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 精致 精彩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张齐华老师执教的《会说话的百分数》一课为素材进行赏析,文中选取了三个较生动的教学片段,展示了执教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精致的环节把控以及精彩的教学生成,给学生与听课教师带来了一节充满魅力的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 百分数的意义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63-03
  2016年5月13日,笔者在参加第2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扬州)研讨活动时,有幸听到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会说话的百分数》(又名《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这节课,有着精心的教学设计,精致的环节把控,精彩的教学生成。有人说,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是由他个人的内在气质、个性和风格所决定的,其实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首先来自于他对教材的有效取舍。“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在他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虽然年轻,但是以过人的专业自觉,凭着对数学教学的敏锐洞察与深刻理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搭建出“文化数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我们不妨从《会说话的百分数》这一课来看看。
  一、模型的建立,体验数学的张力
  师:(板书:会说话的百分数)看着黑板的课题,你有什么困惑或问题吗?
  生:百分数怎么会说话呢?
  师:毫无疑问,它没在说话。但我采访一个同学,你语文、数学、外语哪门学科学得弱一点?
  生1:外语。
  师:如果突然有一次考试,考完之后拿到卷子一看是100分,你有什么感觉?
  生1:感觉特别惊讶。
  师:特惊讶!他惊讶的感觉从哪来的?学得这么弱的学科居然考到100,除了感觉到惊讶,还可能感觉到什么?
  生:意外、不可思议、神奇……
  师:这100不就开始说话了吗!
  师:再来,我问大伙,你觉得一条一百米的跑道算长吗?
  生:不长。
  师:但如果我告诉你,在美国有一种树,它能够长一百米高,大约40层楼那么高,你有什么感觉?
  生:高得不可思议。
  师:有没有发现此刻的100是不是又开始说话了。
  生:是。
  师:再来。在一次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轰炸行动中,有100名儿童受伤了,甚至有儿童死亡,感觉怎么样?
  生:很不好。
  师:这是一个惨剧,感觉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纯粹的100会说话吗?
  生:不会。
  师:但它回到具体的情景当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个100其实在悄悄地跟我们说话。百分数也一样。
  ……
  师:好的,会读了、会写了,接下来重点学习什么?
  生:百分数的意义。
  师:看屏幕上有几个百分数?我们重点研究第一个。
  师:大家来看一下第1题,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那么在这句话当中,98%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我相信不同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认识它。我最欣赏的小组学习是这样:我觉得这里的98%可以表示……;我有补充,我觉得这里的98%还可以表示……;我还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这里的98%我还能想到……。明白吗?
  生:明白。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认识98%的含义,四人小组第二次活动开始。
  【赏析】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老师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这节课不走常规路的课前导入,让人感觉到新颖。百分数怎么会说话呢,张老师通过列举3个例子,旨在培养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并通过数学分析观念架构起学生对100的感知,从而建立模型思想,这种数学素养的渗透,比起纯粹的情境导入,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百分数的价值。
  接着在学习百分数意义的环节,虽然张老师采用是最常见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合作学习前的助力、汇报时的有效追问、習得后的深度交流,都体现出张老师能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他用智慧的手段、幽默的语言,煽动所有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导拨下,用自己的感受获取知识,于无形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知识的习得有赖于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是依托于具体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而得以实现的,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力量。
  二、思想的启迪,体会数学的影响力
  师:大家来看第(3)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和淡水分别占多少?我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答案没有不一样的,说说吧,前面一个是多少?(97.3%)后面一个是多少?(2.7%)
  师:为什么前面两道题大家都有出入,而这道题大家答案都一致?
  生1:因为这两个百分数都是对应的。
  师:怎么个对应法?
  生2:两个百分数加起来是100%。
  师:意思就是海水和淡水加起来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资源对吧,所以这两个百分数加起来必须是百分之一百。
  师:我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海水能食用吗?
  生:不能。
  师:目前,海水它是不能食用的,淡水才是供我们人类食用的,那现在你看这两个百分数你有感觉吗?
  生:有了。
  师:以前我们感觉很模糊,但现在看到这两个百分数感觉强烈不强烈?
  生:强烈。
  师:来看图,感觉会更强烈。(出示PPT)海水在哪?淡水在哪?
  生:哇,淡水那么少。
  师:我又找来了三个百分数(77.2%、22.4%、0.4%),在淡水当中,有77.2%藏在冰川和雪山上,有22.44%藏在土壤里,这部分水暂时能食用吗?   生:不能。
  师:至少现在还不能直接食用,所以真正够我们食用的就是那0.4%,有感觉了吗?
  生:有。
  师:不过你们又想多了,因为这0.4%当中目前已经有67.8%完全被污染了。现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百分数你有什么感受?
  生1:淡水实在是太少了。
  生2:广告上写着要节约水,看了这个百分数,果然是这样的。
  师:对,广告上曾经有过一句经典的名言叫?
