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学生实际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用题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意识、应用意识,自觉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学生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用题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给我们这些老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目标。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要求,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一、应用题教学应改变以训练思维为目标的做法。
  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应用题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如此,现在和将来同样不应放弃。然而,我们过于强调应用题教学的训练价值,从而形成了以单纯的抽象数量关系分析、解答形式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取向应朝多元化拓展,数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都应成为应用题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应用题教学内容应体现现实性。
  新课程内容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而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
  三、信息呈现应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以往应用题教学曾给学生传输了这样一个误区,即任何数学问题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然而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几乎没有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有时也不唯一。同时,我们对"应用题"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过于狭窄。应该转变观念,更加宽泛的理解应用题。应用题应更多的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数学题。这样,应用题就不必过多的拘泥于形式。在呈现方式上应体现动态性,改变以往的内容陈旧、叙述单一的标准板式,换之以更加新颖、灵活和更加现实的方式。
  四、解题策略应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平时在分析一个问题时,通常所用的数学语言的句式大多是:"要求……就必须知道……"、"要知道……就一定先知道……"之类。显然,这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线形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但同时也产生了弊端:学生的思维被套进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变通。它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出发,独辟蹊径,产生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想法。象"必须"、"一定要"等带有思维指向性、规定性的数学语言,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
  五、树立数学教育观。
  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时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育观。拓展应用题教学的时空,可以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感受应用题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如:调查生活中都要用到那些重量单位,调查本年级的人数,观察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等。收集活动可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数学信息,以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到数学课堂上来,提供给大家解决。这种收集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意识、应用意识,自觉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六、应用题教学应融入到计算、几何、量的计量、统计等教学中。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与计算、几何、量的计量、统计等教学是割裂开的。事实上,应用题教学应是应用性问题的教学。计算、几何、量的计量、统计等教学内容是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也是应用性问题。所以应用题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进行。
  如,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在生活中有的大量运用,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为例,可以从学生收集到的以下信息:①买3本书分别用了:3.15元,8.46元,4.24元;②钓的鱼分别是2.5千克,1.75千克等情境中引出新课的学习。学习完有关小数的加减法则之后,再让学生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还有以27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夺取奖牌数量为题材可以编出一步、两步、分数、百分数的各种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应用,如计算罐头的容积、商标纸的面积、罐头盒的表面积等都是应用性问题。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发现和理解算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带了225元钱去买衣服,每件衣服198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先付200元,再用25元加找回2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225-200 2的算式,探究出速算的方法。
  七、灵活地使用线段图。
  线段图是一种半抽象半直观的东西。合理的使用线段图,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过去对线段图的使用太机械,总是在学生读题、分析条件问题时出现。这样线段图画完了,解题的方法也出来了,只剩下让学生顺着思路列算式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段图的形成过程。如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线段图,再根据学生画线段图的情况反馈讲评;还可以将线段图的出示放在学生尝试解答之后,目的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将线段图作为信息交流的手段,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解题都要依赖线段图,可能有的学生需要线段图,有的不需要;有的应用题用线段图比较好,有的也可以不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总之,我们要更新观念,突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制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老师,从教10年,不管愿不愿意已经被归入老教师的行列了。反思过去,苦乐酸甜自在其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就是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在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上,反思以
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源于生活。德行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的品德教育需要体验,它能震撼心灵,使教学更具实效。体验活动应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改变“书本上学道德”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说,体验犹如一座桥梁,
摘要:薛天祥教授在2002年主编了《高等教育管理学》一书。本书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插上了逻辑的翅膀,构造了有别于其它经验体系专著的论述体系。本文首先简述了本书的编写缘由,然后概括了本书的体系结构,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本书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学》 科学方法论 理论体系  一、 本书的编写缘由  薛天祥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理论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编写的最
【内容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的主题,中学阶段又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性,使历史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让历史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关 键 词】初中 史 爱国主义  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各有其时代主题。它从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和团结的动力之
函授教育,教师的面授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学员特别期望得到学习指导的难得机会。如何使一堂面授课既传授知识、又生动活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广大师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最近,我们通过在直属一部2002级(春)法律大专班进行的一些探索,找到了一条路子——互动式教学,即通过师生现场提问、现场回答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相长,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直击现实,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新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计划与设置的变化,使整个教学过程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地理课堂要走向田野与社会  地理教学多年来犯的一个通病是“大而空”,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学生在“地理调查、实践、操作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摘要】教师对课堂观察的参与和对观察结果的研究,是教师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源。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观察 反思 应用 研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全球化,使教育观念与手段的更新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详细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从智能性资源、知识性资源、技术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方面具体的分析,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学生特点及现有条件就如何促进现代教育的现代化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就现存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标和原则 教育的可用资源 教师培训 存在问题  
【摘要】明确分工,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学会表达,耐心倾听,可以促进合作的深化。同时科学的评价能升华合作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  新的时代,新的发展,课改十年,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从教材建设到教学艺术,精彩纷呈。然而,课改的十年依然步履沉重。在此课改热潮中,几乎无处不在地应用到了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教学比赛中,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的要求。那么,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注重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达成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