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作文教法,培养写作兴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像挤牙膏似的,一字一字的往外嘣,只是应付作文,更无从谈起写作的兴趣。一些老师仍是按照固有的作文指导模式要求学生作文,而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素材,不依据学生的教材资源来激发写作兴趣,甚至为了应付考试,特意要求学生去背诵和抄写作文,这些都是消极的作文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作文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抓写作契机,写身边的“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谈心嬉戏,抓住其写作契机,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
  在学习八年级人物传记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仿写一篇人物传记。直到下课,大部分同学还趴在位置上,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及时给予学生信心支持和方法指导,先是让学生深呼吸去放松心情,消除写作上的恐惧感,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说心里话,谈出真切的体会。进而让学生充分审题,分析这次作文明确究竟是写“人”还是“事”,可以先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突出在哪些具体事件上?你就从这些日常事中选择一件或两件来写,抒写你对他的真挚情感。“磨刀不误砍材功”,不到十分钟就再也没有皱着眉头,无从下笔的学生了。经过这不经意创设的一堂作文课,学生们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把心里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无意识中得到了培养。
  
  二、以教材为本,引导恰当表达
  
  理解是写作的前提,运用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语文教师起到导航的作用,要做学生写作的授渔者,给其良好的训练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要让学生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或来个人物特写,或借景抒情,让学生和写作大家们一比高低,对学生加强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会乐此不疲,其作文也会新颖灵动起来,有时禁不住让人啧啧喝彩。因为选入中学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学习这些课文,不仅是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琢磨、体会作家的写法。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去仿写,通过各种仿写,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根据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特点,让学生揣摩他们不同的心理,要求学生也采用不同的人物对话形式来写一段对话;教学《海燕》这篇课文时,根据文中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去品读、演练课文语言,领悟其内涵,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端午的鸭蛋》一文是民俗文化篇,其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也说一说当地的风俗,并要求学生在讲述中适当穿插当地口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慢慢地,学生们能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由自主地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多角度思维,写出创新作文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一次我在指导学生以“金钱”为话题进行习作时,就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态度。一节课后,一篇篇灵活多样、独到见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学生从哲人的角度写起,认为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愉,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并举出《项链》的主人公露瓦栽夫人据理力争;有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起,认为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他们终日的劳碌最实在的东西;有的从价值观念写起,赞扬古人志士的“富贵不能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有的同学坦言对金钱的欲望,对勤劳致富者的羡慕,并坦言要做公司老板、“大款”……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冷静的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写作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新颖、独到见解的好文章。
  
  四、注重积累,开拓写作视野
  
  作文教学要注重积累。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大自然吸收鲜活知识,感受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从书本外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和寒暑假等重大节假日来开展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手工制作、琴棋书画展览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五、指引学生评改,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评互改的原则。
  教师要让学生依据评判标准有的放矢的去评改文章。看文章的题目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进一步修改。
  互评互改是同学之间依据作文要求,互相修改作文,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教师的工作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论。评论优秀作文时,让学生欣赏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要鼓励找到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要引导学生从小到一个词语、句子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作文的自信心,逐渐激励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从学生自身兴趣、情感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训练,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中国文人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与达,皆兼济天下。所以,他的情怀是动人的、高尚的。  年轻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对治世报国怀有雄心壮志。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便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
今年10月中旬,我上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这是一篇解说词,作者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学完之后,我就让学生仿写一篇介绍校园的导游词,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教师把这篇课文再复习一遍。把说明文的顺序整理一下,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景点变换的顺序及写作中的详略得当等。复习完这些内容,接下来在黑板上板书,布置这次口语训练的堂上作业的要求:1.学完《故宫博物院》
书面表达是中考英语卷中的一个重要题型,这种语言测试手段是对学生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查。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较少有教师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专项训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笔者现结合教材谈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循序渐进,让学生活学活用日常词句  刚接触英语的学生,都具有畏难情绪,一到英语写作环节更是害怕得头疼。有感于这种现状,我先从简单的单词入手,循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学科被人们定性为“工具性”,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此,在学习中更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文学欣赏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不恰当的。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内在要求。纵观语文学科的发展历史,“语文”一词始用于1949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做过如下的说明:“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
地理学科是一个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科学领域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也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地理教学要生活化,地理学习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但新教材素材只是一般的普遍的地理活动案例,我们如能选用有地方特色的、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更能丰富教材中课程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词汇学习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词汇学习目标应达到五级。学生须学会使用1500—20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要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还要学会运用词汇来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更要求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际。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的高要求和现行教材词汇量的大幅度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分值还在呈上升态势),也始终是考生的心头之患,素有“华容道”之称。面对此类题型,考生常常是“握笔四顾心茫然”。做之前“心存畏戒”,做之时“无从下手”,做之后“难估对错”。即使材料似曾相识,也因题目新问题深而收获甚微。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历年来相关的高考内容,就不难发现,现代文阅读(主要指文学作品阅读)的解答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一、注
随着社会发展,英语教学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英语中考增设听力测试,无疑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改变聋哑英语的怪现状,这是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的问题。现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策略一:疏导学生心理,激发听力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听力存在着抵触、恐惧、害怕等复杂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听力能力的好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靠什么方法来获取知识,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通过阅读,增强感受力,用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  一、 阅读体验能培养学生捕捉、收集习作材料的能力  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  在阅读中,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品味,寻找感人的瞬间,于细微处体验真情。一篇好文章,能让
高三的语文复习,我主要安排两轮时间,第一轮复习侧重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高三下学期,我们的复习进入第二轮的阶段。虽然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多数学生的复习效果较好,但每个学生对不同专题的掌握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不但教师要了解学生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脚踏实地地去弥补,为夺取高考的胜利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