  师生: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师:看了这组数据后感觉更鲜明了!
  【赏析】
  这个环节结束后,我一度觉得环保部门或者广告公司应该找张老师做“节约水资源”的代言人。地球水资源中海水和淡水的百分比学习,相信但凡是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基本都教学过这道题,但能上得如此精彩,直至学生数学神经末梢的人肯定不多。台上的学生以及在场的所有老师,都被张老师列举的一系列百分数震撼到了。不是让学生探索,也不是让学生去发现,而是给学生带来思想的启迪,让学生在信息面前做出应有的判断,启发了学生,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缺乏,发自内心地想去珍惜水资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过千百句谆谆教诲,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影响力。
  在教育界里有这么一句名言:三流老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渗思想。我认为,张老师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一流教师。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那么,教师能做的,就是给学生营造思想所赖以产生的科学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实践,逐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他们的思想立体灵动起来。
  三、精神的熏陶,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最后张老师送大家一句名人名言,爱迪生说的,跟百分数有关的,猜是哪一句。
  生: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
  师:没错,这句话太经典了。我一直很好奇,爱迪生为什么不说天才就是40%的天分加60%的汗水,他选择1%和99%是有意图的,他到底想说明什么?
  生1:他想说明,想成为天才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99%比1%要大得多。99%代表了一个人的勤奋,天天读书、用功,1%的灵感只是偶尔对某些事情出现一点点的感觉。
  师:有道理,他就是想选择两个夸张的百分数来说明谁的重要性?
  生:汗水的重要性。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2:老师,我得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事实,爱迪生其实在后面还加了一句话:有时候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
  师:你在哪查到的,我怎么没查到啊?(老师故作紧张)
  生2:就是我爸告诉我的,当时我也不信,这些年老师告诉我们的就只有前半句,然后我爸就让我自己去网上查,然后真的查到了。
  师:有人说老师紧张了,手在发抖,我没有(坏笑,PPT出示爱迪生名言后面的一句话),我也是有备而来的,我曾经也被欺骗过,所以同学们,很多的心灵鸡汤,喝完以后我们还得找找它的源头对吧!那现在看到第二句话,你觉得爱迪生又想说明什么?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倍受打击,本来以为勤能补拙的。现在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生:觉得没有天分,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全场大笑)
  师:完了,等下大家学习都没有积极性了,不能再给你们说了,再说就坏事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真正的名言,這句话比爱迪生说的更重要:其实,每个人都拥有那1%的天分,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它,并通过99%的努力,让自己早日成才。
  师:有些人的天分在语文、数学、英语上,有些人的天分在体育、音乐、绘画上,不同的人天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及早发现自己的1%在哪里,然后利用99%的努力让自己早日成才。现在有点信心了吗?
  生:有。
  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不知道。
  师:这是张老师送给大家的,希望同学们能充满自信,努力学习。
  【赏析】
  当第二个学生回答的时候,笔者着实为张老师捏了一把汗。因为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确实没有考究过爱迪生关于“天才”名言的后半句。事实上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你不得不感佩张老师的智慧和超越教材的设计,给学生以洗礼般的教育,特别是最后一句张老师赠送给学生的“名言”,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满满的正能量,而这种直达灵魂深处的价值观教育,也许就是这节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听张齐华老师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会做什么。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又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之心。在张齐华老师看来,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作为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数学拥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有的教育与文化价值。
  (责编 刘小瑗)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数除法 复习 小数 整数 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8-0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确定小目标;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我要成功”的动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困生转化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6-02  在我国教育界,学困生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不求上进,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农村,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能力
期刊
【摘要】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关键内容,本文整理并赏析了罗鸣亮老师在“绿城之秋”活动中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明理、反思,探索知识的产生之理、逻辑之理、运用之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数的认识 几何直观 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厘清关系着手,让学生在感悟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特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环境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阅读环境现状,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究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文《一面》教学为例,探讨活用课文指导学生在情节发展处、为表现特征时、于情感交融处和有粗有略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外貌 《一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0-01  说起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总是能道出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写
期刊
【摘要】教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时,存在重视基本涵义轻视韵味美感,重视课堂课授轻视自主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人文教育渗透作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人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3-02  古诗词隐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渗透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具备较高的审美因子和较强的艺术韵味,为小学人文教育的实
期刊
【摘要】本文探究在英语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学开展阶段、教学总结阶段模拟情景,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情景模拟 英语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91-01  英语是一门教学过程与生活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书本内容往往是生活情景的再现。英语的基本属性是一门用于生活交流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片段为出发点,从视频材料的选择、视频投放的时机、视频运用的技巧三方面展开对利用视频进行生物课堂翻转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输血与血型 翻转课堂 视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76-01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讨论无偿献血话题时,教学片段如下。  (老师给学生播放视频:全国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