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讨厌老师而厌学的案例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年带高三时,有一个学生在高二时一直是班里第一名的学生,可是到了高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成绩一下子降到了班里的二十几名,我一直都夸他成绩很稳定,前几名的学生名次都经常换,可就是他始终是班里第一,无论卷子是难还是易都是第一。他上课也不像以前那样专注了,偶尔还会逃课。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好学生难道就这样”堕落“下去,班里其他的学生也有几个成绩下降的,但是没有他严重,我就找生物课代表了解了他的情况。课代表说是因为他不喜欢他的班主任,不喜欢班主任管理的方式,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并且班主任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由此可见,该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所以当他讨厌班主任时,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甚至厌学。
  老师或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用热情的言语与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当学生有厌学的行为表现时,老师或班主任务必帮助他分析原因,和他们沟通交流,并克服情绪化的冲动。因为一旦情绪化处理,不仅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于事不补,而且使学生更厌学。同时,若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他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开始厌学或厌学更加严重。
  与家长密切联系,发现学生有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负面的结果告诉家长或者说给家长分配任务。因为这两点往往是家长最反感和最害怕的。我认为我们可以改变思路,用商量的口吻,持着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方法的态度去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还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与家长是沟通不是告状,是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自己进步。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时,他们学起来就会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与心沟通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并要经常鼓励、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如果老师和同学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厌学情绪激化。因此,对这样的学生,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一位老师想将孩子培养成才是很困难的,因为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老师手中。但是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只靠老师一个人就足够了。在孩子的眼中,哪怕是那些看似顽皮的孩子眼中,教师也是权威的象征。老师的话对于这些孩子,尤其是低年龄的孩子来说,是绝对的真理。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态度和教师的人格特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给孩子的消极评价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传道授业”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所以老师不能回避自己的消极影响。
  之所以会有学生由于老师的原因而厌学,是因为他们还难以把对老师的情感和对学习的情感区分开来。如果他们喜欢一个老师,他们就自然会喜欢他教授的学科,如果他们讨厌一个老师,他们就自然会讨厌这位老师教授的学科。如果一个孩子对所有的科目都非常讨厌,原因就要从孩子及孩子父母身上去找。可是如果孩子喜欢某个科目,却极端厌恶另外一个科目,那么原因很有可能出在授课的教师身上。造成孩子讨厌老师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老师的相貌不符合孩子的审美标准;可能是老师的衣着比较寒酸(这一点在大都市的重点学校尤为普遍);可能是老师讲话带有地方口音;可能是老师讲课的方式孩子接受不了;可能是老师批评了学生……
  无论讨厌老师的原因是哪一种,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学生自己。因为最终要对成绩负责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同时,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影响是相互的。如果有人对你微笑,你很有可能会不自觉地对他微笑;如果一个人对你横眉冷对,你的态度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冰冷起来。与成年人相比,孩子还不太擅长掩藏自己的情绪。一旦老师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敌意与厌恶,他也许就会把同样的情绪反馈到孩子身上,从而导致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
  教师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个人的素质与其他任何职业群体一样,是参差不齐的。无论家长们多么神通广大,都无法保证让孩子始终在最优秀的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当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们很难改变老师。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和老师进行私下的沟通来解决老师和孩子的矛盾,但是我们不能指望老师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
  当然,可以通过为孩子调班级,甚至换学校来回避这位让孩子不喜欢的老师,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便换了一个班级,换了一所学校,如果孩子的心态不改变,他遇到自己讨厌的老师一定还会再次厌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试图从教师态度对“后进”小学生学习的影响入手,着重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态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因而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后进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要对“后进生”注入更多的关心与爱。  关键词: 教师态度 “后进生” 两面性  一、界定“教师态度”、“后进生”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动人的,也是最扣人心扉的。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塑造学生美好灵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德及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因为音乐学科不受升学考试因素的制约,这就难免使得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重视,有时课堂上会出现纪律涣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甚至有时
摘 要: 在这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好的广告设计能够科学理性地引导消费观念,POP广告设计属于“速成性较强”的一种广告形式,社会对POP广告设计人员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当前,设计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要从设计人才的培养入手,文中主要阐述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与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适时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POP广告设计教学 市场调查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