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课堂教学中的“诱之以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人,这种“立人”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教育行为的始终。“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什么时候,我们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呢?——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感慨。
  有人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三流教师教知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没有用方法把知识串联起来,教学停留在识记层面,靠机械重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得既苦又累,成绩也不理想。二流教师教方法,一些教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师,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知识通过方法串联起来,一题多解。学生往往羡慕不已,惊叹老师解题功夫了得。遗憾的是,这些老师由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仅限于为应试而教,停留在方法技能层面,为方法而方法。大量机械、重复的解题方法技能训练,固然有一定功效,但往往使技能退化为学生的“本能”。一流教师“教”思想,教师能够把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方法,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形成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那么,怎样才能“造就”出一流的教师,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呢?要有效地克服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思考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读书学习,并不是因为教师对他付出多少,而是看学生对教师是否有“真爱”。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我们往往采用三种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并不是不懂读书学习的道理,而是自控能力还没有达到听从道理这个程度。于是,“动之以情”与“诱之以利”就成为两种主要的劝学方法。
  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对学生越是“动之以情”,教师对学生就越是“诱之以利”,离学生因为爱戴教师而好好学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新课改如火如荼,“诱之以利”现象亦显突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家长不惜给予学生丰厚的奖品或奖金,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而教师自然而然地将“诱之以利”带进了课堂,即为了让学生愿意学习,采用从“红五角星”到“学习龙虎榜”,从“普通卡片”到“金卡”,从“小红旗”到“大红花”等方法……可是,随着学生对这些方法的适应,他们并没有因为教师的“无私奉献”,而立志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回报教师的“无私奉献”。因而“诱之以利”的评价必然逐渐淡出。
  “诱之以利”的形式本无可厚非,可是,今年三月我有幸以评委的身份,聆听了一次级别较高的初中生物教学能手评比大赛,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而采取“诱之以利”方法的现象,蔚然成风。
  现撷取几例略抒感怀。
  例1:一节八年级生物课《变态发育》。
  开场白:教师认真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猜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猜出来,你们能够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大屏幕打出:“身穿花衣爱打扮,一对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跳得欢。”
  学生们齐喊:“蝴蝶,蝴蝶!”
  教师微笑:“你们真聪明!我们来看看谜底是什么?”大屏幕打出一只美丽的蝴蝶。
  教师紧接着又问:“蝴蝶是怎样发育来的?”
  ……
  谜语激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但是教师为什么一定要骗学生说“我猜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猜出来”呢?若真是这样,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也说得过去,而大屏幕画蛇添足地打出谜底不正暴露了这一切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吗?
  例2:1.七年级生物《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教师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三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我不知道哪位同学设计得合理,你能告诉我吗?”“能!”学生们齐声答道。——不清楚题目的内容,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惊异于学生们的自信了。
  大屏幕打出:
  食谱①:米饭、盐水虾、鸡蛋、鱼
  食谱②:馒头、红烧肉、鸡、鱼
  食谱③:米饭、青椒炒肉、菠菜花生仁、红烧肉、鲫鱼、鸡蛋汤
  疑惑:三种食谱是学生设计的?还是老师设计的?
  ……
  2.七年级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师说:我有一些资料、图片,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能告诉我吗?我向你们求救了?
  大屏幕打出:(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畅通?配图片C形的软骨、喉部的软骨。
  (2)资料(略)……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说:“先不忙,大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
  如此设置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老师、对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认识呢?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诱导是“揣着明白当糊涂”,是在诱发我们“上当”,是为了“套”出我们的想法和答案吗。
  教师才是知识的富有者,学生不如教师。
  我已经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我才不上他的当呢。
  老师把我们当小孩子甚至当傻子了。
  上课就是教师和我们互相“演戏”的过程,我知道老师想让我们如何回答了。
  ……
  上述種种设计,一线教师应该引发怎样的思考呢?我认为应该思考的是:一线教师要立足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而且是教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甚至可以用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评定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我们的专业成长主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来实现。引用陈四益的一句话就是:“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成为“教思想的一流教师”;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而设计的智慧教师”;努力“充分享受教师职业幸福的快乐教师”。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一个普通的物理实验入手,探索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实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n ordinary physics exper
摘要:高中有机化学内容,知识脉络比较清晰,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比较容易理清。但有一部分题目,方法性较强,比如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是有机化学常考的内容之一,对于刚接触有机化学的高一学生,可以在讲完烃的内容之后,通过对烃分子式的确定来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解化学题的水平,并且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  关鍵词:高中有机化学;烃;分子式;确定方法
多年来提出的减负增效,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教学中,要么“明减暗加”,要么只“减负”不增质量,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一线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矛盾,“减负”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负”是指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而不是卸掉学生应有的负担,适当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对于初中化学,我认为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减负
情感教学,就是指师生双方在遵循认知因素发展规律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化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做到情感与认知相结合。那么,怎样做到使情感教育寓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呢?  一、巧用教学语言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语言是一种传递知识信息的交际性语言,具有情感性。教学语言应做到规范准确,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诙谐幽默,蕴含哲理。富有情感的语言可
教师掌握适当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欢上这门学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是課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艺术地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职业学校进行专业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园林植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课程;项目教学法  《园林植物》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模块,学好《园林植物》是我们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植物培育与养护及艺术插花等事业的先决条件。植物种类繁多,使用时选择性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