指悄悄退下。
  可是,其中有一个不死心的告状人,一个多月后,他心想,那么多告状的人,那么多内容,钱勰还能记得清楚吗?自己为何不再去将旧案翻腾一次,给钱勰找点麻烦。于是,这个人来到大堂,将鼓敲得咚咚作响,喊着冤枉,请钱大青天做主。钱勰抬起头就笑了,一眼认出了那个人:“我已经告诫过你了,你的状纸内容胡搅蛮缠,不许再来,你怎么还来?”
  那人忙申辩说,大人你一定是记错了。钱勰说,你上次告状时,我将状纸装入公文袋中,上面还标识了一个字专门做记号的。钱勰说完,让人按照自己标识的那个字去寻找,果然找到了。那人一见,软瘫在地上,挨了一顿板子,捂着屁股走了,再也不敢来试探了。这下子,整个开封府“上下皆惊咤”。大家暗暗相互告诫,认真工作,奉公守法,千万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此后,整个开封府上下一片肃然,再也没有作奸犯科、以身试法的人。
  三
  开封既然是大宋的国都,当然也是一处莺莺燕燕、柳绿花红的地方。这里有达官显贵,也有公子王孙,更有豪富大贾。过去,这些主儿一个个横着膀子走路,见谁不顺眼,就抽谁一顿马鞭,再扔下一句话,我爹是某某,然后骑着马扬长而去。汴京因此成为一处治安最为混乱的地方。
  钱勰上任后,整顿好府衙内部纪律、职员的工作作风后,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对那些达官显贵下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彻底净化社会环境。
  他瞪着眼睛寻找违法的人,谁知,违法的人竟然亲自送上了门。
  这个违法的人,就是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王安石当时是大宋丞相,深得神宗的信任。
  他的亲戚中,有一个人非法侵占别人的田地,还耍横,认为自己无人敢惹。钱勰知道了,派出差役,一绳子套上那人,扯入开封府,一顿板子之后,收入监狱关押。
  王安石知道了很着急,他想请钱勰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通融一下,将那人放了。可是,自己出面说情,太过显眼了,也容易遭到弹劾。怎么办?王安石想出一个办法,派一个职员拿着自己的亲笔信,悄悄来到开封府,交到了钱勰手里。谁知,那个职员去了,左等右等不见回来,王安石又派人去开封府打探情况,结果傻眼了,钱勰竟然让那个职员戴着木枷,当街示众。   这简直是一个活广告,钱勰用这种方法告诉所有官员、豪门大族等,如果违法,自己毫不手软,照样给予处罚。
  丞相的脸面,钱勰尚且不给,还有谁敢顶风违纪、耀武扬威?于是,整个京城里,“宗室、贵戚为之敛手”,一片肃然,过去的泼皮无赖、盗贼流氓也跟着销聲匿迹了。汴京顿时一片风平浪静,一片欢歌笑语,成为真正的清明上河图。
  四
  钱勰成了一个传奇,成为当时街巷说书人嘴里的内容,那时,他的明星效应,一定比包拯还轰动,还广泛。
  于是,人人都在谈论着钱勰,说他执法如山,公正无私;说他清白如水,洁净如荷;说他处事敏捷,十分干脆;说他记忆力超群,一目十行。这样传下去,就引起了一个著名人物的注意,这人就是苏轼,他想,钱勰真的那么牛气吗?难道比我还聪明吗?
  苏轼爱搞笑,爱出奇制胜,爱玩一些小闹剧。
  他当时担任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长,除了写诗,就是给皇帝做枪手,写圣旨;然后背着手到处转着玩儿、喝酒赏景。现在,他不想赏景了,想去开封府转一趟,看看钱勰究竟怎么灵活机警、处事敏捷。
  说去就去,他还在袖子里装着一张纸,纸上专门写了一首赠送给钱勰的诗歌。写诗对苏轼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更何况是有备而来,打的是有准备的仗。
  他捋着胡子询问钱勰的手下,开封府尹呢?对方告诉他,在府里忙公务呢。如果是一般人,一听这话,就挥挥手,告诉对方,那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拜访。苏轼不,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时候,于是不等通报,就一提衣服下摆跑了进去,看见正在办公的钱勰。苏轼自报身份,客气两句,直奔主题:苏某前来,就是想赠府尹大人一首诗,还请您回赠一首。说着,他拿出自己准备的诗歌,放在钱勰的桌案上。
  他写的是赠诗,自由度相比较而言很大。可是,钱勰和诗,则要受到原诗的韵律、平仄和内容的限制,相当于“戴着枷锁跳舞”。苏轼这样做,就是要给钱勰出一个难题。钱勰看了苏轼的诗歌,微微一笑,拿起笔在纸上随意和诗一首,递给苏轼,苏轼接过诗一看,顿时张大了嘴巴,赞叹道:“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意思是,这个钱勰处理案件,快速公正,毫无遗漏,就如闪电扫过天空,迅疾无比;至于应和诗歌,更是迅速灵敏,就如回声一般迅速。他认为,钱勰的这两样长处,自己走遍大宋江湖,从来没有见到过。
  他的前一句是赞颂钱勰处理政事,后一句则是赞颂钱勰的文采风韵。在整个大宋,能得到苏轼如此称颂的,恐怕只有钱勰了。
  钱勰处理事情自然顺畅,毫不拖泥带水,固然和他的敏捷干练有关,更和他为官清廉、公正无私有着极大的关系。很多官员遇事拖沓,难以决断,并不是智商低、思维迟钝,而是考虑得太多,比如事情牵扯的人物关系,考虑到事件的背景,有时甚至故意拖沓延误,为当事人行贿留下一段缓冲时间。钱勰没有考虑这些,也没有丝毫的私欲,因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问题就变得简单。
  有一句官箴说,“公生明,廉生威”,其实,公正廉明还衍生出高效,衍生出精明强干,衍生出一个官员的千年传奇。
  编 辑/羽 川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曾国藩一生遭遇过三大危难:一为靖港,二为湖口,三为祁门。因为哪一次都与自杀联系在一起,但他哪一次也没死成。  其实,曾国藩的三次危难还真没炒作得那么危急。  靖港战败,曾国藩忙不迭跳水,而此时的湘军主力由塔齐布率领,正与太平军在距离靖港不远的湘潭大战。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就搞出这么一出自杀的乌龙。曾国藩面对危难,心态还真是脆弱。  如果说靖港一跳是因曾国藩初出茅庐,心态不平稳有情可原,那么
