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奥数”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在美国见到来美国访学的老师,同在教育行业工作,所以自然聊到儿童教育问题。老师感慨,现在“奥数”简直成了祸害!小小孩子才一年级的奥数题目,他这个英语专业博导居然不会做。当然,英语专业博导不会做或许并不奇怪,但据说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也被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了。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甚至提出,“奥数”之害,甚于黄赌毒。
  杨教授的话或许略显危言耸听,但真正去想的话, 让不适合“奥数”的孩子学“奥数”,或许真的会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之所以说这样的比赛会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是因为孩子的负担本来就很沉重,除非真是有数学方面的爱好和天赋,不然,参加这样的学习,只是无端加重他们的认知压力和课业负担,还会败坏他们的学习兴趣。《广州日报》有一则报道,说70人的“奥数”班,只有3个学生能跟上,别的孩子坐在那里痛苦着。这67个学生的家长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呢?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何不给孩子多制造点美好的回忆,少添加这些无谓的折磨?
  或许他们会说,这是国内教育的现实,因为考“奥数”获奖能加分。可是这样的例子究竟有多少呢?有一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即便不能赢得比赛或加分,但是让孩子锻炼一下,启发思维总不会错。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人的禀赋不同,先天差异是有的,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培养不是主要的,发现是主要的。多方面“发现”孩子的喜好和特长,才是引导和启发的根本。许多家长根本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仅仅是觉得孩子比较聪明就去上“奥数”,是本末倒置、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重智能”一说,指出人的能力多种多样,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发现并培育其特长,而不应根据社会潮流,一窝蜂去参加某一项培训。一个家长爱孩子,即便无法从学校得到合理反馈,也得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发现其无限可能性,而不是丢给一个培训机构,试图让他人来制造一个奇迹。
  上次和一些家长讨论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有个家长就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现在家长也挺迷惘的,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都像无头苍蝇四处乱窜。看别人把孩子送去上什么班,自己就跟着送,所以才会这么容易被商家利用。毕竟这一代的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别的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但现在信息渠道发达,国门大开,交流机会日渐增多,我相信大家的视野都会日渐开阔,逐渐摆脱盲目跟风的做法。希望“奥数”类培训最终会回归本位,成为特殊教育的领地,而非一个让所有孩子都去搏杀的角斗场。
   (博客地址: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
其他文献
“我妈骗我说,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要写一本书,这是国家的规定。”7岁的时候,她在妈妈的督导下,开始写“每个小学生都要完成的书”。她妈妈每天都会给她在本子上画横杠,“每天必须写到横杠所画的范围。”她的第一篇文章花了7个小时,写了400字,勉强完成了任务。  9岁的时候,她为了能够“小学毕业”而写的文章结集出版了,书名叫《打开天窗》。这本书居然成了湖南省教委推荐的素质教育读本,不过她自己倒没看出
6月7日,数以千万计的考生终于跨入了期盼已久的高考考场。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互联网上各大网站又将聚焦的目光对准了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出炉后,都不乏叫好赞许之声。我理解这种表达的情绪,也不否认高考命题的进步:已经逐渐摆脱了“八股式”的命题方法,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多元。但请恕我直言,多数高考作文命题仍旧没有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多数命题空泛而空洞,缺乏实际考察价值。  且来看今
我是一匹马。  我是一匹普通的马,因为我体能一般。  我又是一匹不普通的马,因为我长得很帅。  “真是一匹好马呀!”那几个人拍着我的背夸奖着。  “不,我想你们搞错了,它跑得并不快,只是生了副好皮囊罢了。”该死的马场主,做人这么实在干什么!只懂养马不懂卖马的笨蛋!  “不,不,这样就足够了嘛,相貌可是一笔相当的本钱呢!”他们笑着对马场主说道。我听说这种笑法叫做奸笑,可我觉得他们是欣赏我的,我这匹“
一    “这该死的天。”陈沉抬头看看满天的乌云,塑胶操场上早已是一片“水漫金山”了。因为下雨不上课间操,教室里显得格外嘈杂。陈沉忽然间感到了一阵莫名的心烦,抓起笔在笔记本上写道:“教室中弥漫着一种潮湿的浮躁。”  “嘿,不上操,出去散步怎么样?雨中散步,多有情调啊。”还没等他写完陈扬便跳了过来,怂恿他一起出去自虐。  “去你的情调,你自己玩儿你的浪漫主义去,别拉上我。”陈沉头也没抬就将他的提议给
网上看到一则“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再居榜首,这不是什么意外之事。吸引我的是这样一项内容:富豪榜中排名第2、第5和第20位的三位作家分别是郑渊洁、马未都、海岩,统计表上这三位作家的学历却是统一的: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那仅是初通作文的文化层次,然而这三位作家创下的业绩却让人目光灼灼。  郑渊洁,全国有名的《童话大王》杂志24年来全部刊登郑渊洁一人的作品,在海内外影响颇大,是中国发
证券市场是个舶来品,但投资和投机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趣的是投资的本质低买高卖,数千年来都不曾有过任何变化。在经济及投资思想史方面,《史记》作者、后人称为“太史公”的司马迁的话,当代青年不可不听。   司马迁说,“投资”的正规说法是“货殖”,货者,商品货物也;殖者,生也。“货殖”甚至比“投资”更符合其本意。《史记·货殖列传》如同今日的富豪榜,但他在其中更阐述了不少经济学和投资学