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在英语课堂的运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究在英语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学开展阶段、教学总结阶段模拟情景,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情景模拟 英语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91-01
  英语是一门教学过程与生活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书本内容往往是生活情景的再现。英语的基本属性是一门用于生活交流的语言,有其特定的交流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根据这种特定的情境理解和运用知识,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体现英语的运用价值,笔者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章的教学为例介绍情景模拟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导入阶段
  章节的导入过程是衔接课文上一章的内容概要、介绍本章知识结构,突出课堂学习重點的环节,在新课程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课堂导入通常对上一课文章对话进行背诵检查,教师通过电教动画手段或结构导图介绍新一课的内容,传授意味浓,且形式单一、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新课程学习阶段的情景模拟是通过设计灵活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引入新课程的学习。在“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上一章谈论好恶的内容,在本章教学导入阶段,设计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去商店购买食物的模拟情景,如由教师扮演母亲,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孩子进行情景对话。售货员:Can I help you?孩子:Eh... I have no idea. 售货员:Do you like hamburger?孩子:No! I don’t like. 售货员:Do you like ice cream?孩子:Yes! I do. Mum,I want a ice cream. 妈妈:OK! How much is this ice cream?售货员:Eh...当扮演售货员的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接下来要说的话进行讨论或猜测。随后,教师介绍本章中需要学习的新句型“How much...”,上述简单的情景模拟对话帮助学生复习上一章中学过的“Do you like...”句型,同时在模拟中自然而然融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避免传统教学导入形式和效果的弊端。
  二、教学开展阶段
  导入后的教学开展阶段是一章学习内容的体现,涵盖新词汇、新句型、新语法等内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如果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中听力练习加对话演练和翻译的模式,并不能较好地反映全部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不深刻,无法产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这个学习阶段,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来编排课程内容。以“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为例,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三项,即询问价格、谈论衣物、感谢他人,介绍颜色以及10到30的数字。在对以上内容有了初步讲解后,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情景来融合以上知识点。例如,在一间服装商店里店员和顾客进行对话。店员:Can I help you?顾客:Yes, please. I want a T-shirt. 店员:Do you like this blue one?顾客:Oh, sorry, I don’t like. 店员:What about this red one?顾客:Oh, It looks well. How much is it?店员:It’s twenty-three dollars. 顾客:I’ll take it. Thanks a lot! 店员:You’re welcome.这个简短的情景对话设计,涵盖的知识点包括对颜色的甄别、对数字的运用,还包括价格询问、衣物谈论和感谢的过程。笔者认为,在教学开展阶段合理利用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教师扩展相关教学内容,更立体、全面地呈现本章的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情景交流对话,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对话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总结阶段
  教学的总结阶段是知识点的复习与技能的提高阶段,它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类似结构导图、知识串讲的方式进行总结。笔者提倡教师运用互动式的情景模拟,以风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课需要教师总结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句式,两个小点”,句式指的是“How much...”的运用;两个小点一个是色彩的学习,另一个是数字的学习。对于句型练习的情景模拟,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阶段提到的场景再现,而对于内容较分散的两个小点,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如教师指着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向学生提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可以一起作答,也可以通过one by one的形式依次作答,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花园,身临其境体验各种花的颜色,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对于数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模拟篮球比赛使用英语计分,在分数的变化中增强对数字的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总结方式激活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灵活呈现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分散内容的记忆,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将情景模拟的方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其实是构建英文的语言环境,克服了传统课堂注重“读、写、背”的教学弊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 季节性传染病 预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43-03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具备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灵敏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参与其它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自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以整数 例题 比较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76-03  作为学习材料之一的例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优化学习材料,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数除以整数》一课的例1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使用面最广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尝试优化学习材料,从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法 复习 小数 整数 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8-0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确定小目标;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我要成功”的动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困生转化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6-02  在我国教育界,学困生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不求上进,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农村,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能力
期刊
【摘要】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关键内容,本文整理并赏析了罗鸣亮老师在“绿城之秋”活动中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明理、反思,探索知识的产生之理、逻辑之理、运用之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数的认识 几何直观 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厘清关系着手,让学生在感悟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特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环境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阅读环境现状,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究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文《一面》教学为例,探讨活用课文指导学生在情节发展处、为表现特征时、于情感交融处和有粗有略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外貌 《一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0-01  说起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总是能道出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写
期刊
【摘要】教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时,存在重视基本涵义轻视韵味美感,重视课堂课授轻视自主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人文教育渗透作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人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3-02  古诗词隐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渗透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具备较高的审美因子和较强的艺术韵味,为小学人文教育的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