第75回,这是《红楼梦》里最后一个中秋节了。大概每个家族在气数渐尽的时候,人丁就会不知不觉稀疏下来,生育能力是很直观的家运指标。人都没了,还能干成什么事?更别提遴选择优了。  《红楼梦》一书,从头到尾,贾府里不断有人死去,却不见有婴儿降生。要么怀不上,比如邢夫人、尤氏、秦可卿三位;要么千辛万苦怀上了却留不住,比如凤姐、尤二姐,各自流产过一个男胎。宝玉为什么一直可以是巨嬰,这都是人口顺差的后果。  
初见她时,我正躺在大簇的洁白卷耳花海中,眼前只有她无限放大的笑靥,她颤动的眼睛好像仲夏夜寂寞又闪闪发亮的星辰。  那天她梳着蓬松的花苞头,鹅黄的发带软软地搭在肩上,然后她莫名地扑到我身上,脆生生地喊着“卷耳、卷耳”,像一只粉蝶,带着春芳的清甜气息。  许是受到了惊吓,我竟忘了把她从我身上推走,过了片刻,才把她抱在膝上,捏了捏她肉嘟嘟的脸蛋,随后道:“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吃人的妖怪呢!”她嘟起嘴,
冬天来了,走在寒风中,即便把自己裹成粽子,还是冻得瑟瑟发抖。这时候,人们最怀念的恐怕就是家里的暖气了。到底是谁发明了暖气片,已不可考,现在公认的是,俄国人弗兰茨·桑加利对暖气片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桑加利是移民二代,很小就随父母移民俄国,长大后,从事商业贸易工作,经常在欧洲国家中来往。正是这段异国经历,给了他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一年,在英国,他见识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熔铸铁技术,并深深迷上了它,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二十一日,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和向朝廷奏报有关审理宫中内左门当差太监王幅受擅自寄送书信给宫外家人的案例,并详细记录了王幅受寄出的家信内容。  此案中,王幅受曾多次托人寄信给住在天津县的母亲。这些往来书信最后都被查获了,奏折附件中甚至还保留了一封王幅受的母亲寄给他的家书。由于这件事违反了宫中禁例,王幅受被治罪处罚。但事件的源头,其实是紫禁城外的王母因为过分思念儿子,才托人带
曾巩和欧阳修、苏轼等人齐名,可他为人又不同于这两个人。他很方正,没有苏轼的风流飘逸;也很少写出老师欧阳修那种“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遗下弓弓小绣鞋”的香艳词。因此,古人评论他:“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按道理说,这样的人,如果在书院教学,在书房研读经书,或者在宣纸江湖驰骋笔墨,都是很好的。至于理政,估计不行,因为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是,曾巩恰好相反,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朝首都发生了一起轰动的案件——“崔鉴案”,堪称明代版“辱母杀人案”。那一年,崔鉴还只是一名13岁的学生,在学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悲摧的是,他有个很不让人省心的老爸,老爸不仅对崔鉴的老妈王氏不好,还把一个姓魏的娼妓娶进门,一起欺负王氏,王氏每天都生活得战战兢兢。  有一天,崔鉴的老爸有事外出,崔鉴也上学去了,家里只剩下魏氏和王氏,平日里就互不待见的两个女人又掐起架来。
这世上有三种人可以任性:有颜任性,有钱任性,有才任性。金圣叹就是第三种,才华高到飞起,任性到天上没有,地上一个。金圣叹被称为“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他的批评十分有创意,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他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简单点说,他就是毒舌到天下无敌。所以,他的人生,注定不一般。  金圣叹曾感叹“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王国维与蔡元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比起两人的相同,王国维与蔡元培的相异更加明显。  王国维一生都热爱学问,生平批校的古籍超过200种,写了62种著作,影响也很广泛。在日本留学时,王国维即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译作,有时还加些自己的阐述,大幅度介绍近代西方学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后来,王国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始终将学问视为自己的生命之本,没有浪费过丝毫光阴。  大王
蒋介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而他的日记中则呈现出许多截然相反的情形。  蒋介石很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养狗。他的官邸中有两只狗,一只狼狗,属于宋美龄;另一只叫白朗,属于蒋介石。蒋介石和狗狗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以下内容出自蒋介石日记。)  1958年1月10日:晡,带狗散步,狗作反抗。甚觉不快,愤怒不已。继思狗尚如此,则于何怪,因之,对监察委员之无理取闹,反觉心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