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时,存在重视基本涵义轻视韵味美感,重视课堂课授轻视自主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人文教育渗透作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人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3-02
  古诗词隐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渗透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具备较高的审美因子和较强的艺术韵味,为小学人文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资源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古诗词的基本涵义,轻视古诗词的韵味美感;二是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缺少审美感悟,如果教师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及时实施人文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鉴于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分析背景,表现人文情怀
  古诗词是作者依据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现状浓缩创作而成,每词每字均蕴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思想情感,具备深远的历史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的是再现历史,体验作者的真挚感情,表现人文情怀,通过各种文体的自由运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特征,继承并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求知欲望,喜欢探索未知、新奇的事物,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这一显著特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尽量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原因的理解,进而感受到作者之所思、所想、所感,跨越时空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了解古诗词背后隐藏的人文情怀。以讲授陆游的《示儿》为例,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点明诗人陆游身处的时代,该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等,引导学生形成知识脉络: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示儿》是其临死前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现了陆游“北定中原”的殷殷期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还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体验到丰富的爱国热情,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为诱发学生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分析古诗词背景时可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的形式播放收集、整理好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官化”并进行深刻思考。
  二、理解内涵,体验文化情感
  古诗词的语句具有精炼、准确等特点,诗句中包含着倒置、省略、对仗等多种写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古诗词中的词句含义与现在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常遭遇的“拦路虎”。由于诗人采取创作诗词的方式表现自身的真情实感,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时要能够逐渐充实自身的感悟,培养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促使其逐渐完善自身行动,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加快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意识和思想认识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感悟诗词文化情感。以讲授杜甫的《绝句》为例,整首诗由两组对仗句组成,看似一句一景,但经由杜甫复杂的内心情感所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该诗上联以四种明亮的颜色(黄、翠、白、青)构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并且对“鸣”这一声音的描写,表达出欢快的情绪体验。该诗下联以“万里船”这一空间与“千秋雪”这一时间相呼应,展示出杜甫广阔的气度胸襟,同时还以“含”字表现了风景如画、画中有情的境界。两相结合可知,整首诗表面上描写生机勃勃的场景,实际上抒发了杜甫内心的失落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重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情感,达到人文教育实施的目标。教师在课上要适时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豪感和成就感,肯定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朗诵诗词,感悟文化底蕴
  適当朗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一,古诗词具有响亮而顺口的押韵感和丰富的节奏感,学生在古诗词朗诵中可以品味出语言的韵味,想象诗中画面。其二,朗诵古诗词会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延长学生的学习关注力,头脑会下意识地展开思考,手也会不自主地在纸上写写画画,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加深对古诗词的领悟和理解。其三,学生处于记忆的关键时期,听视觉等感官享受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水平。以讲授《敕勒歌》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配乐声中大声、反复朗诵,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眼前仿佛有一幅生动的敕勒川图景,耳边仿佛围绕着北方牧人雄壮浑厚的歌声,敕勒人民对家乡之爱、对生活之爱的热情感会很快感染学生,让学生仿佛身处其中,而北方民歌抑扬顿挫、流利顺畅等特征也就容易掌握了。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充分感受到朗诵之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朗读活动,如个人朗诵比赛、团队朗诵表演等,让学生在获取古诗词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探索学习,强化人文素养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逐渐把“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领悟,在自主研究中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以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全面掌握诗词的背景知识,自己也可以利用学习工具和相关资料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在课上多安排交流、讨论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利用工具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古诗词的课外阅读,如《送友人》(李白)、《送别》(王维)等,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增加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担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从各个方面为教师实施人文教育创造优越条件,教师也要在逐渐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借古诗词教学的时机,把人文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学课堂,真正把古诗词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把人文教育贯穿、渗透学生的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经验积累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65-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积累和沉淀,才能更好地促进下一步的学习,也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积累促提升,以应用谋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课
期刊
【关键词】幼儿园 季节性传染病 预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43-03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具备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灵敏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参与其它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自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以整数 例题 比较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76-03  作为学习材料之一的例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优化学习材料,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数除以整数》一课的例1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使用面最广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尝试优化学习材料,从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法 复习 小数 整数 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8-0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确定小目标;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我要成功”的动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困生转化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6-02  在我国教育界,学困生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不求上进,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农村,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能力
期刊
【摘要】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关键内容,本文整理并赏析了罗鸣亮老师在“绿城之秋”活动中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明理、反思,探索知识的产生之理、逻辑之理、运用之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数的认识 几何直观 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厘清关系着手,让学生在感悟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特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环境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阅读环境现状,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究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文《一面》教学为例,探讨活用课文指导学生在情节发展处、为表现特征时、于情感交融处和有粗有略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外貌 《一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0-01  说起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总是能道出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