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颈鹿与小鸟》案例与反思
赖碧玉
(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福建南平353000)
教学片断
片断一:安排房间
课件出示:森林宾馆图(森林画面和一只长颈鹿)
师:经理是干什么的?(生回答略)
出示:42只小兔。
师:第一批客人是谁?
生:42只小兔。
师:假如你是经理,你想几只安排一间?(生回答略)
师:长颈鹿经理是这样安排的,出示:每6只小兔住一间房子,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房子?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长颈鹿经理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要为小兔安排几个房间?
师:你能帮助长颈鹿经理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6×7=42(只)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应该是:42÷6=7(间)
师:为什么用除法,不用乘法?
生1:因为告诉我们的是42和6,所以用除法。
生2:因为告诉我们总数有42只小兔,每6只住一间,求的是42里面有几个6,所以要用除法。
师:6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生:6表示每6只小兔住一间,7表示需要准备7间房子。
师:42÷6=7是用哪一句口诀来算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我们帮助长颈鹿经理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安排房间。
出示:如果来了48只小兔,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先交流,后汇报)
生1:48÷6=8(间)
师: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除数都是6呢?
生:因为都是每6只安排一间。
师:我们在想这两个除法的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生:除法是6,就用6的口诀。
师:这个办法好,除数是几,就用几的乘法口诀,就不一句一句地背了。
片断二:练习
1.小兔找房间
小兔们很高兴的来到长颈鹿为它们安排的房间,可是到了才发现门是锁着的,但门上有门牌号,它们该进哪间房呢?你愿意帮助哪只小兔开门呢?
……
2.解密码
小兔找到房间进门后,想把香喷喷的食物放到箱子里,但是箱子是锁着的,需要解开密码,你们能帮助解开吗?
……
3.猫捉老鼠
小老鼠发现了这里有香喷喷的食物,想来吃这些食物,长颈鹿经理派出四个猫保安,我们来帮助猫保安来捉老鼠,用线把它们捆起来。
教学反思:
在新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的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基于以上认识,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现结合"长颈鹿和小鸟"这一教学案例,谈谈在新课程下如何正确有效的运用主题图。
一、理解意图是前提
教师唯有在如何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材主题图提供的情景与学生原有的哪一种生活经验有关,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一些数学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再创造,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如"长颈鹿和小鸟"这节内容中,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森林宾馆图"。"安排房间"这一场景对于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一则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二来"安排房间"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在本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内容,经过加工将它们创设成为长颈鹿经理为小兔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感兴趣的气氛中学习,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孩子已有的用2-5的口诀求商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展开学习。这也正是"森林宾馆图"作为"用6-9的口诀求商"这节课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理解了主题图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学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二、挖掘主题是关键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主题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把材料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图,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主题图"的教学也在于教师恰当地设疑激趣。在本案例中,教师灵活利用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兔,6只小兔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兔准备几间房)。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是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得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兔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兔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是升华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到这一生动有趣的情景即将结束时,学生同样会感到没劲,甚至还沉醉于其中。这样的主题图情境在教学中的价值,其实就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掘。既然这主题情境生动有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思考:这主题情景图是否可以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相衔接。综观本案例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了一个多层次的数学情境,灵活、生动地创设了"长颈鹿经理为小兔安排房间、小兔找房间、解密码和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主题图的情境与课后的练习第二、三、四题的计算情境相衔接,让学生自主地、饱含兴趣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赖碧玉
(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福建南平353000)
教学片断
片断一:安排房间
课件出示:森林宾馆图(森林画面和一只长颈鹿)
师:经理是干什么的?(生回答略)
出示:42只小兔。
师:第一批客人是谁?
生:42只小兔。
师:假如你是经理,你想几只安排一间?(生回答略)
师:长颈鹿经理是这样安排的,出示:每6只小兔住一间房子,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房子?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长颈鹿经理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要为小兔安排几个房间?
师:你能帮助长颈鹿经理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6×7=42(只)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应该是:42÷6=7(间)
师:为什么用除法,不用乘法?
生1:因为告诉我们的是42和6,所以用除法。
生2:因为告诉我们总数有42只小兔,每6只住一间,求的是42里面有几个6,所以要用除法。
师:6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生:6表示每6只小兔住一间,7表示需要准备7间房子。
师:42÷6=7是用哪一句口诀来算的?
生:六七四十二
师:我们帮助长颈鹿经理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安排房间。
出示:如果来了48只小兔,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先交流,后汇报)
生1:48÷6=8(间)
师: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除数都是6呢?
生:因为都是每6只安排一间。
师:我们在想这两个除法的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生:除法是6,就用6的口诀。
师:这个办法好,除数是几,就用几的乘法口诀,就不一句一句地背了。
片断二:练习
1.小兔找房间
小兔们很高兴的来到长颈鹿为它们安排的房间,可是到了才发现门是锁着的,但门上有门牌号,它们该进哪间房呢?你愿意帮助哪只小兔开门呢?
……
2.解密码
小兔找到房间进门后,想把香喷喷的食物放到箱子里,但是箱子是锁着的,需要解开密码,你们能帮助解开吗?
……
3.猫捉老鼠
小老鼠发现了这里有香喷喷的食物,想来吃这些食物,长颈鹿经理派出四个猫保安,我们来帮助猫保安来捉老鼠,用线把它们捆起来。
教学反思:
在新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的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基于以上认识,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现结合"长颈鹿和小鸟"这一教学案例,谈谈在新课程下如何正确有效的运用主题图。
一、理解意图是前提
教师唯有在如何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材主题图提供的情景与学生原有的哪一种生活经验有关,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一些数学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再创造,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如"长颈鹿和小鸟"这节内容中,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森林宾馆图"。"安排房间"这一场景对于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一则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二来"安排房间"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在本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内容,经过加工将它们创设成为长颈鹿经理为小兔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感兴趣的气氛中学习,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孩子已有的用2-5的口诀求商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展开学习。这也正是"森林宾馆图"作为"用6-9的口诀求商"这节课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理解了主题图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学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二、挖掘主题是关键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主题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把材料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图,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主题图"的教学也在于教师恰当地设疑激趣。在本案例中,教师灵活利用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逐步展开画面,呈现图中的信息: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兔,6只小兔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兔准备几间房)。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与讨论,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是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得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兔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兔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情境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是升华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到这一生动有趣的情景即将结束时,学生同样会感到没劲,甚至还沉醉于其中。这样的主题图情境在教学中的价值,其实就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掘。既然这主题情境生动有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思考:这主题情景图是否可以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相衔接。综观本案例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了一个多层次的数学情境,灵活、生动地创设了"长颈鹿经理为小兔安排房间、小兔找房间、解密码和猫捉老鼠"四个教学情境。主题图的情境与课后的练习第二、三、四题的计算情境相衔接,让学生自主地、饱含兴趣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