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像挤牙膏似的,一字一字的往外嘣,只是应付作文,更无从谈起写作的兴趣。一些老师仍是按照固有的作文指导模式要求学生作文,而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素材,不依据学生的教材资源来激发写作兴趣,甚至为了应付考试,特意要求学生去背诵和抄写作文,这些都是消极的作文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作文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抓写作契机,写身边的“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谈心嬉戏,抓住其写作契机,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
在学习八年级人物传记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仿写一篇人物传记。直到下课,大部分同学还趴在位置上,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及时给予学生信心支持和方法指导,先是让学生深呼吸去放松心情,消除写作上的恐惧感,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说心里话,谈出真切的体会。进而让学生充分审题,分析这次作文明确究竟是写“人”还是“事”,可以先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突出在哪些具体事件上?你就从这些日常事中选择一件或两件来写,抒写你对他的真挚情感。“磨刀不误砍材功”,不到十分钟就再也没有皱着眉头,无从下笔的学生了。经过这不经意创设的一堂作文课,学生们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把心里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无意识中得到了培养。
二、以教材为本,引导恰当表达
理解是写作的前提,运用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语文教师起到导航的作用,要做学生写作的授渔者,给其良好的训练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要让学生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或来个人物特写,或借景抒情,让学生和写作大家们一比高低,对学生加强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会乐此不疲,其作文也会新颖灵动起来,有时禁不住让人啧啧喝彩。因为选入中学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学习这些课文,不仅是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琢磨、体会作家的写法。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去仿写,通过各种仿写,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根据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特点,让学生揣摩他们不同的心理,要求学生也采用不同的人物对话形式来写一段对话;教学《海燕》这篇课文时,根据文中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去品读、演练课文语言,领悟其内涵,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端午的鸭蛋》一文是民俗文化篇,其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也说一说当地的风俗,并要求学生在讲述中适当穿插当地口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慢慢地,学生们能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由自主地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多角度思维,写出创新作文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一次我在指导学生以“金钱”为话题进行习作时,就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态度。一节课后,一篇篇灵活多样、独到见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学生从哲人的角度写起,认为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愉,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并举出《项链》的主人公露瓦栽夫人据理力争;有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起,认为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他们终日的劳碌最实在的东西;有的从价值观念写起,赞扬古人志士的“富贵不能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有的同学坦言对金钱的欲望,对勤劳致富者的羡慕,并坦言要做公司老板、“大款”……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冷静的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写作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新颖、独到见解的好文章。
四、注重积累,开拓写作视野
作文教学要注重积累。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大自然吸收鲜活知识,感受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从书本外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和寒暑假等重大节假日来开展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手工制作、琴棋书画展览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五、指引学生评改,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评互改的原则。
教师要让学生依据评判标准有的放矢的去评改文章。看文章的题目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进一步修改。
互评互改是同学之间依据作文要求,互相修改作文,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教师的工作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论。评论优秀作文时,让学生欣赏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要鼓励找到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要引导学生从小到一个词语、句子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作文的自信心,逐渐激励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从学生自身兴趣、情感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训练,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抓写作契机,写身边的“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谈心嬉戏,抓住其写作契机,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
在学习八年级人物传记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仿写一篇人物传记。直到下课,大部分同学还趴在位置上,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及时给予学生信心支持和方法指导,先是让学生深呼吸去放松心情,消除写作上的恐惧感,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说心里话,谈出真切的体会。进而让学生充分审题,分析这次作文明确究竟是写“人”还是“事”,可以先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突出在哪些具体事件上?你就从这些日常事中选择一件或两件来写,抒写你对他的真挚情感。“磨刀不误砍材功”,不到十分钟就再也没有皱着眉头,无从下笔的学生了。经过这不经意创设的一堂作文课,学生们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把心里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无意识中得到了培养。
二、以教材为本,引导恰当表达
理解是写作的前提,运用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语文教师起到导航的作用,要做学生写作的授渔者,给其良好的训练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要让学生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或来个人物特写,或借景抒情,让学生和写作大家们一比高低,对学生加强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会乐此不疲,其作文也会新颖灵动起来,有时禁不住让人啧啧喝彩。因为选入中学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学习这些课文,不仅是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琢磨、体会作家的写法。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去仿写,通过各种仿写,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根据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特点,让学生揣摩他们不同的心理,要求学生也采用不同的人物对话形式来写一段对话;教学《海燕》这篇课文时,根据文中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去品读、演练课文语言,领悟其内涵,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端午的鸭蛋》一文是民俗文化篇,其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也说一说当地的风俗,并要求学生在讲述中适当穿插当地口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慢慢地,学生们能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由自主地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多角度思维,写出创新作文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一次我在指导学生以“金钱”为话题进行习作时,就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态度。一节课后,一篇篇灵活多样、独到见解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学生从哲人的角度写起,认为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愉,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并举出《项链》的主人公露瓦栽夫人据理力争;有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起,认为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他们终日的劳碌最实在的东西;有的从价值观念写起,赞扬古人志士的“富贵不能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有的同学坦言对金钱的欲望,对勤劳致富者的羡慕,并坦言要做公司老板、“大款”……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冷静的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写作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新颖、独到见解的好文章。
四、注重积累,开拓写作视野
作文教学要注重积累。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大自然吸收鲜活知识,感受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从书本外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和寒暑假等重大节假日来开展活动,如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手工制作、琴棋书画展览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五、指引学生评改,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评互改的原则。
教师要让学生依据评判标准有的放矢的去评改文章。看文章的题目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进一步修改。
互评互改是同学之间依据作文要求,互相修改作文,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教师的工作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论。评论优秀作文时,让学生欣赏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要鼓励找到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要引导学生从小到一个词语、句子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作文的自信心,逐渐激励作文写作兴趣。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从学生自身兴趣、情感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训练,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